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良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男,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医学博士,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消化专业28年,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擅长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展开
  • 胃反流性食管炎症状

    胃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有烧心、反流、胸痛、吞咽困难等,还可能伴有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恶心等。 胃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炎症和损伤的疾病。以下是胃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 1.烧心:是胃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 2.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常伴有酸味或苦味。 3.胸痛:疼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可放射至颈部、肩部、上肢,有时酷似心绞痛。 4.吞咽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食管炎症导致食管狭窄引起。 5.其他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恶心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且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此外,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烧心和反流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并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胃镜、食管pH监测等,以明确诊断。 治疗胃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避免饮酒、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抬高床头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对于严重的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胃反流性食管炎虽然常见,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7-24 12:05:43
  • 胰腺疼痛是哪个部位

    胰腺位于上腹部第一、二腰椎水平,紧贴脊柱前方,胰腺疼痛常见于中上腹部且常向腰背部放射,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胰腺疾病致痛,老年人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需考虑上腹部区域及放射痛,需医生结合检查准确判断。 胰腺位于上腹部第一、二腰椎水平,紧贴脊柱前方,胰腺疼痛常见于中上腹部且常向腰背部放射,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胰腺疾病致痛,老年人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需考虑上腹部区域及放射痛,需医生结合检查准确判断 胰腺位于上腹部,具体来说,胰腺的位置在人体腹部深处,大致在第一、二腰椎水平,相当于肚脐上方约10厘米左右的区域,紧贴着脊柱前方。胰腺疼痛时,常见的部位多集中在中上腹部,有时疼痛还可能会向腰背部放射,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例如,很多胰腺炎患者会感到中上腹出现疼痛,并且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胰腺疼痛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疼痛部位的基本特征是相对固定的。对于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胰腺疾病史者,胰腺疼痛时的部位特点可能会因病情的发展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还是以上腹部及腰背部放射痛为主。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诱发胰腺疾病导致疼痛,而疼痛部位依然符合胰腺所在的上腹部及向腰背部放射的特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机体的敏感性等因素,胰腺疼痛时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但部位还是要考虑胰腺所在的上腹部区域及可能的放射痛情况,需要医生结合多种检查进行准确判断。

    2025-07-24 12:02:43
  • 大便多久一次算正常

    排便频率因人而异,通常为每天1-3次或每2-3天1次,粪便形状和颜色也会因饮食和肠道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排便习惯发生明显改变,或伴有其他症状,可能提示存在健康问题。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摄入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建立规律排便习惯等有助于维持正常排便。如有疑虑或担忧,可咨询医生。 每天1-3次或每2-3天1次。 粪便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因个人饮食、水分摄入和肠道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也可能被视为正常: 每周排便次数在3次以上。 每天排便次数不超过3次,但粪便量较少、质地较硬或较软。 如果排便习惯发生明显改变,如排便频率、粪便形状或质地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可能提示存在健康问题。这些症状可能与肠道疾病、饮食习惯、药物副作用、压力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建议,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便: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在每天的活动和锻炼后。 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和谷类。 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尽量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去厕所,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尝试坐一会儿。 避免过度使用泻药或灌肠等方法来促进排便。 如果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对肠道功能有影响。 如果对排便问题有疑虑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评估。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结肠镜检查,以排除任何潜在的肠道问题。

    2025-07-24 11:59:53
  • 胃痉挛的表现

    胃痉挛主要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还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伴随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各症状上有不同表现及需注意的相关情况。 疼痛症状:多表现为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如刀割样、绞痛样等。这种疼痛往往来得比较突然,有时可能因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生冷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腹部着凉、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胃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在原有疾病基础上疼痛加剧且更难缓解。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由于胃痉挛导致胃部蠕动紊乱等,常可引发恶心,进而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等。儿童发生胃痉挛时,恶心呕吐相对更常见且可能因频繁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需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成年患者若频繁恶心呕吐也需警惕机体状况变化。 面色苍白:因为剧烈疼痛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血液循环等可能发生变化,导致面色苍白。这在各年龄段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尤其疼痛剧烈时更为明显,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可能本身循环功能相对较弱,面色苍白情况可能更易被察觉且需更谨慎处理。 出冷汗:疼痛刺激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出现出冷汗现象。不同人群出冷汗的表现程度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全身皮肤湿冷;老年患者出冷汗时需注意保暖及预防因出汗过多导致的不适加重等。

    2025-07-24 11:58:04
  • 治疗胃病的草药

    胃病常用草药黄连、黄芩、蒲公英、白芍、甘草等,需遵医嘱,特殊人群需注意。 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草药治疗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胃病的草药及其作用: 1.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引起的胃痛、呕吐、口干等症状。 2.黄芩: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等症状。 3.蒲公英: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疮疡、乳痈肿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状。 4.白芍: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5.甘草: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草药治疗胃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的胃病病因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草药进行治疗。同时,草药治疗胃病也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在使用草药治疗胃病时需要特别注意,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一些草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草药治疗胃病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2025-07-24 11:54: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