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唐旭东,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博士学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名医传承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执行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包括SCI 源杂志 2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大学教学课题1项,20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分中心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展开
个人擅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展开
  • 宝宝腿疼跟白血病有关吗

    宝宝腿疼可能与白血病有关,也可能由非白血病因素引起,白血病导致的腿疼常伴发热、贫血、出血等其他症状,非白血病因素包括生长痛、外伤、过度运动、关节炎等,宝宝腿疼时家长要密切观察,持续不缓解伴可疑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注意观察和避免可能导致腿疼的不良因素。 白血病导致宝宝腿疼的机制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使骨髓腔压力增高,可引起骨骼疼痛,其中就包括腿疼。另外,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也可能导致腿疼。不过,这种由白血病引起的腿疼往往还会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同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高热;还可能有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等;以及出血倾向,像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非白血病因素导致宝宝腿疼的常见情况 生长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尤其在生长发育迅速的年龄段。孩子白天活动量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和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就会引起疼痛,常常在夜间发生,以双下肢疼痛为主,疼痛部位不固定,局部无红肿、压痛等异常体征,经休息后可缓解。 外伤:宝宝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可能发生磕碰、扭伤等外伤情况,导致腿部疼痛,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可能有肿胀、淤血、压痛等表现。 过度运动:如果宝宝近期活动量突然增大,比如长时间奔跑、跳跃等,腿部肌肉产生较多乳酸堆积,也会引起腿疼,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等,多与感染等因素有关,除了腿疼外,可能有关节红肿、发热等表现,且症状可能会反复。 当宝宝出现腿疼时,家长应密切观察腿疼的特点、伴随症状等。如果宝宝腿疼持续不缓解、伴有其他可疑症状(如发热、贫血、出血等),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腿疼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家长来说,要注意观察宝宝腿疼的具体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关注宝宝的日常活动,避免过度运动等可能导致腿疼的不良因素。

    2025-09-29 10:35:51
  • 地中海贫血可以治愈吗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目前彻底治愈较难,可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能根治的方法,适合有合适配型的重型地贫患儿及部分成年人但有风险,长期输血及去铁治疗可改善症状但非治愈。儿童重型地贫不及时治疗影响生长发育,治疗中需关注相关问题;成年患者铁过载更突出,要重视监测和评估移植意愿。通过合理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目前可能根治地中海贫血的方法。对于有合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例如,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长期生存率较高,但供者选择有限。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用于治疗,但配型成功概率相对较低,且移植相关并发症可能影响预后。对于成年人,若能找到合适供体并顺利进行移植,也有治愈的可能,但移植风险相对儿童更高。 长期输血及去铁治疗:对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需要长期规律输血,以维持血红蛋白在合适水平,改善贫血症状。但长期输血会导致铁过载,引起多种器官功能损害,所以需要同时进行去铁治疗。然而,长期输血和去铁治疗只是改善症状,并非治愈疾病。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重型地中海贫血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骨骼变形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输血和去铁治疗需严格遵循规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儿童重型地中海贫血可能治愈的关键,但要关注儿童在移植前后的免疫状态和感染风险等问题。 成年患者:成年地中海贫血患者长期输血后铁过载问题更为突出,可能累及心脏、肝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在治疗中,要重视铁过载的监测和去铁治疗的规范,同时对于有移植意愿的成年患者,要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以确定是否适合移植。 地中海贫血目前虽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29 10:34:23
  • 吃什么可以补血

    补血可通过摄入红色肉类、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奶制品、海鲜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绿叶蔬菜、豆类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有贫血相关基础疾病者需遵医嘱调整饮食,素食要关注维生素B12摄入,还需注意饮食均衡及个体差异合理安排饮食。 一、富含铁的食物 1.红色肉类:牛肉、猪肉等红色肉类是血红素铁的优质来源,每100克牛肉含铁约2.8毫克,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能有效补充造血所需铁元素,助力补血,日常可适量纳入饮食。 2.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含铁量丰富,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同时含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可辅助铁吸收利用,但需注意控制食用量,避免胆固醇摄入过多带来健康风险。 二、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1.奶制品:牛奶、羊奶等奶制品是维生素B12的重要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0.4微克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合成过程,对维持正常造血功能至关重要,可每日饮用适量奶制品获取。 2.海鲜类:三文鱼、金枪鱼等海鲜富含维生素B12,每100克三文鱼中维生素B12含量约为2.6微克,适当食用海鲜可补充维生素B12,促进造血。 三、富含叶酸的食物 1.绿叶蔬菜:菠菜、苋菜等绿叶蔬菜是叶酸的良好来源,每100克菠菜中叶酸含量约为194微克,叶酸参与DNA合成,对红细胞成熟和生成有重要作用,可多食用绿叶蔬菜补充叶酸。 2.豆类:黑豆、红豆等豆类富含叶酸,每100克黑豆中叶酸含量约为181微克,豆类不仅能提供叶酸,还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适合日常饮食搭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贫血相关基础疾病的,如缺铁性贫血患者,饮食调整时需遵循医生指导,可能需额外补充铁剂,但要注意与其他食物或药物的相互作用;素食的要特别关注维生素B12摄入,可通过食用强化维生素B12的食品或补充剂满足需求,同时需确保饮食中各类营养物质均衡,避免因工作繁忙致饮食不规律影响补血效果,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与健康状况进行合理饮食安排。

    2025-09-29 10:32:58
  • 中度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是什么

    中度缺铁性贫血对身体各系统功能、儿童生长发育及女性生殖系统均有不良影响,如影响血液系统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免疫系统致抵抗力下降、影响心血管系统致心脏负担加重等,对儿童可致智力发育受影响、体格生长缓慢,对女性可致月经周期紊乱及增加妊娠并发症风险。 免疫系统:铁是参与免疫细胞功能的重要元素,中度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导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等。研究表明,缺铁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等免疫相关功能。 心血管系统:为了弥补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心脏会代偿性地加快搏动频率,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脏扩大,甚至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度缺铁性贫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会更严重地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心脏需要为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而贫血会阻碍这一过程。 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危害 智力发育:铁对儿童的智力发育至关重要,中度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功能和智力发育。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大脑快速发育,对铁的需求较高,缺铁会影响神经髓鞘的形成等,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有研究显示,缺铁儿童在认知测试中的得分低于正常儿童。 体格生长:会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因为铁缺乏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和生长,从而影响骨骼等组织的生长发育,使儿童的生长速度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月经方面:女性中度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引起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长期的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 妊娠相关:孕妇中度缺铁性贫血会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如妊娠高血压、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从母体获取铁,孕妇缺铁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等问题。

    2025-09-29 10:26:08
  • 血小板低怎么治疗比较好

    血小板低时一般需注重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与外伤,药物治疗可运用促进血小板生成药物及免疫抑制剂,针对病因治疗需依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疾病、药物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儿童患者要留意护理饮食用药,孕妇需监测并多学科协作,老年患者要考量基础疾病选安全方案。 一、一般治疗:血小板数值偏低时需注重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及外伤,防止出血风险提升。例如轻度血小板减少且无显著出血表现者,应减少碰撞等易致出血的行为,保证充足睡眠以助力身体恢复。 二、药物治疗:可运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像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此类药物能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分化,进而增多血小板数量;还有免疫抑制剂,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减少自身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但具体药物需由专业医生依患者病情判定。 三、针对病因治疗:若血小板低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引发,需进一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针对性免疫治疗举措;若是由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导致,则需针对具体血液系统疾病展开规范治疗,例如白血病可能需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若是药物等其他因素致使血小板低,需停用相关可疑药物,并进行对症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血小板低时,需格外留意护理,避免玩耍时受伤,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等有益于血管健康的食物摄入,且儿童用药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杜绝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孕妇血小板低时,需密切监测血小板水平及出血状况,由于血小板低可能增加孕期出血风险,尤其是分娩时,需与产科等多学科协作,依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比如必要时可能需在分娩前采取提升血小板等措施;老年患者血小板低时,要关注其基础疾病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血小板低时需综合考量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选取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5-09-29 10:23: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