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5年11月07日 13:31:14
病情描述:

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物理降温常见方法有湿冷敷(用温度适宜湿毛巾敷额头等部位)、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大血管丰富部位)、冰袋冷敷(包裹后放相关部位且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事项包括禁忌新生儿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避免擦心前区等部位,降温中要观察反应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一、物理降温的常见方法

    1.湿冷敷:取温度适宜(一般约25~30℃)的湿毛巾敷于患者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2~3分钟更换一次湿毛巾,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低体温,适用于低热或一般发热情况,需注意湿毛巾温度不可过低,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2.温水擦浴:用温度为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传导散热来降温,擦拭每个部位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患者不适,适用于中等程度发热的情况。

    3.冰袋冷敷: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患者额头、颈部两侧等部位,注意冰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超过15~20分钟,以防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二、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1.禁忌人群及特殊情况

    新生儿与婴幼儿:因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不宜采用酒精擦浴,酒精可经皮肤吸收,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儿童物理降温时需特别留意力度与部位,确保安全。

    昏迷、感觉异常者:使用冰袋等进行物理降温时要谨慎,防止冻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使用冰袋等时需更频繁检查皮肤状态。

    皮肤破损者:不宜进行擦浴等操作,避免加重皮肤损伤;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物理降温需谨慎,防止体温骤降引起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

    2.部位选择

    避免擦拭心前区(可能引起心率减慢等)、腹部(可能导致腹泻等)、足底(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致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等部位。

    3.观察反应

    在物理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及体温变化,若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不适表现,应立即停止物理降温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