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唐旭东,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博士学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名医传承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执行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包括SCI 源杂志 2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大学教学课题1项,20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分中心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展开
个人擅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展开
  • 贫血会掉头发吗

    贫血可能会掉头发,不同类型贫血与掉头发关联不同,缺铁性贫血约30%-50%患者有脱发,巨幼细胞贫血约20%-30%患者有脱发,贫血致脱发机制是使毛囊提前进休止期,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注意贫血致脱发情况,儿童易头发枯黄等,孕妇需补充营养,老年人造血功能下降且毛囊衰退,要注意饮食等预防脱发。 不同类型贫血与掉头发的关联 缺铁性贫血: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时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毛囊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头发会变得干燥、易断裂、脱落。据相关临床研究统计,约30%-50%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表现。 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这两种营养素对细胞的DNA合成至关重要,当缺乏时会影响骨髓造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进而影响毛囊细胞的正常更新。临床观察发现,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约有20%-30%存在脱发现象,且头发往往变得稀疏、无光泽。 贫血导致掉头发的机制细节 从毛囊的生长周期来看,正常情况下毛囊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贫血时,毛囊细胞代谢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会使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休止期的毛囊占比增加,而生长期的毛囊占比减少,导致头发脱落增加。例如,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缺氧会影响毛囊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如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进而干扰头发的正常生长过程。 特殊人群需注意贫血致脱发情况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发生贫血(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多因挑食、营养不良等引起),除了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面色苍白等表现外,还容易出现头发枯黄、稀疏、易脱落。这是因为儿童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高,一旦贫血,对毛囊的影响更为明显。家长应关注儿童饮食均衡,保证铁、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预防贫血及相关脱发问题。 孕妇:孕妇在孕期对营养的需求增加,容易发生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孕期身体负担加重,贫血时毛囊受到的影响会导致孕妇出现掉头发的情况。孕妇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的补充,尤其是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的摄入,可通过多吃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食物来预防贫血相关脱发,同时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贫血。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造血功能可能下降,容易发生贫血。同时,老年人毛囊本身也在逐渐衰退,贫血会进一步加重毛囊的营养供应不足,导致脱发问题更为突出。老年人应注意饮食中营养的合理搭配,适当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动物肝脏等,定期体检监测血常规,及时处理贫血状况以减少脱发的发生。

    2025-09-29 11:57:05
  • 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是什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起病急骤、进展快,血象三系明显降低,骨髓增生极度低下,治疗难、预后差;慢性者起病缓、病程迁延,血象三系缓慢下降,骨髓增生减低或灶性增生,治疗易控制、预后相对好,需长期随诊。 一、发病情况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儿童及青壮年相对更易患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男性与女性在发病率上无显著特定差异,但发病后若未及时干预,病情会快速恶化,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较为缓慢,病程迁延。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相对而言,发病年龄跨度较广,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若能早期发现并合理干预,病情进展相对较缓,但也需长期关注病情变化。 二、血象表现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红细胞计数下降致使患者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迅速加重;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使患者易频繁发生严重感染,出现高热等症状;血小板计数极度减少则导致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如皮肤广泛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呈缓慢下降趋势。红细胞计数下降引起的贫血症状相对较轻,患者可能仅有轻度面色苍白、乏力等;白细胞计数轻度降低时,患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感染程度相对较轻;血小板计数轻度减少时,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如皮肤偶有少量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频率较低且程度较轻。 三、骨髓象表现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极度低下,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粒系细胞显著减少,主要以成熟粒细胞为主;红系细胞显著减少,多为晚幼红细胞阶段;巨核细胞数量极度减少,往往难以找到。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减低或呈灶性增生,三系造血细胞减少程度较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轻。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系细胞数量较正常减少,但仍能找到一定数量的各阶段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比例轻度增高。 四、治疗预后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难度较大,通常需要采取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等积极治疗措施,但预后相对较差,患者死亡率较高。由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即使经过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治愈,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相对较易控制病情,可采用免疫抑制治疗、雄激素等治疗方法,预后相对较好,患者生存期较长。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维持,但需要长期随诊,监测病情有无复发等情况。

    2025-09-29 11:56:03
  • 满月宝宝贫血怎么办

    满月宝宝贫血需先明确原因,生理性因素致的生理性贫血一般加强喂养,病理性贫血要进一步查因并依情况处理,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状况,异常及时就医,科学喂养保证宝宝营养摄入。 一、明确满月宝宝贫血的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胎儿在宫内处于相对缺氧环境,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红细胞生成多,出生后血氧含量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加,加上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迅速增加等因素,可出现生理性贫血,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3个月时血红蛋白浓度可降至100g/L左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需要密切关注。 二、评估贫血程度 (一)血红蛋白水平判断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在110-120g/L(新生儿)左右;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值在90-109g/L;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在60-89g/L;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低于60g/L。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来明确血红蛋白的具体数值,从而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 三、针对不同情况的处理措施 (一)生理性贫血的处理 如果是生理性贫血,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喂养。对于纯母乳喂养的满月宝宝,母亲要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等,以保证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宝宝造血功能的正常进行。如果是配方奶喂养,要选择含铁强化的配方奶,满足宝宝生长发育对铁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二)病理性贫血的处理 如果是病理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等,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如果是缺铁引起的贫血,除了调整喂养,保证铁的摄入外,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但满月宝宝使用铁剂需要非常谨慎,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另外,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可能涉及到输血等治疗措施,但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四、温馨提示 (一)对于家长的注意事项 家长要密切关注满月宝宝的面色、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发现宝宝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吃奶量减少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贫血等问题并及时处理。同时,在喂养过程中要按照科学的喂养方法进行,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铁等造血相关的营养元素。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要注意自身的营养状况,因为母亲的营养会直接影响乳汁的质量;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严格按照配方奶的冲调要求进行喂养,保证奶粉的浓度合适,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2025-09-29 11:51:15
  • 婴儿贫血吃什么补

    母乳喂养婴儿时母亲要保证自身摄入富含铁及维C食物,配方奶选强化铁的,添加辅食阶段可选高铁米粉、红肉泥、肝泥等并搭配富含维C蔬果,特殊婴儿群体按需补充,添加辅食遵原则且注意均衡营养。 一、母乳喂养婴儿的营养补充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是其主要营养来源,但如果母亲存在贫血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母乳质量,此时母亲需保证自身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红肉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一般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2.8毫克左右,每100克猪肉中含铁量约为3.4毫克左右等。母亲还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较为丰富,每100克橙子约含33毫克维生素C。 二、配方奶喂养婴儿的选择 配方奶是人工喂养婴儿的重要食物,选择强化铁的配方奶,这类配方奶中已经添加了足够量的铁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求,一般市售强化铁配方奶每100毫升中含铁量能达到1-2毫克左右,能较好地为婴儿提供铁元素。 三、添加辅食阶段的食物选择 1.高铁米粉:婴儿满6月龄左右开始添加辅食时,高铁米粉是不错的选择,每100克高铁米粉中铁含量通常能达到4-10毫克左右,能为婴儿补充较多铁元素。 2.动物性食物 红肉泥:7-8月龄后可逐渐添加红肉泥,如牛肉泥、猪肉泥等,前面提到的红肉中富含血红素铁,易于吸收,每100克牛肉泥含铁量约2-3毫克左右,每100克猪肉泥含铁量约3-4毫克左右。 肝泥:动物肝脏也是很好的铁来源,如猪肝泥,每100克猪肝中含铁量约为22.6毫克左右,但需注意适量添加,因为肝脏是解毒器官,过量可能会导致一些代谢负担等问题,一般建议每周添加1-2次,每次量不宜过多。 3.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可同时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西兰花、草莓等,西兰花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每100克西兰花约含51毫克维生素C,草莓每100克约含47毫克维生素C等,帮助促进铁的吸收。 四、特殊情况及温馨提示 对于早产儿等特殊婴儿群体,由于其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求更高,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早开始补充铁剂等,但一般优先通过食物补充,若食物补充不足再考虑药物补充。在添加辅食过程中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渐引入新食物,观察婴儿是否有过敏等不适反应,因为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新食物可能存在不耐受情况。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不能只单一补充铁元素,还需保证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以促进婴儿整体健康发育。

    2025-09-29 11:49:09
  • 抽血血流速慢什么原因

    血流速慢可由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因素包括血管狭窄(中老年常见,尤其有基础疾病者)和血管痉挛(情绪紧张、寒冷刺激等可引起,不同人群均可能出现);血液因素有血液黏稠度高(中老年相对多见,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血糖未控者)和凝血功能异常(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有家族遗传病史者需关注);其他因素包含穿刺技术因素(经验不足者易致,对儿童等血管细者影响更明显)和患者状态因素(紧张恐惧可致血管收缩,休克等重症可致血液循环紊乱) 一、血管因素 1.血管狭窄:血管本身存在病变导致狭窄,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壁会逐渐沉积脂质等物质,使血管腔变窄,血液通过时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血流速慢。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更高。 2.血管痉挛:情绪紧张、寒冷刺激等因素可能引起血管痉挛,使血管管径减小,影响血流速度。比如在寒冷环境中抽血时,血管可能因寒冷刺激而发生痉挛,导致血流速慢。不同人群都可能出现,尤其对于敏感人群,如女性在经期前后情绪易波动时,可能更容易发生血管痉挛。 二、血液因素 1.血液黏稠度高:某些疾病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体内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减慢。高血糖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血液黏稠度升高,影响血流速度。中老年人群由于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且可能存在基础疾病,血液黏稠度高的情况相对多见。 2.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异常等凝血功能问题可能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血液流动受阻,血流速变慢。例如一些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凝血功能异常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需特别关注。 三、其他因素 1.穿刺技术因素:抽血时穿刺针选择不当、穿刺部位不准确或穿刺过程中对血管损伤较大等,都可能影响血流速度。比如穿刺针过细,会增加血液流出的阻力,导致血流速慢。对于经验不足的穿刺人员,可能更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抽血时都可能因穿刺技术问题导致血流速慢,但对于儿童等血管较细的人群,影响可能更明显。 2.患者状态因素:患者过度紧张、恐惧时,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速减慢。儿童在抽血时往往容易紧张,从而影响血流速度;而一些老年人可能因对抽血的恐惧等情绪影响血流情况。另外,休克等严重疾病状态下,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紊乱,也会出现血流速慢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危急重症患者中较为常见。

    2025-09-29 11:47: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