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良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男,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医学博士,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消化专业28年,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擅长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展开
  • 食道里怎么会长脂肪瘤

    食道脂肪瘤发生与胚胎发育期间叶组织错位生长相关,正常胚胎期间叶组织有序分化分布,特定阶段间叶组织异位迁移至食道黏膜下并分化为脂肪细胞可逐渐形成;局部脂肪代谢异常可致其形成,正常食道局部脂肪代谢动态平衡被打破,如局部脂肪细胞增殖调控异常致脂肪异常聚集,个体整体代谢紊乱间接影响食道局部脂肪代谢可能增加风险但具体机制需更多临床研究明确。 一、胚胎发育因素 食道脂肪瘤的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在胚胎时期,间叶组织的错位生长是关键因素。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间叶组织会有序分化和分布,若在特定阶段出现间叶组织异位迁移至食道黏膜下,后续这些异位的间叶组织逐渐分化为脂肪细胞,就可能逐渐形成食道脂肪瘤。 二、局部脂肪代谢相关因素 从局部脂肪代谢角度来看,食道局部的脂肪代谢异常可能促使脂肪瘤形成。正常情况下,食道局部的脂肪代谢处于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例如局部脂肪细胞的增殖调控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导致脂肪细胞在食道部位异常聚集。比如,某些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影响了脂肪细胞的代谢过程,使得脂肪不断堆积,最终形成脂肪瘤。此外,个体整体的代谢状况也可能间接影响食道局部的脂肪代谢,若个体存在全身代谢紊乱,如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异常等,也可能增加食道出现脂肪瘤的风险,但这一关联还需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具体机制。

    2025-08-11 15:54:49
  • 如何治疗病蛔虫

    蛔虫病药物治疗靠抗蛔虫药如苯咪唑类的阿苯达唑,其通过抑制蛔虫摄取葡萄糖致虫体能源耗竭死亡;预防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不生食未洗净蔬果、不饮生水避免蛔虫卵入口;儿童用驱虫药需遵医嘱防影响肝肾功能,孕妇一般不常规用驱虫药确需治要咨询医生评估,老年人感染要综合基础病权衡用药风险经医生评估选方案。 一、药物治疗 蛔虫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依靠抗蛔虫药物,常用的有苯咪唑类药物,如阿苯达唑,其通过抑制蛔虫摄取葡萄糖,使虫体能源耗竭而死亡,对蛔虫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二、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务必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防止蛔虫卵经手入口。2.饮食安全: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饮用生水,避免蛔虫卵随食物或水进入人体。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使用驱虫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防不当用药对其肝肾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 孕妇:孕期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驱虫药,因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若确有蛔虫病治疗需求,需咨询医生,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合适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若发生蛔虫感染,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状况,用药时要权衡药物治疗的益处与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好经医生评估后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2025-08-11 15:40:49
  • 食管脂肪瘤是怎么引起的

    食管脂肪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推测与胚胎发育过程中食管黏膜下间叶组织异常分化致脂肪组织局部聚集形成肿瘤、长期食管慢性炎症促使局部间叶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异常增生、机体脂肪代谢紊乱致食管黏膜下脂肪异常沉积相关。 食管脂肪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推测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一、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食管黏膜下的间叶组织若出现异常分化,可导致脂肪组织局部聚集形成肿瘤,这是从组织发生学角度的一种可能机制,胚胎时期的细胞分化调控异常可能引发此类病变;二、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食管慢性炎症可能促使局部间叶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炎症环境下的细胞因子等可能影响细胞的分化方向,进而导致脂肪组织在食管部位异常增生;三、代谢因素,当机体存在脂肪代谢紊乱时,可能使得脂肪组织在食管黏膜下异常沉积,代谢相关的异常改变干扰了正常的脂肪分布和代谢平衡,从而促使食管脂肪瘤的形成。

    2025-08-11 14:49:18
  • 胃药摩罗丹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摩罗丹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之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病症有作用,可通过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引发胀满等、改善胃黏膜病变缓解胃痛痞闷等、抗炎抑制胃部炎症相关因子过度表达减轻炎症,孕妇需谨慎权衡利弊后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使用,儿童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若需用须医生评估病情后严格按适宜方案以保障用药安全。

    2025-08-11 14:30:22
  • 缓解胃痛最快的方法

    非药物快速缓解可调整体位、适量饮30-40℃左右温水、按压内关穴,若胃痛持续不缓解或伴呕吐黑便、剧烈呕吐咖啡样物质等,儿童及老年人突发剧烈胃痛需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 一、非药物快速缓解方法 1.调整体位:坐下或采取半卧位,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胃部受到的压迫,从而缓解因体位不当导致的胃部不适。例如,保持脊柱挺直的坐姿,可让胃部空间相对宽松,减轻胃痛感觉。 2.适量饮用温水:温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稀释胃酸,缓解因胃酸对胃黏膜刺激引发的胃痛,但需注意水温宜适中(30-40℃左右),过冷或过热的水可能进一步刺激胃部,加重不适。对于儿童,需特别注意水温安全,避免烫伤;老年人饮用时也应缓慢小口饮用,防止呛咳。 3.按压穴位:按压内关穴可缓解胃痛,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适度按压该穴位,以产生酸胀感为宜,但要注意按压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局部损伤。 二、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若胃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吐、黑便、剧烈呕吐咖啡样物质等症状,可能是胃溃疡、胃穿孔、急性胃炎等严重疾病引起,需立即就医。不同人群中,儿童出现胃痛时,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家长应格外警惕,及时带儿童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延误病情;老年人若突发剧烈胃痛,也应高度重视,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基础疾病,急腹症等严重情况发生风险较高,需尽快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08-07 15:37: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