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长期从事内镜操作,擅长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下消化疾病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尤其是对于胆总管结石、各种良恶性胆道狭窄的十二指肠镜下的ERCP诊治以及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胃食管反流多学科分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内镜外科学组菁英会成员;江苏省免疫学会遗传与免疫学组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学会委员。 获中华医学奖三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主持省卫计委科研课题一项,省卫计委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二项。 长期从事内镜操作,擅长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下消化疾病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尤其是对于胆总管结石、各种良恶性胆道狭窄的十二指肠镜下的ERCP诊治以及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展开
个人擅长
长期从事内镜操作,擅长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下消化疾病的诊断与微创治疗,尤其是对于胆总管结石、各种良恶性胆道狭窄的十二指肠镜下的ERCP诊治以及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展开
  • 怎样通过食疗治疗便秘

    改善便秘可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香蕉,全谷物如燕麦都是良好来源;二是补充水分,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500-2000毫升水,儿童按需饮水且少喝含糖饮料;三是食用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如蜂蜜(1岁以下婴儿禁吃)、芝麻(高脂血症老人控量);四是合理搭配食物,像芹菜核桃搭配、素食者豆类谷物搭配等有助于改善便秘。 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各类蔬菜是良好来源,如菠菜,每100克菠菜约含2.2克膳食纤维,可凉拌、清炒等;还有西兰花,每100克含约1.6克膳食纤维,可蒸、煮后搭配少许橄榄油食用。水果方面,苹果是不错选择,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2.4克膳食纤维,带皮吃更好;香蕉每100克含约2.6克膳食纤维,可直接食用,但糖尿病患者需根据血糖情况适量食用。全谷物食物如燕麦,每100克燕麦含膳食纤维达到10.6克,可煮成燕麦粥。 二、补充水分 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软化,利于排出。一般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500-2000毫升水,可分多次饮用,每次适量。晨起后喝一杯温水,约200-300毫升,能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对于儿童,根据年龄不同,每天需水量也不同,一般1-3岁儿童每天约900-1300毫升,4-7岁约1200-1600毫升,要保证其按需饮水,可选择白开水,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可能加重便秘。 三、食用具有润肠作用的食物 1.蜂蜜:蜂蜜中含有果糖等成分,有一定润肠效果。成人可每天饮用1-2杯蜂蜜水,用温水冲泡,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蜂蜜中的营养成分。但1岁以下婴儿禁止食用蜂蜜,因为婴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孢子,容易引起中毒。 2.芝麻:芝麻富含油脂,有润肠通便功效。可将芝麻炒熟后研磨成粉,每天适量食用,也可加入粥中。对于老年人,适量食用芝麻有助于缓解便秘,但患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需控制摄入量,因为芝麻含脂肪较高。 四、合理搭配食物 一些食物搭配也有助于改善便秘。例如,芹菜和核桃搭配,芹菜富含膳食纤维,核桃含有油脂,两者搭配能更好地促进肠道蠕动和润滑肠道。但对核桃过敏者不能食用核桃相关搭配食物。对于素食者,要注意豆类与谷物的搭配,如红豆和大米搭配煮成粥,豆类提供植物蛋白和一定膳食纤维,谷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能保证营养均衡且促进肠道功能。

    2025-09-29 11:32:21
  • 出血性直肠炎严重吗

    出血性直肠炎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会影响其严重程度,且可能引发贫血、水电解质紊乱、肠道并发症等严重后果,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以降低不良影响。 一、影响出血性直肠炎严重程度的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患出血性直肠炎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大量失血或腹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例如儿童失血达到一定量时,相较于成人更容易出现精神萎靡、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老年人患出血性直肠炎时,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大量便血导致的贫血以及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加重基础疾病,使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患出血性直肠炎时,烟酒的刺激可能加重肠道黏膜的损伤,影响肠道的修复,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加重出血性直肠炎的严重程度。 缺乏运动、长期高脂高糖低纤维饮食的患者,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患出血性直肠炎后,肠道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可能受到影响,使得病情恢复缓慢,加重病情的严重性。 3.病史因素 有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病史,再发生出血性直肠炎时,病情往往更为复杂,治疗难度增大,且病情可能更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患出血性直肠炎出现大量便血时,由于凝血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出血更难控制,会使出血性直肠炎的严重性显著增加。 二、出血性直肠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1.贫血相关后果 大量便血导致的贫血,轻度贫血可使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学习;中度及重度贫血时,除了上述症状加重外,还可能影响心脏等重要脏器的供血,导致心悸、气短,甚至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2.水电解质紊乱相关后果 严重腹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时,如低钠血症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低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甚至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3.肠道并发症 长期的出血性直肠炎可能导致肠道狭窄,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身体健康。 总之,出血性直肠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和规范治疗,以降低其严重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2025-09-29 11:29:52
  • 浅表性胃炎的病因

    浅表性胃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易钻胃黏膜、产氨中和胃酸并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儿童感染可能与家庭密切接触传播有关)、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辛辣、过冷过热及粗糙食物反复刺激破坏胃黏膜屏障)、药物因素(长期服非甾体抗炎药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致胃黏膜损伤,老人易受其影响,儿童特殊情况也需关注)、十二指肠-胃反流(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环境和屏障引发炎症,如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者易出现)、应激因素(严重创伤等应激下神经内分泌致胃黏膜血管收缩、屏障受损)以及其他因素(长期不良情绪致胃黏膜血管痉挛、血流减少,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 不良饮食习惯 具体情况:长期食用辛辣、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会反复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引发浅表性胃炎。例如,经常大量食用辣椒等辛辣食物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处于受刺激状态;老年人牙齿咀嚼功能下降,若进食过于粗糙的食物,也容易损伤胃黏膜。 药物因素 具体情况: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更易因药物因素诱发浅表性胃炎;儿童一般较少因药物导致,但如果有特殊疾病需要长期使用相关药物,也需密切关注胃黏膜情况。 十二指肠-胃反流 具体情况: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会破坏胃黏膜的酸性环境和屏障功能,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例如,患有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十二指肠-胃反流情况,进而导致浅表性胃炎。 应激因素 具体情况: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等应激状态下,机体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发浅表性胃炎。比如严重外伤的患者在创伤后可能出现胃黏膜的应激性损伤;孕妇在分娩等应激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相关胃黏膜病变。 其他因素 具体情况: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胃黏膜血管痉挛性收缩,胃黏膜血流减少,进而诱发浅表性胃炎。此外,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也可能通过影响胃的血液循环或全身代谢等途径,导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引发浅表性胃炎。

    2025-09-29 11:27:00
  • 放屁放不出来好像有东西堵着是怎么回事

    放屁放不出来好像有东西堵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胃肠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肠梗阻、饮食因素,儿童和老年人有其特殊情况,胃肠动力不足者可通过运动促蠕动,菌群失调可摄入益生菌调节,怀疑肠梗阻需及时就医,饮食因素则要调整饮食结构,儿童防食难消化物和腹部着凉,老年人注意胃肠健康与定期体检。 一、胃肠动力不足 胃肠动力不足可能导致放屁放不出来好像有东西堵着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胃肠蠕动有助于气体和食物的正常通过,当胃肠动力减弱时,肠道内的气体排出就会受阻。例如,一些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胃肠蠕动能力下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胃肠蠕动也会相对缓慢。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运动来促进胃肠蠕动,比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 二、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引发此类问题。肠道内的有益菌和有害菌保持着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增多时,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气体排出不畅。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通过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来调节,像酸奶就是不错的选择,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有益菌。 三、肠梗阻 肠梗阻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也会出现放屁放不出来好像有东西堵着的表现。肠梗阻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等。机械性肠梗阻可能是由于肠道内长有肿瘤、肠道粘连等原因导致肠道被堵塞;动力性肠梗阻则是因为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运动紊乱。如果怀疑是肠梗阻,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腹部X线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四、饮食因素 某些饮食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比如过多食用易产气且难以消化的食物,像豆类、洋葱、红薯等,在肠道内发酵产生较多气体,而胃肠功能不好时就容易出现气体排出不畅的现象。此时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如果出现放屁放不出来好像有东西堵着的情况,要考虑是否是饮食中摄入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腹部着凉等原因。儿童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 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胃肠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定期体检,关注肠道健康。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2025-09-29 11:25:19
  • 肚子左下方隐隐作痛还一直想放屁怎么回事

    肚子左下方隐隐作痛还老想放屁可能由肠道功能紊乱、饮食因素、肠道炎症等原因引起,儿童和老年人出现该症状需注意不同情况,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一、可能的原因 (一)肠道功能紊乱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年轻人可能因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导致,比如长期熬夜、饮食无定时,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从而出现肚子左下方隐隐作痛还老想放屁的情况;儿童若饮食不当,如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也可能引发肠道功能紊乱。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干扰肠道的正常运动和分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上述症状。 病史:有过肠道感染病史的人,肠道黏膜可能受到损伤,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症状。 (二)饮食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饮食特点不同,儿童若吃了过多豆类、洋葱、红薯等易产气食物,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如果聚餐时大量食用此类食物,也会出现肚子左下方隐痛伴频繁放屁。 生活方式:经常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会加重肠道消化负担,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产生过多气体,引起腹部不适和排气增多。 病史:本身有乳糖不耐受的人,若饮用牛奶等含乳糖食物,会出现肠道不适,表现为左下腹隐痛和排气增加。 (三)肠道炎症 年龄因素: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肠道炎症;儿童则可能因感染病毒、细菌等引发肠道炎症。 生活方式: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感染引发炎症,出现左下腹疼痛、排气多的症状。 病史:有肠道慢性炎症病史的人,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复发时可能出现左下腹隐痛,同时肠道蠕动异常导致排气增多。 二、需要注意的情况 (一)特殊人群 儿童:如果儿童出现肚子左下方隐隐作痛还老想放屁,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腹泻、发热等其他症状,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若伴有腹泻严重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留意是否有体重下降、便血等报警症状,因为老年人肠道疾病有恶变可能,一旦出现需尽快明确病因。 (二)进一步检查的提示 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便血、消瘦、发热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腹部超声或肠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2025-09-29 11:22: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