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良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男,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医学博士,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消化专业28年,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擅长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展开
  • 肚子疼但拉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肚子疼但拉不出来可能由肠梗阻、便秘、肠道肿瘤、肠道痉挛等引起。肠梗阻成因有肠道粘连、肿瘤、套叠等,表现为呕吐、腹胀等;便秘因饮食、习惯等致,表现为排便困难等;肠道肿瘤与遗传、饮食等有关,有消瘦等表现;肠道痉挛由受凉等致,为阵发性绞痛。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以针对性处理,儿童和老年人更要重视。 一、肠梗阻 1.成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肠道粘连、肠道肿瘤、肠套叠等。不同年龄段人群成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肠套叠等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老年人可能与肠道肿瘤、粪便干结等有关。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能增加肠梗阻风险。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肠道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概率更高。 2.表现:除了肚子疼但拉不出来,还常伴有呕吐、腹胀,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消失等。 二、便秘 1.成因:饮食中膳食纤维过少、饮水不足、不良的排便习惯等都可能引起便秘。不同性别上,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因激素等因素更容易受便秘影响。年龄方面,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便秘发生率较高。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胃肠蠕动减缓引发便秘。有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便秘。 2.表现: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可伴有腹部胀满不适,但可能没有完全无排气排便的极端情况,不过严重便秘也可能发展为类似肠梗阻的表现。 三、肠道肿瘤 1.成因:与遗传因素、长期不良的饮食(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长期吸烟饮酒、肠道慢性炎症等有关。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病,随着年龄增长风险增加。有肠道息肉病史、家族中有肠道肿瘤患者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2.表现:除肚子疼拉不出外,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大便性状改变(如变细、带血等),后期可能出现贫血等表现。 四、肠道痉挛 1.成因:腹部受凉、进食生冷食物、精神紧张等都可能引起肠道痉挛。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中突然的饮食变化、精神压力大等是常见诱因。 2.表现:腹部阵发性绞痛,疼痛较剧烈,但一般排气排便障碍不明显,不过严重痉挛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导致短暂的拉不出情况。 如果出现肚子疼但拉不出来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腹部查体、腹部X线、肠镜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更要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人出现该症状也需积极排查严重病因,以免延误治疗。

    2025-10-16 12:47:42
  • 如何简单有效缓解拉肚子

    拉肚子时可通过调整饮食(暂时禁食后选清淡易消化食物)、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或温开水)、腹部保暖(暖水袋热敷或注意穿着保暖)来缓解,若为感染性腹泻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则需就医治疗。 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禁食后可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这些食物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冰淇淋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刺激,导致拉肚子加重。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消化能力调整食物种类和量,例如较小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要注意母亲的饮食也需清淡。 补充水分 口服补液盐:拉肚子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良好选择。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用,以预防和纠正脱水。对于婴幼儿,要耐心喂养,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不同年龄的儿童对口服补液盐的需求量不同,可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适当调整。 饮用温开水:也可以饮用适量的温开水,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喝一小口,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对于老年人,要注意饮水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引起呛咳等不适。 腹部保暖 使用暖水袋:可以使用暖水袋热敷腹部,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将暖水袋包裹毛巾后放在腹部,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2-3次,能缓解胃肠道痉挛,减轻拉肚子症状。对于儿童,要密切关注暖水袋温度,确保安全。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注意温度控制。 注意穿着保暖: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添衣物,尤其是腹部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可以穿一件保暖的肚兜或添加腹部的覆盖物,如毛毯等,防止腹部受寒加重拉肚子。 就医治疗 感染性腹泻:如果拉肚子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如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肠炎等,可能需要就医进行相应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对于儿童,感染性腹泻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脱水等并发症,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老年人感染性腹泻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也需要积极就医治疗,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严重情况。 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如果拉肚子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炎症性肠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此时必须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不同病因导致的拉肚子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2025-10-16 12:46:14
  • 便秘怎么食疗

    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全谷物类的燕麦糙米等及蔬菜类的西兰花菠菜等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肠道蠕动,益生菌相关食物如酸奶含乳酸菌、发酵豆制品含纳豆菌等能调节肠道菌群,润滑肠道类食物有蜂蜜可润肠且成人可少量饮用温水冲调的蜂蜜水、牛油果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可润滑肠道,特殊人群中孕妇便秘要选温和食疗方式多吃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全麦食品,老年人要选易消化全谷物和益生菌食物并保证充足水分,儿童可适当增食含山梨醇的水果但要控量优先非药物干预调整饮食结构。 一、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1.全谷物类: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研究显示,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便秘。例如,100克燕麦约含10.6克膳食纤维,可煮成燕麦粥食用;糙米比精米保留更多膳食纤维,可作为主食替换部分精米。 2.蔬菜类:西兰花每100克含约1.6克膳食纤维,菠菜每100克含约2.2克膳食纤维,这类蔬菜可清炒或凉拌食用,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二、益生菌相关食物 1.酸奶:含有乳酸菌等益生菌,适量饮用可调节肠道菌群。研究表明,摄入含特定益生菌菌株的酸奶能改善便秘症状,建议选择无糖或低糖酸奶,每日饮用100~150毫升。 2.发酵豆制品:纳豆富含纳豆菌等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可作为配菜适量食用,但需注意烹饪方式,避免高温破坏益生菌活性。 三、润滑肠道类食物 1.蜂蜜:含丰富果糖,有润肠作用,但一岁以下婴儿禁止食用,因可能引发肉毒杆菌中毒,成人可每日少量饮用温水冲调的蜂蜜水。 2.牛油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半个牛油果约含9克膳食纤维,可切片加入沙拉或直接食用,能润滑肠道促进排便。 四、特殊人群食疗注意事项 1.孕妇:便秘时应选择温和食疗方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全麦食品,避免过度依赖蜂蜜,因孕妇体质特殊需谨慎调整饮食。 2.老年人:可选择易消化的全谷物和益生菌食物,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防止肠胃不适,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因老年人肠道功能减弱,水分不足易加重便秘。 3.儿童:可适当增加苹果、西梅等富含山梨醇的水果摄入,山梨醇有软化大便作用,但需控制量,避免过量引起腹泻,儿童便秘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可能影响肠道功能的食物。

    2025-10-16 12:44:05
  • 胃底腺息肉怎么治疗

    胃底腺息肉治疗方式有内镜下治疗和观察随访。内镜下治疗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息肉)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直径大于2厘米或怀疑恶变的息肉);直径小于0.5厘米、无症状且恶变风险极低的息肉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随访中要关注症状变化,有遗传病史等情况的患者需更密切随访。 一、内镜下治疗 1.高频电凝切除术 对于较小的胃底腺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内镜将高频电刀引入胃内,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一般来说,直径小于2厘米的有蒂或无蒂息肉可考虑此方法。其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组织时,使组织内的离子高速运动,摩擦生热,从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准确定位息肉,确保完整切除,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操作时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内镜插入的角度和力度等,以保障安全。例如,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术中生命体征变化。 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对于直径较大(大于2厘米)或怀疑有恶变倾向的胃底腺息肉,E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将息肉及其周围部分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剥离。该技术需要较高的内镜操作技巧,通过注射生理盐水等使病变黏膜隆起,然后用电刀逐步切割剥离病变组织。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情况,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创面愈合等。 二、观察随访 1.适用于情况 对于直径小于0.5厘米的胃底腺息肉,若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且经评估恶变风险极低时,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隔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等变化。这是因为较小的息肉恶变可能性非常低,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息肉是否有增大等异常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随访间隔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可适当缩短随访间隔以便更早发现变化。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的患者,更需要密切随访,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息肉变化的风险。 2.随访中的注意事项 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是否出现腹痛、黑便等情况。对于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史的患者,其胃底腺息肉恶变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的随访。

    2025-10-16 12:42:22
  • 肠胃炎需要输液吗

    肠胃炎是否需要输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病情较轻、能口服进食的一般无需输液,出现严重脱水、不能口服进食、病情较重等情况则可能需要输液,儿童和老年人需特别注意,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决定合适治疗措施以保障健康。 病情较轻者:若肠胃炎症状较轻,如仅有轻度腹痛、腹泻,每日腹泻次数在3-5次左右,呕吐不严重,能口服补充水分和营养,一般无需输液。通过调整饮食,如暂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同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即可。例如,儿童肠胃炎症状较轻时,可给予口服补液盐Ⅲ,按照说明书冲调后少量多次服用,以预防脱水。 成人一般情况良好者:成人肠胃炎症状较轻,没有明显脱水征象,精神状态、食欲尚可,也可通过口服药物结合饮食调整来治疗,无需输液。 需要输液的情况: 出现严重脱水者:当肠胃炎导致频繁呕吐、腹泻,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此时口服补液难以纠正脱水,需要通过输液补充水分、电解质等。例如,成人每分钟尿量少于30ml,儿童尿量显著减少,就需要及时输液纠正脱水。 不能口服进食者:由于严重呕吐,无法经口服摄入足够的液体和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正常需求时,需要输液补充。比如,儿童肠胃炎频繁呕吐,无法进食进水,就需要通过输液来保证机体的基本需求。 病情较重者:如肠胃炎伴有高热不退、严重腹痛,怀疑有细菌感染且感染较重时,可能需要输液治疗,通过输注抗生素等药物来控制感染。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肠胃炎在判断是否需要输液时更要谨慎观察。儿童脱水症状可能发展较快,若儿童出现精神差、哭闹无泪、皮肤干燥等情况,即使腹泻次数不多也可能需要及时输液。同时,儿童输液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引起心衰等不良反应。比如婴儿肠胃炎,由于其自身调节能力较弱,一旦出现脱水迹象应尽快评估是否需要输液。 老年人:老年人肠胃炎时,即使症状看似不重也可能较快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脱水的耐受能力差。所以老年人肠胃炎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时,要密切监测水、电解质情况,一旦有脱水趋势应及时考虑输液治疗。 肠胃炎是否需要输液不能一概而论,需综合患者的症状、脱水情况、进食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健康。

    2025-10-16 12:36: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