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唐旭东,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博士学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名医传承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执行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包括SCI 源杂志 2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大学教学课题1项,20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分中心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展开
个人擅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展开
  •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包括铁的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及丢失过多。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胎儿生长等致铁需要量增;饮食结构不合理等致铁摄入不足;胃肠道疾病等致铁吸收障碍;妊娠期生理性失血及其他失血情况致铁丢失过多。 一、铁的需要量增加 妊娠期因素:妊娠期女性血容量增加,胎儿生长发育需要铁,胎盘也需要储存铁,这使得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一般来说,孕妇每天需要的铁量较非孕期明显增多,若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铁,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例如,胎儿每生长1000g大约需要铁300-400mg,胎盘、母体红细胞增生等也需要额外的铁供应。 年龄因素:年轻孕妇如果本身铁储备不足,在妊娠期对铁的需求增加时,更易出现缺铁情况。比如生育年龄偏小的孕妇,可能自身铁代谢储备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妊娠期快速增长的需求。 多胎妊娠因素:多胎妊娠时,孕妇需要为多个胎儿提供铁,对铁的需求量比单胎妊娠更高,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二、铁的摄入不足 饮食因素:部分孕妇在妊娠期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富含铁的食物过少。例如,长期素食、偏好精细食物的孕妇,容易缺乏动物性食物来源的血红素铁,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常见的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红肉(如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如果孕妇日常饮食中这些食物摄入不足,就会导致铁摄入不足。 生活方式因素: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铁的摄入,比如孕妇有节食减肥的情况,会进一步减少铁的摄入量;或者孕妇存在偏食、挑食的习惯,导致从饮食中获取的铁远远不能满足妊娠期的需求。 三、铁的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因素: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例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时,胃酸分泌减少,而胃酸有助于铁的溶解和吸收,胃酸缺乏会导致铁的吸收障碍。另外,肠道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等)后,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也会影响铁的正常吸收。 其他因素:一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干扰铁的吸收,比如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会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影响铁的吸收。此外,孕妇如果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铁的吸收利用,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四、铁的丢失过多 妊娠期生理性失血:虽然妊娠期生理性失血相对较少,但也会有一定量的铁丢失。例如,随着妊娠进展,母体循环血容量增加,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失血,虽然这部分失血量相对不是很大,但对于本身铁储备不足的孕妇来说,也可能成为诱发缺铁性贫血的因素之一。 其他失血情况:如果孕妇合并有其他慢性失血情况,如痔疮出血、月经过多(如果在非孕期就存在月经过多的情况,妊娠期可能会加重)等,会导致铁的丢失增加,当铁的丢失量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时,就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2025-09-22 20:21:26
  • 血型是否是亲子鉴定的唯一标准

    血型用于亲子鉴定存局限性因存多个血型组合产相同子代血型情况,DNA亲子鉴定是金标准,人体DNA具高度特异性差异位点可构建指纹,检测位点按孟德尔定律分析准确率高为核心手段,儿童样本采集需规范且小龄要监护人协助,特殊病史人群能获取有核细胞一般不构成障碍,性别不影响DNA鉴定,正常生活方式不改变DNA序列不影响鉴定结果。 一、血型用于亲子鉴定的局限性 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差异分类的,常见的有ABO血型系统等。但仅依据血型进行亲子鉴定存在局限性:ABO血型系统中,子女的血型由父母双方血型基因共同决定,虽能排除某些亲子关系(如孩子血型与假设父亲血型不符合可直接排除),但无法单独确定亲子关系,因为存在多个血型组合可能产生相同子代血型的情况,例如父母均为A型血(基因型可能为AA或AO),则子女可能为A型或O型血,仅通过血型无法精准判定亲子关系。 二、DNA亲子鉴定的优势及核心地位 亲子鉴定的金标准是DNA亲子鉴定。人体细胞中的DNA具有高度特异性,每个人的DNA序列约99.9%相同,但约0.1%的差异位点具有个体特异性,这些差异位点可用于构建个体的DNA指纹。通过检测数十个至数百个DNA位点(如常染色体STR位点等),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子代与亲代DNA位点的匹配情况,其准确率极高,可达99.99%以上,能明确且精准地确定亲子关系,是判定亲子关系的关键依据,这表明血型并非亲子鉴定的唯一标准,DNA检测才是核心手段。 三、不同人群在亲子鉴定中的考量 儿童:儿童进行亲子鉴定时,样本采集相对方便,可通过血液、口腔拭子等方式获取DNA样本,但需注意样本采集过程中要确保无污染,遵循专业采集规范,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样本采集时需由监护人协助配合,避免因样本问题影响检测结果。 特殊病史人群:患有某些疾病或接受过特殊治疗的人群,只要能获取到有核细胞(如血液、口腔黏膜细胞等)用于DNA提取,其DNA的稳定性一般不受常规病史影响,因为DNA检测主要依赖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序列,而非细胞的功能状态(除非病史导致细胞严重损伤无法获取有效DNA),所以病史通常不构成亲子鉴定的绝对障碍,但仍需保证样本中DNA的完整性。 性别因素:性别不影响DNA亲子鉴定的结果判定,因为DNA亲子鉴定是基于DNA位点的匹配,与性别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点分析相关,但核心是基于普遍存在的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特定区域的位点比较,所以无论性别如何,DNA亲子鉴定都能准确进行。 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等,一般不会改变个体的DNA序列,因此对亲子鉴定结果无影响,只要能获取到有效的DNA样本,生活方式不干扰DNA检测的准确性。

    2025-09-22 20:20:27
  • 静止型地中海贫血

    静止型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轻型类型,因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致α珠蛋白链合成轻度减少,患者通常无症状,通过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基因检测诊断,对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及家族遗传健康管理。 一、发病机制 人体正常血红蛋白由α、β、γ、δ等珠蛋白链组成,静止型地中海贫血主要是α珠蛋白基因缺失引起α珠蛋白链合成轻度减少。正常情况下,人体有4个α珠蛋白基因,若缺失1个α珠蛋白基因,α珠蛋白链合成轻度不足,但一般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静止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一般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或家族地中海贫血筛查时才被发现。 2.体征情况:体格检查时通常无特殊阳性体征,生长发育一般不受影响,与正常人无异。 三、诊断方法 1.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会有轻度降低,红细胞形态可能有轻度改变,如红细胞大小不均等,但这些改变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 2.血红蛋白电泳:可发现血红蛋白成分的轻微异常,α珠蛋白链相关的血红蛋白成分有轻度变化,但一般不足以诊断为中间型或重型地中海贫血。 3.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是否存在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是诊断静止型地中海贫血的金标准。例如,可检测到α珠蛋白基因缺失1个的情况,从而确诊为静止型地中海贫血。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对于儿童静止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生长发育阶段一般不受明显影响,但仍需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观察病情有无变化。因为虽然目前无明显症状,但仍要关注其血液学指标的动态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病情进展。在生活方式上,正常饮食即可,但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2.成年人群:成年静止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一般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在妊娠时需要注意,因为可能会将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妊娠前需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妊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遗传风险,并做好相应的产前诊断准备。 3.特殊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同时患有缺铁性贫血等,需要注意鉴别诊断,因为缺铁性贫血也可能导致MCV和MCH降低等血常规改变,要通过进一步检查如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来明确是否合并缺铁性贫血等其他血液疾病,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五、预后情况 静止型地中海贫血预后良好,患者一般不影响寿命,日常生活、工作等均不受明显限制。但需要长期随访,监测血常规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或合并其他血液问题。同时,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的遗传特点,做好家族遗传方面的健康管理。

    2025-09-22 20:17:39
  • 小孩流鼻血会是白血病

    小孩流鼻血不一定是白血病但白血病可致其流鼻血,白血病致流鼻血与白血病细胞增殖使骨髓腔压力增高致血小板异常及浸润鼻腔结构有关;其他常见原因有鼻腔局部的鼻黏膜干燥、外伤、炎症,全身性的发热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等;流鼻血时家长要让小孩坐下前倾、捏住鼻翼并冷敷,常流鼻血或伴其他症状需就医,医生会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原因,要根据不同原因处理,家长需关注并做好生活护理降低风险。 白血病导致流鼻血的机制 白血病患儿体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使骨髓腔压力增高,影响正常造血,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血小板是参与凝血的重要成分,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就容易引起出血,包括流鼻血;另外,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外组织,可能影响到鼻腔部位的血管等结构,也可能导致流鼻血。 其他常见的小孩流鼻血原因 鼻腔局部因素: 鼻黏膜干燥:小孩鼻腔黏膜比较娇嫩,如果空气干燥、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等,容易导致鼻黏膜干燥,鼻黏膜干燥后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比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很多小孩会出现鼻黏膜干燥流鼻血的情况。 外伤:小孩活泼好动,容易发生鼻部外伤,如碰撞、挖鼻等,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 鼻腔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会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充血、水肿,容易破裂出血。 全身性因素: 发热性疾病:小孩患上感冒、流感等发热性疾病时,体温升高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同时发热导致全身代谢加快,鼻黏膜干燥,容易引起流鼻血。 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时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流鼻血。例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小孩,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情况。 小孩流鼻血时的应对及判断 当小孩流鼻血时,首先家长要保持冷静,让小孩坐下,身体稍微前倾,头部不要后仰,以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或呛咳。可以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毛巾敷额头或鼻部,促进血管收缩止血。 如果小孩经常流鼻血,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发热、皮肤瘀点瘀斑等,就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骨髓穿刺等,来明确流鼻血的原因。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血小板数量、白细胞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判断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骨髓穿刺则有助于诊断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对于小孩流鼻血情况,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鼻黏膜干燥引起,要注意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让小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如果是外伤导致,要根据外伤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小孩流鼻血的情况,一旦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小孩的生活护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流鼻血的发生风险。

    2025-09-22 20:14:26
  • 白血病宝宝流鼻血症状

    白血病宝宝流鼻血有表现特点,原因包括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异常、白血病细胞浸润,应对需紧急处理、医疗评估、日常护理,日常护理要注意鼻腔湿润、避免损伤鼻腔、观察情况及配合白血病治疗,还要关注宝宝情绪和护理操作轻柔。 一、白血病宝宝流鼻血的表现特点 白血病宝宝流鼻血往往具有一些与普通流鼻血不同的表现。出血可能相对较频繁,出血量多少不一,有时可能是少量渗血,有时也可能较大量出血。而且可能还会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同时出现皮肤瘀点、瘀斑,这是因为白血病会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另外,宝宝可能还会有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等,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影响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二、流鼻血的原因分析 1.血小板异常: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使得血小板生成减少。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有助于凝血,血小板数量不足时,血管破裂后就难以有效止血,从而容易引发流鼻血。 2.凝血因子异常:白血病可能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它们的量或活性出现异常时,就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包括流鼻血。 3.白血病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可能浸润到鼻腔部位的血管周围等组织,破坏血管结构,使得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 三、应对及护理措施 1.紧急处理:当宝宝流鼻血时,首先让宝宝坐着或半卧位,头部稍微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喉咙引起呛咳。可以用手指捏住宝宝鼻翼两侧,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毛巾敷在宝宝额头或鼻部,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2.医疗评估:如果采取紧急处理后出血仍不止,或者宝宝频繁流鼻血,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流鼻血的具体原因,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比如如果是血小板过低引起的,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等治疗;如果是凝血因子缺乏,可能需要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等。 3.日常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宝宝鼻腔的湿润,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宝宝用力擤鼻、挖鼻等行为,防止损伤鼻腔黏膜而诱发流鼻血。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流鼻血的频率、出血量以及伴随症状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对于白血病宝宝来说,还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进行白血病的治疗,从根本上改善流鼻血等症状。 4.特殊人群(宝宝)注意事项:宝宝年龄小,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小心操作。比如在进行鼻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宝宝的不适和损伤。同时,要关注宝宝的情绪状态,因为频繁流鼻血可能会让宝宝产生恐惧心理,家长需要给予安抚,营造轻松的氛围,帮助宝宝配合治疗和护理。

    2025-09-22 20:10: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