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问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
蛋白质含量测定有多种方法,凯氏定氮法是经典适各类样品但需保证消化完全,双缩脲法操作相对简单干扰少适蛋白含量较高样品,紫外吸收法简便快捷但易受核酸干扰可校正,考马斯亮蓝法灵敏度高适微量测定需选合适标准蛋白,BCA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复杂样品,实际应用按需选且不同人群测定要遵循安全规范。
一、凯氏定氮法
1.原理:通过强酸消化样品使蛋白质中的氮转化为铵盐,再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用硼酸吸收后,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测定氮含量,依据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即蛋白质含量=氮含量×6.25)计算蛋白质含量。
2.特点: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经典方法,适用于各类样品,不受蛋白质种类限制,但需保证消化完全,避免氮损失。
二、双缩脲法
1.原理: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铜离子形成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40nm处有特征性吸收峰,通过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曲线对比测定蛋白质含量。
2.特点:操作相对简单,干扰物质少,但灵敏度低,适用于蛋白质含量较高样品,不适用于低浓度蛋白质样品。
三、紫外吸收法
1.原理:利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处的特征性吸收峰测定蛋白质含量。
2.特点:简便快捷,但易受核酸等杂质干扰,可通过计算280nm与260nm处吸光度比值校正核酸干扰。
四、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1.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后颜色由红变蓝,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峰,蛋白质含量与吸光度成正比。
2.特点:灵敏度高,适用于微量蛋白质测定,但不同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结合能力有差异,需选择合适标准蛋白校准。
五、BCA法(二喹啉甲酸法)
1.原理: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将Cu2还原为Cu,Cu与BCA试剂形成紫色络合物,在562nm处有特征性吸收峰,通过测定吸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
2.特点: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受干扰物质影响小,适用于复杂样品(如细胞裂解液)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不同方法各有适用场景,实际应用需根据样品特点、测定要求选择。如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常采用凯氏定氮法;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初步测定可选用紫外吸收法或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于儿童,相关生物样本蛋白质含量测定需遵循儿童安全规范;老年人进行体液或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时,要确保操作规范安全,以准确反映身体状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