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唐旭东,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博士学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名医传承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执行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包括SCI 源杂志 2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大学教学课题1项,20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分中心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展开
个人擅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展开
  • 一岁宝宝贫血严重后果

    一岁宝宝严重贫血会带来多方面不良影响,包括生长发育迟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神经系统发育受影响、心功能受损,家长需重视,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原因,合理喂养,密切观察宝宝情况,减少不良影响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贫血会削弱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红细胞不仅负责运输氧气,还参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严重贫血时,宝宝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可能受到影响,使宝宝更容易遭受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为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和营养物质支持,贫血状态下这些条件受限,导致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神经系统发育受影响 大脑对氧气供应非常敏感,一岁宝宝严重贫血会导致大脑缺氧。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依赖于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缺氧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例如宝宝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变得迟钝,对声音、色彩等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不如正常宝宝。这是因为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需要氧气来维持,贫血引起的缺氧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分化过程。 心功能受损 为了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对氧气的需求,严重贫血时心脏会加快搏动来增加血液循环量。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工作状态,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宝宝可能会表现出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症状,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心脏长期代偿性工作会导致心肌劳损,影响其泵血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 温馨提示 对于一岁宝宝严重贫血的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首先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不同类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宝宝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新鲜的蔬菜泥和水果泥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生长发育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严重贫血对宝宝身体各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2025-09-22 16:39:14
  • 铁蛋白低于多少是贫血

    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的综合征,铁蛋白与体内铁储存密切相关,成年男性铁蛋白低于30μg/L、成年女性低于15μg/L需考虑贫血,但非绝对标准,还需结合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男性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在考量铁蛋白与贫血关联时各有特点,准确判断贫血不能仅依铁蛋白一项指标,需结合临床症状等全面评估,怀疑贫血应及时就医诊治。 不同人群铁蛋白与贫血的关联及考量 儿童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铁蛋白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3个月-15岁儿童铁蛋白正常范围约为12-200μg/L,当铁蛋白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且伴有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时需警惕贫血。例如,婴儿生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如果铁摄入不足,很容易出现铁蛋白降低进而引发贫血,此时除关注铁蛋白外,还需考虑儿童的喂养情况、生长发育速度等因素,若婴儿纯母乳喂养,母亲铁营养状况不佳可能会影响婴儿铁供应。 女性人群:女性除了生理性失血(如月经过多)等因素外,铁蛋白水平也受月经周期等影响,在评估贫血时,铁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同时结合血红蛋白等指标,若合并月经量多等情况,更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需要综合考虑月经史对铁丢失的影响。 男性人群:男性铁蛋白低于正常范围时,若排除慢性疾病等因素,需考虑是否存在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等情况导致贫血,要关注是否有胃肠道疾病等可能引起慢性失血的情况影响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 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的人群,铁蛋白水平可能会出现异常,同时这些疾病本身也可能导致贫血,在判断铁蛋白低于多少是贫血时,需要结合基础疾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例如,慢性感染患者可能存在铁代谢异常,铁蛋白水平可能降低,但贫血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不仅仅取决于铁蛋白水平,还与炎症导致的红细胞生成抑制等多种因素有关。 要准确判断是否贫血不能仅依据铁蛋白一项指标,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其他血常规指标等进行全面评估,当怀疑贫血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2025-09-22 16:37:01
  • 贫血都有哪些症状

    贫血时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尤以甲床、眼睑结膜、口唇等部位明显且儿童更易观察到,轻度贫血有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表现,严重贫血者有嗜睡、烦躁等表现,婴幼儿贫血常哭闹不安;活动后呼吸加快、加深,重度贫血时出现气短;心脏代偿性加快心率、加强收缩,长期严重贫血可致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儿童更易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表现,小儿常喂养困难;重度贫血可致少尿或无尿,老年人易受影响;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儿童更易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人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 一、一般表现 贫血时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会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首先出现皮肤黏膜苍白,这是贫血最常见的体征,甲床、眼睑结膜、口唇等部位尤为明显,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因皮肤较薄更易观察到苍白表现。 二、神经系统症状 轻度贫血时可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贫血者可能有嗜睡、烦躁等表现。婴幼儿贫血时因神经系统对缺氧更敏感,常表现为哭闹不安,影响其正常的神经发育和行为状态。 三、呼吸系统症状 活动后可出现呼吸加快、加深,以增加氧的摄入,重度贫血时可能出现气短,这是机体为弥补缺氧状态的代偿性呼吸改变。 四、循环系统症状 贫血时心脏会代偿性加快心率、加强心脏收缩,以保证组织器官的供氧。长期严重贫血可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儿童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贫血时更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心悸、胸闷等症状加重。 五、消化系统症状 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小儿贫血时因消化功能受影响,常表现为喂养困难,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加重贫血状态。 六、泌尿系统症状 重度贫血时可出现少尿或无尿,这是由于肾灌注不足所致。老年人本身肾功能有所减退,贫血时更易影响肾功能,需密切关注尿量变化及肾功能指标。 七、免疫系统症状 贫血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不同年龄段免疫力不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受感染影响,如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而老年人因基础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恢复也相对较慢。

    2025-09-22 16:35:35
  •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阴性是什么意思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阴性有未感染梅毒、感染早期抗体未产生、梅毒已治愈等情况,常需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判断,不同人群有差异,如孕妇要结合检查排除孕期感染,高危人群即使阴性也可能需复查。 未感染梅毒:如果没有感染梅毒螺旋体,该试验结果一般为阴性。这是最理想的情况,说明受检者目前没有感染梅毒。 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在感染梅毒螺旋体的早期,人体免疫系统可能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相关抗体来使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呈阳性。一般感染梅毒后需要一定时间(通常为2-4周)抗体才会逐渐产生,所以在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快速血浆反应素阴性的情况,但此时可能已经感染了梅毒,后续需要结合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等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梅毒已治愈: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后,梅毒螺旋体被清除,机体的免疫反应逐渐恢复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可能转为阴性。不过,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可能会终身阳性,这是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的一个重要点。 相关延伸情况 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感染梅毒以及感染的状态,通常会同时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等)。如果快速血浆反应素阴性但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可能提示既往感染过梅毒,现在已经治愈;如果两者都阴性,基本可以排除没有感染梅毒;如果快速血浆反应素阳性且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则提示现症梅毒感染,需要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 不同人群的差异 孕妇群体:孕妇如果快速血浆反应素阴性,需要结合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等检查来排除孕期感染梅毒的可能。因为孕期感染梅毒可能会垂直传播给胎儿,影响胎儿的健康,所以对于孕妇常规的产前检查中梅毒血清学筛查非常重要。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高危性行为等梅毒感染高危因素的人群,即使快速血浆反应素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间隔后再次复查,必要时进行更全面的梅毒相关检查,以尽早发现潜在的梅毒感染情况。

    2025-09-22 16:28:15
  • 白血病一般发烧多少度

    白血病患者发烧体温无固定范围,有低热、中热、高热、超高热等,发热原因包括肿瘤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儿童、成年、老年白血病患者发烧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出现发烧都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 肿瘤性发热:白血病细胞本身可以释放内源性致热原等物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热,这种发热通常为低热到中度发热,一般不超过39℃,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较高体温。 感染性发热:白血病患者由于正常的白细胞功能异常,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有所不同,例如细菌感染常可引起较高热,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则可高可低。 不同人群白血病发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白血病患者 儿童白血病患者发烧时,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可能体温波动相对较大,而且孩子可能除了发热外,还会伴有面色苍白、乏力、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家长需密切监测孩子体温变化,若孩子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免疫力更弱,感染可能进展更快。 成年白血病患者 成年患者发烧时,需注意观察发热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咳痰(提示呼吸道感染可能)、尿频、尿急、尿痛(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可能)等。同时要关注自身一般状况,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发热原因是肿瘤性还是感染性等,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老年白血病患者 老年白血病患者发烧时,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更差,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更高,而且发热时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比如体温升高不明显,但感染可能已经较严重。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寒战、意识改变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尽快就医,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白血病患者出现发烧情况时,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发热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无论是针对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还是针对白血病本身的治疗等。

    2025-09-22 16:26: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