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方法问
物理降温方法
-
物理降温可通过蒸发散热法用温水擦拭颈部等大血管丰富区域每次10-15分钟,局部冷疗用冰袋包裹放额头等部位不超20分钟且特殊人群慎用,环境调节法保持室温18-22℃减少患者衣物被褥,儿童物理降温忌过冷长时擦拭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老年人操作要注意水温力度及关注耐受情况,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冷敷需监测皮肤颜色温度防止并发症。
一、蒸发散热法
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实现降温。以湿毛巾擦拭为例,需使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部位选择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区域,因这些部位血管密集,利于热量传导。每次擦拭持续10~15分钟,可反复操作以维持散热效果。需注意操作时避免过冷刺激,防止引起不适。
二、局部冷疗
(一)冰袋冷敷
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额头、颈部两侧等部位。冰袋通过传导散热降低局部温度,需注意每次冷敷时间不超过20分钟,避免长时间冷敷导致局部冻伤。婴幼儿由于皮肤薄嫩、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以及皮肤感觉迟钝的人群,应慎用冰袋冷敷,防止出现低温损伤。
三、环境调节法
保持室内温度处于18~22℃的适宜范围,适当减少患者的衣物和被褥,增加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机体散热。对于不同人群需调整环境因素,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可适当减少包裹;老年人皮肤散热功能下降,环境温度调节需更精准;有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环境温度变化过大可能影响病情,需维持相对稳定的室内温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物理降温时应避免使用过冷的水擦拭或过长时间冷敷,防止体温骤降及皮肤冻伤,可选择适宜温度的温水擦拭,且密切观察儿童皮肤反应。
老年人:因皮肤敏感度降低,操作时需特别注意水温及擦拭力度,避免因感知不灵敏导致低温损伤,同时需关注老年人整体耐受情况,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停止操作。
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血液循环不佳的患者,进行冷敷时要密切监测皮肤颜色、温度变化,防止因局部血液循环差引发冻伤等并发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