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唐旭东,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博士学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名医传承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执行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包括SCI 源杂志 2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大学教学课题1项,20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分中心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展开
个人擅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展开
  • 小孩单腿疼是白血病吗

    小孩单腿疼不一定是白血病,常见非白血病原因有生长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夜间单侧下肢轻痛可自行缓解)、外伤(玩耍中磕碰扭伤等致单侧腿疼,有明确外伤史)、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感染致关节炎症,常伴发热等其他症状);白血病引起的腿疼多伴全身症状(发热、贫血、出血等)及血液学异常(血常规异常、骨髓穿刺见异常白血病细胞),小孩单腿疼时家长应观察特点伴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有可疑症状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常见非白血病原因 生长痛 发生人群及特点:多见于3-12岁儿童,常于夜间出现,单侧下肢疼痛,也可双侧交替疼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可自行缓解。这是因为儿童骨骼生长迅速,而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生长相对较慢,导致牵拉引起疼痛。 年龄因素影响: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更易出现生长痛,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与肌肉发育趋于协调,生长痛会逐渐减少。 外伤 生活方式相关:小孩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可能发生磕碰、扭伤等外伤。比如跑步时摔倒、碰撞到硬物等,可导致单侧腿部疼痛,通常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可能伴有肿胀、淤青等表现。不同年龄的小孩外伤原因有所差异,低龄儿童可能因大人看护不当发生意外磕碰,学龄儿童则多因运动或玩耍时受伤。 感染性疾病 关节炎等: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引起关节炎症导致单腿疼。例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可能表现为单关节疼痛,随后可能累及其他关节。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腿疼通常还可能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等其他症状,与感染灶相关。 二、白血病相关腿疼表现 白血病引起的腿疼多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骨髓及周围组织,导致骨膜受刺激等。除了腿疼外,还常伴有其他症状,如 全身症状:发热,可表现为低热或高热;贫血,患儿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出血,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血液学异常: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如明显升高或降低,伴有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等。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可发现异常的白血病细胞。 当小孩出现单腿疼时,家长应密切观察腿疼的特点、伴随症状等。如果腿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上述其他可疑症状,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外伤史等,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估和处理,保障儿童健康。

    2025-09-22 18:24:08
  • 孕妇怎么知道自己贫血

    孕妇可通过观察自身疲倦、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进行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等血液检查,考虑病史(如慢性疾病、家族性贫血病史)及生活方式(如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过少)因素来发现贫血,定期产检、关注自身状况和血液指标是及时发现贫血关键,怀疑贫血需进一步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改善。 一、观察自身症状 孕妇贫血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症状。比如容易感到疲倦、乏力,这是因为贫血会导致身体氧气供应不足,使得孕妇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容易疲惫不堪;还可能出现头晕的情况,当贫血影响到脑部的血液供应时,就会引发头晕症状;另外,面色苍白也是常见表现,由于血红蛋白减少,皮肤黏膜会显得苍白无血色。 二、进行血液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是判断是否贫血的重要指标。正常孕妇血红蛋白值应大于110g/L,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就有可能存在贫血情况。一般在孕期的产检中会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来评估孕妇是否贫血。例如,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孕妇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来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2.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也能辅助判断贫血情况。正常孕妇红细胞计数有一定的范围,红细胞计数减少结合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等情况也可提示贫血。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当红细胞计数减少时,氧气的携带和运输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贫血相关症状的出现。 三、考虑病史及生活方式因素 1.病史方面 如果孕妇本身有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等,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增加贫血的风险。例如,患有胃溃疡的孕妇,可能会影响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长期铁摄入不足就容易引发贫血。另外,如果孕妇有家族性贫血病史,那么其自身发生贫血的可能性也会相对较高。 2.生活方式方面 孕妇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导致贫血。如果孕妇偏食,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过少,如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摄入不足,就容易引起贫血。还有一些孕妇可能存在过度节食的情况,这会使得营养摄入不均衡,增加贫血发生的几率。同时,孕妇如果运动量过少,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也可能影响造血功能。 对于孕妇来说,定期进行产检,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和血液指标是及时发现贫血的关键。一旦怀疑有贫血情况,应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贫血状况,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09-22 18:22:07
  • 血常规贫血看哪个指标

    血常规贫血主要看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此外,医生还可能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明确贫血的类型和病因。 血常规检查中,与贫血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蛋白质,其数值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 2.红细胞(RBC):红细胞数量的减少也可能提示贫血。 3.红细胞比容(HCT):HCT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贫血时,HCT会降低。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MCV是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情况下,MCV为80~100fl。如果MCV小于80fl,提示可能为小细胞性贫血;如果MCV大于100fl,可能为大细胞性贫血。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MCH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正常情况下,MCH为27~34pg。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正常情况下,MCHC为320~360g/L。 除了以上指标外,医生还可能会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等,来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类型和病因。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只是初步诊断贫血的方法之一,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此外,贫血的治疗应根据病因进行,如月经过多引起的贫血,需要治疗原发病;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等。 对于贫血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贫血:儿童贫血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老年人贫血:老年人贫血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在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贫血的原因。同时,应注意饮食的调整,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 总之,血常规贫血看哪些指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怀疑有贫血,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应注意饮食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贫血的发生。

    2025-09-22 18:20:18
  • 儿童白血病的征兆

    儿童白血病的征兆有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骼疼痛、皮肤和黏膜改变、眼部症状等,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 1.发热:发热是儿童白血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低热或高热。发热通常没有明显的感染原因,且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贫血:贫血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影响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的。儿童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 3.出血: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等。 4.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可侵犯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常见的部位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大通常无痛,但质地较硬,可活动。 5.肝脾肿大:白血病细胞可浸润肝脏和脾脏,导致肝脾肿大。儿童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退等症状。 6.骨骼疼痛:白血病细胞可侵犯骨骼,导致骨骼疼痛。常见的部位是胸骨、肋骨、四肢长骨等。疼痛通常为隐痛或胀痛,活动后加重。 7.皮肤和黏膜改变:白血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苍白、皮疹、口腔黏膜溃疡等改变。 8.眼部症状:白血病细胞可侵犯眼部,导致眼部症状,如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下降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是儿童白血病所特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表现。如果儿童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白血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等多种方法。一旦确诊为白血病,应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对于儿童白血病的预防,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家长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尽量避免儿童接触化学物质、辐射、农药等有害物质。 2.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儿童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3.预防感染: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感染。 4.定期体检: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避免滥用药物:避免给儿童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和化疗药物。 6.注意防护:在儿童进行放疗、化疗期间,家长应注意防护,避免儿童接触放射线和化疗药物。 总之,儿童白血病的征兆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2025-09-22 18:19:39
  • 婴儿白血病早期症状表现

    婴儿白血病早期有多种症状,包括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发热可高可低,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肌肉疼痛如下肢骨骼疼痛等,家长需重视,及时带婴儿就医检查并遵医嘱诊疗。 一、贫血相关症状 婴儿白血病早期可能出现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抑制了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婴儿可能看起来皮肤、黏膜色泽较淡,相较于正常婴儿显得更为苍白,且可能伴有精神不振、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比如原本能正常玩耍的婴儿,现在活动一会儿就表现出疲惫。 二、出血倾向相关症状 1.皮肤瘀点瘀斑:婴儿皮肤可能出现散在的瘀点或瘀斑,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所致。例如皮肤不经意受到轻微碰撞后,就容易出现小的瘀点,或者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皮肤出现一些紫红色的小斑点。 2.鼻出血:婴儿可能会出现鼻出血的情况,而且有时候可能比较难以止住。这也是因为血小板数量不足,血管的正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鼻腔黏膜出血不易停止。 三、发热相关症状 婴儿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高可低,有的是低热,有的可能是中等度热甚至高热。发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白血病细胞本身释放致热物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合并了感染,因为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从而引起发热。比如婴儿持续几天体温在38℃左右,经一般护理后体温不能很好下降等情况。 四、肝脾淋巴结肿大相关症状 1.肝脾肿大:可触及婴儿的肝脾肿大,在腹部触摸时能感觉到肝脏和脾脏比正常情况增大。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到肝脾等组织器官,导致肝脾的体积增大。 2.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可能肿大,用手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可能偏硬,而且有的可能会有融合的情况。这也是白血病细胞在淋巴结部位浸润增殖导致淋巴结肿大。 五、骨骼肌肉相关症状 婴儿可能会出现骨骼疼痛,尤其是下肢骨骼,表现为婴儿哭闹不安,不愿意活动肢体等。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骨膜及骨皮质,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 对于婴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便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同时,在照顾婴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婴儿的一般状况变化,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受伤加重出血等情况,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的诊疗等相关事宜。

    2025-09-22 18:12: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