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超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等颅脑肿瘤、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擅长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等颅脑肿瘤、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主要研究和开展垂体瘤等颅底肿瘤的神经内镜手术、颅脑肿瘤微创显微手术。在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曾担任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神经外科主任。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等颅脑肿瘤、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小儿脑积水有什么症状

    小儿脑积水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儿期头颅迅速增大、囟门隆起等,神经功能发育迟缓;儿童期有颅内压增高表现、智能及生长发育障碍,还可有头颅叩诊破壶音、抽搐发作等伴随症状。 一、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差异 婴儿期脑积水 头颅外观改变:婴儿头颅会迅速增大,这是比较典型的表现。正常婴儿出生时头围约33-35cm,在婴儿期脑积水患儿头围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明显增大,与身体发育不成比例。由于婴儿囟门未闭,颅内压增高时囟门会隆起,张力较高,头皮静脉怒张。 神经功能障碍:患儿可能出现发育迟缓,对周围环境反应差,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回应能力减弱。运动功能方面,可能会出现抬头、坐立、爬行等大运动发育落后,比如3个月大的患儿仍不能较好抬头。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部分患儿会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如双眼不能上视,呈“落日征”,这是因为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升高影响了眼球的神经支配。 儿童期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是常见症状之一,儿童可能会用手频繁抓头、哭闹不安,尤其在清晨时头痛可能较为明显。呕吐也是常见症状,多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视力减退也是可能出现的情况,由于颅内压增高影响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致失明。 智能及生长发育障碍:患儿的智力发育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在生长发育方面,可能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水平。另外,还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如性格变得孤僻、烦躁等。 二、其他伴随症状 头颅叩诊呈“破壶音”:用手指轻叩患儿头颅,可听到类似于叩击破壶的声音,这是因为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颅骨骨缝分离所致。 抽搐发作:部分小儿脑积水患儿可能会出现抽搐,这是由于脑积水引起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抽搐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为全身性抽搐或局限性抽搐等。

    2025-09-29 10:09:07
  • 颅骨缺损能治得好吗

    颅骨缺损可通过颅骨修补术治好,常用修补材料有钛网、聚乙烯、PEEK等,外伤致颅骨缺损一般在伤后3-6个月、颅内肿瘤等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多数也在术后3-6个月(儿童2岁后据情况评估)手术,术后恢复因人而异,儿童关注生长发育,成人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防并发症。 颅骨修补术的原理 通过植入合适的修补材料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和功能。常用的修补材料有钛网、聚乙烯、聚醚醚酮(PEEK)等。例如钛网材料,具有较好的塑形性和稳定性,能够较好地恢复颅骨的外形;PEEK材料则与人体颅骨组织的相容性更好,在弹性模量等方面更接近人体颅骨,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可能更高。 手术时机 一般来说,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考虑手术。如果是因外伤导致的颅骨缺损,通常在受伤后3-6个月左右进行修补;如果是因颅内肿瘤等疾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的颅骨缺损,多数也是在术后3-6个月进行修补,但具体还需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如颅内压是否稳定、局部脑组织恢复情况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颅骨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一般建议在2岁以后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进行手术,因为过早手术可能会影响颅骨的正常生长发育,而过晚手术可能会对患儿的神经功能恢复等产生不利影响。 术后恢复 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术后患者的头痛、头晕等症状会逐渐改善,颅骨缺损导致的外观异常也会得到纠正。但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恢复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除了关注手术部位的恢复外,还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包括颅骨的生长和神经功能的发育等;成年患者则需要注意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头部受到剧烈撞击等,以确保修补材料的长期稳定和自身的健康。

    2025-09-29 10:07:27
  •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症状

    正常颅压脑积水有三大典型症状,步态障碍通常为最早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等,各年龄段可发生,老年人、有基础病史等人群风险不同;认知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等,无明显性别差异,不同年龄表现有别,长期缺乏脑力活动等会加速发展,有脑部疾病病史者风险增加;尿失禁一般出现在中晚期,儿童和老年人出现时影响不同。 步态障碍: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起步困难,步幅变小,双脚间距增宽,呈蹒跚步态,类似醉酒的步态。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可能与老年人本身存在的一些基础情况,如轻微脑萎缩等有关,而生活方式上如果长期缺乏运动可能会加重步态障碍的进展。对于有脑血管病史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生正常颅压脑积水导致步态障碍的风险可能更高。 认知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患者可能会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熟悉的物品放置位置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反应迟钝、理解能力下降、计算力减退等情况。在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在认知障碍早期更容易被察觉,因为他们平时的认知活动更活跃,而老年人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表现而被忽视。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脑力活动等可能会加速认知障碍的发展,有脑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 尿失禁:一般出现在疾病的中晚期,表现为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对于儿童患者,正常颅压脑积水导致的尿失禁可能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发育,需要特别关注。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正常颅压脑积水引起的尿失禁可能会对其排尿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老年人出现尿失禁可能会增加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要加强护理。

    2025-09-29 10:05:51
  • 脑瘤初期具有哪些症状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有头痛间歇性发作初期轻部位不固定随病情进展加重且清晨夜间明显因颅内压增高牵拉所致、喷射性呕吐无明显恶心先兆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发、视力障碍表现为减退缺损因肿瘤压迫或颅内压增高致眼底静脉回流影响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包括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重要客观体征长期可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意识障碍初期嗜睡反应迟钝后期可昏迷;其他症状有部分脑瘤初期可出现癫痫因刺激脑组织异常放电引发,儿童脑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及婴幼儿囟门隆起因颅骨骨缝未闭颅内压增高,女性需与生理期等鉴别其症状,基础病史患者脑瘤症状易被掩盖需细致观察。 一、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1.头痛:多为间歇性发作,初期疼痛程度较轻且部位不固定,随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常于清晨或夜间较为明显,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牵拉脑膜、血管或神经所致。 2.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不伴有明显恶心先兆,是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引发。 3.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系肿瘤压迫视觉传导通路或颅内压增高影响眼底静脉回流致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引起。 二、颅内压增高相关表现 1.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重要客观体征,长期可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意识障碍:初期可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等,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昏迷等情况。 三、其他症状 1.癫痫发作:部分脑瘤初期可出现癫痫,可为局灶性或全身性发作,是肿瘤刺激脑组织致异常放电引发。 儿童脑瘤患者初期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婴幼儿囟门隆起等,因儿童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可使囟门隆起;女性脑瘤患者初期症状与一般人群类似,但需注意与生理期等其他因素致头痛等症状鉴别;有基础病史患者脑瘤症状可能被基础病症状掩盖,需细致观察。

    2025-09-29 10:04:00
  • 脑震荡有后遗症吗

    脑震荡多数患者无后遗症,部分患者短期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少数人可能长期存在,儿童和老年脑震荡患者情况各有特点,长期罕见的慢性脑震荡综合征发生率低于1%。 1.短期常见表现及可能的“类似后遗症”情况 头痛、头晕:脑震荡后短期内,很多患者会有头痛、头晕的症状,一般会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缓解。但有少数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持续较长时间,可能被误认为是后遗症。研究表明,约10%-20%的脑震荡患者在受伤后3个月仍有头痛症状,但大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受伤后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短期记忆力下降的情况,比如记不住刚发生的事情等。多数人在数周内可恢复,但也有部分人症状持续,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一般通过休息和适当的认知训练等可逐渐改善。 2.长期罕见后遗症情况 慢性脑震荡综合征:非常罕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期存在,持续3个月以上。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个体的神经生物学差异、受伤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这种长期后遗症的发生率低于1%。 对于儿童脑震荡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儿童脑震荡后出现后遗症的情况相对成人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中,更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例如儿童脑震荡后头痛、头晕可能表现得不如成人典型,但可能存在学习能力下降等情况,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注意力等方面,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而对于老年脑震荡患者,因为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有所减退,脑震荡后恢复相对较慢,出现后遗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一些,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护理,定期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

    2025-09-29 10:02: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