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只接种疫苗而不注射蛋白有何区别

只接种疫苗而不注射蛋白有何区别

2025年11月07日 14:53:25
病情描述:

只接种疫苗而不注射蛋白有何区别

医生回答(1)
  • 何婉儿
    何婉儿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疫苗接种含减毒或灭活病原体等启动主动免疫具长期保护性用于传染病预防构建儿童免疫防护等,蛋白注射输入特定蛋白质属被动免疫持续短多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儿童一般常规用疫苗蛋白注射特殊情况用,免疫低下人群疫苗应答弱蛋白可补充,老年人疫苗降感染风险蛋白辅助治疗要考虑代谢等因素。

    一、原理差异

    1.疫苗接种原理:疫苗通常包含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病原体抗原成分等,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疫苗中的抗原,启动主动免疫反应,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形成免疫记忆细胞。当人体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活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抵御病原体,如新冠灭活疫苗通过让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抗体及免疫记忆。

    2.蛋白注射原理:蛋白注射多为直接输入特定蛋白质,如被动免疫制剂中的免疫球蛋白等,是直接将已存在的抗体等蛋白质引入体内发挥作用,机体自身不产生针对该蛋白的免疫记忆,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例如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直接提供抗破伤风毒素的抗体来应对可能的破伤风感染,但不能使机体产生对破伤风的长期免疫能力。

    二、免疫应答特点不同

    1.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属于主动免疫,具有长期保护性,接种后机体逐渐建立起特异性的免疫记忆,能在较长时间内对相应病原体保持防御能力,且随着时间推移,机体可根据免疫记忆持续产生适量抗体维持防护水平,比如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获得数年甚至数十年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保护。

    2.蛋白注射的免疫应答:属于被动免疫,抗体等蛋白质输入体内后,随着代谢逐渐被清除,免疫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有限,若要维持保护效果需再次注射,如某些外源性抗体制剂使用后,其保护作用会随时间减弱,需根据情况再次补充注射来维持对相关致病因素的抵御。

    三、应用场景有别

    1.疫苗接种的应用场景:主要用于传染病的预防,是常规的、长期的疾病预防手段,适用于健康人群主动建立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如儿童按照免疫规划接种各类疫苗来预防相应儿童常见传染病。

    2.蛋白注射的应用场景:多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例如被狂犬咬伤后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紧急被动免疫预防;某些重症感染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能会短期注射特定蛋白制剂辅助治疗,但一般作为临时补充手段,而非长期预防疾病的主要方式。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1.儿童群体:疫苗接种是构建自身免疫系统抵御疾病的重要方式,通过接种疫苗可逐步完善儿童对多种传染病的免疫防护;而蛋白注射一般不是儿童预防疾病的常规手段,除非遇到如严重感染且自身免疫应答不足等特殊紧急情况才会考虑使用蛋白注射,但需谨慎评估其必要性和安全性。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疫苗接种可能效果欠佳,因为其自身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应答反应较弱,难以有效产生足够的免疫记忆和抗体;而蛋白注射可作为一种补充,直接提供抗体等物质来暂时抵御相关致病因素,但同样要关注蛋白注射后的效果维持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情况。

    3.老年人:疫苗接种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相关传染病的风险,增强其自身免疫防护能力;对于老年人中已发生的某些感染性疾病,若需要,可能会短期使用蛋白注射辅助治疗,但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对蛋白代谢的影响,谨慎选择并监测相关指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