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唐旭东,国家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博士学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名医传承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执行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包括SCI 源杂志 2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大学教学课题1项,20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分中心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展开
个人擅长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展开
  • 女孩子贫血怎么调理好

    女孩子贫血可通过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来改善,青春期女孩和素食女孩有不同注意事项,若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后贫血未改善或加重则需及时就医进行医疗干预。 一、饮食调理 1.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女孩子贫血可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像红肉(牛肉、猪肉等),每100克红肉中含铁量较高,且铁的吸收率相对较好。还有动物肝脏,例如猪肝,每100克猪肝含铁量可达22.6毫克,是很好的铁源。另外,豆类(红豆、黑豆等)、绿叶蔬菜(菠菜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铁。以菠菜为例,每100克菠菜含铁约2.9毫克,日常可通过合理烹饪后食用来补充铁元素。 2.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所以要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比如橙子,每100克橙子含维生素C约33毫克,草莓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47毫克,猕猴桃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62毫克等,多吃这类水果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 二、生活方式调整 1.保证充足睡眠:女孩子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造血功能的正常运行。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进而可能影响造血相关的生理过程,不利于贫血的调理。 2.适度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瑜伽等。慢跑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对改善贫血状况有一定帮助。瑜伽可以通过一些体式的练习,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长期坚持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健康状态,改善贫血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孩:青春期女孩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较大,若出现贫血更要注重饮食营养的全面摄入。同时,要关注月经情况,若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需及时就医调整月经状况,因为长期月经量过多会持续丢失铁等营养物质,加重贫血。 2.素食女孩:素食女孩由于不吃肉类,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要更加注重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铁及其他营养素。除了多吃豆类、绿叶蔬菜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强化铁的谷物等食物,以满足身体对铁的需求。 四、医疗干预情况 如果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后贫血状况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或者贫血较为严重,如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贫血的具体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医疗干预,可能需要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药物来纠正贫血。但在用药方面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2025-09-29 11:44:02
  • 小儿贫血症状

    小儿贫血有一般表现和各系统表现,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慢性贫血者生长发育迟缓;各系统表现包括神经系统烦躁不安等、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加快、消化系统食欲减退等、循环系统心率增快等,症状因多种因素而异,发现疑似表现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要合理喂养预防。 小儿贫血时通常会出现皮肤、黏膜苍白的表现,以口唇、甲床、睑结膜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贫血时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使这些部位的颜色发生改变。婴儿由于皮肤较薄,黏膜下毛细血管丰富,贫血时更易出现面色苍白的情况。对于患有慢性贫血的小儿,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这是因为长期的贫血状态影响了小儿的营养代谢和激素调节等,进而阻碍了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 各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年龄较小的婴儿贫血时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等表现。这是由于神经系统对缺氧比较敏感,贫血导致神经细胞供氧不足,影响了神经功能。而年长儿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如果是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出现嗜睡甚至惊厥等症状。 呼吸系统:小儿贫血时,为了弥补组织缺氧,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这是身体的一种代偿机制,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提高氧气的摄入。在剧烈活动或哭闹后,这种呼吸加快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长期慢性贫血的小儿,可能会逐渐适应这种缺氧状态,呼吸频率可能会相对趋于平稳,但整体血氧供应仍然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 消化系统:小儿贫血时消化系统功能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是因为贫血导致胃肠道供血不足,消化酶分泌减少等。部分小儿还可能出现异食癖,这可能与贫血引起的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严重的贫血可能会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影响小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一步加重贫血的恶性循环。 循环系统:轻度贫血时,小儿的心率可能会增快,以增加心输出量来满足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心脏负担逐渐加重,可能会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呼吸急促、肝脏肿大等。婴儿的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贫血时更容易出现循环系统的明显异常表现。 小儿贫血的症状会因贫血的程度、速度以及患儿的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如果发现小儿有上述疑似贫血的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喂养小儿,保证营养均衡,尤其是对于婴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铁等造血原料的辅食,以预防小儿贫血的发生。

    2025-09-29 11:42:41
  • 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儿童白血病早期有多种症状,包括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约半数以上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且反复;部分有关节骨痛;还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家长需重视,及时带孩子检查,照顾时注意预防感染等。 一、贫血相关症状 儿童白血病患者早期常出现贫血表现,主要是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患儿会面色苍白,这是因为贫血使得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皮肤黏膜呈现缺血缺氧的表现;还可能有乏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孩子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玩耍、走路等,会比同龄健康儿童更容易感到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二、出血倾向相关症状 1.皮肤瘀点瘀斑:白血病细胞影响了血小板的正常生成和功能,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皮肤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多发生在四肢等部位,这是因为轻微的碰撞就可能导致皮下出血,而由于凝血功能不佳,出血不易止住。 2.鼻出血:鼻腔黏膜比较脆弱,也容易出现鼻出血的情况,而且有时候鼻出血较难止住,可能反复发生。 3.牙龈出血:刷牙时或自发性出现牙龈出血,也是常见的出血表现之一,这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牙龈局部凝血异常有关。 三、发热相关症状 约半数以上的儿童白血病患儿早期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原因一方面是白血病细胞本身释放致热物质,另一方面是正常造血受抑制,患儿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感染。发热可为低热,也可为高热,体温可波动在38℃-39℃甚至更高,而且发热往往反复出现,使用一般的抗感染药物效果可能不佳。 四、骨关节疼痛相关症状 部分患儿会出现骨关节疼痛,尤其是膝关节、踝关节等长骨部位。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骨膜,刺激骨膜神经引起疼痛,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不会准确表达疼痛部位,往往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肢体等。 五、肝脾淋巴结肿大相关症状 1.肝脾肿大: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脏和脾脏,导致肝脾肿大,可在腹部摸到肝脾增大,患儿可能会有腹部胀满不适的感觉。 2.淋巴结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能会肿大,以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较为常见,淋巴结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可活动或部分融合。 对于儿童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白血病,及时进行治疗。同时,在照顾患儿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受伤,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提高患儿的抵抗力。

    2025-09-29 11:41:48
  • 早产儿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包括胎儿期失血(胎盘输血失衡、胎-母输血)、生后失血(医源性失血、其他出血)、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原料缺乏即铁、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 胎-母输血:母亲与胎儿之间发生血液交换,胎儿的血液流向母体。如果胎-母输血的量较多,就会导致早产儿体内红细胞丢失,引起贫血。胎-母输血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胎盘的微小血管破裂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在有胎盘早剥、外倒转术等情况的孕妇所生早产儿中更易出现。 生后失血 医源性失血:在早产儿的诊疗过程中,频繁的采血检查等操作会导致失血。例如,为了监测早产儿的血常规等指标,需要多次采集少量血液进行检测,虽然每次采集的血量不多,但对于血容量相对较少的早产儿来说,累积起来可能会引起贫血。此外,一些有创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失血情况。 其他出血:早产儿可能存在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胃肠道出血可能是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存在应激性溃疡等问题导致;颅内出血则与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完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等因素有关,这些出血都会使血液丢失,从而引发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缺乏 铁缺乏:早产儿体内铁储备相对不足,因为胎儿期铁的转运主要是在妊娠晚期进行,而早产儿提前出生,从母体获得的铁较少。同时,早产儿出生后生长发育相对较快,对铁的需求增加,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铁,就会导致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不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引起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是红细胞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早产儿由于摄入不足(如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母亲饮食中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时,母乳中的含量也会不足)以及自身代谢等原因,容易出现叶酸和维生素B缺乏,影响DNA的合成,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发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一些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可能抑制早产儿的骨髓造血功能。例如,感染等全身性疾病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微环境,导致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抑制,使红细胞生成减少。此外,某些对骨髓造血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果在早产儿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影响红细胞的生成。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肾脏分泌,它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早产儿尤其是胎龄较小的早产儿,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相对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引起贫血。

    2025-09-29 11:39:11
  • b型血和b型血生的孩子是什么血型

    人类ABO血型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由A、B、O三种基因决定,一对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母。b型血父母基因组合有纯合子(BB)、一方纯合一方杂合(BB与BO)、均为杂合子(BO)三种情况,对应孩子不同血型情况。儿童血型对生长发育无直接病理影响但输血需匹配;成年人群血型与健康无直接因果关系,是亲子鉴定等依据;特殊病史人群血型是医疗处置基础信息,医疗操作需遵循规范。 一、血型遗传规律基础 人类的血型由基因决定,常见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决定ABO血型的基因有A、B、O三种,其中A和B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每个人的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二、b型血父母的基因组合及孩子可能的血型情况 1.父母基因组合一:父母均为纯合子(基因型为BB) 此时父母双方都只能提供B基因,那么孩子的基因型必然是BB,表现为B型血。 2.父母基因组合二:父母一方为纯合子(BB),另一方为杂合子(BO) 纯合子父母提供B基因,杂合子父母提供B或O基因,那么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BB或BO,表现为B型血。 3.父母基因组合三:父母均为杂合子(BO) 父母双方分别提供B或O基因,那么孩子的基因型可能为BB、BO、OO。其中BB和BO表现为B型血,OO表现为O型血,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有25%的概率为O型血,75%的概率为B型血。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血型遗传是自然的基因组合过程,对于儿童来说,血型情况主要由父母基因决定,在日常生活中,血型本身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产生直接的病理影响,但在医疗输血等特殊医疗场景下,准确了解血型非常重要。例如在儿童需要输血时,必须确保血型匹配,避免因血型不合导致溶血等严重医疗事件。 成年人群:血型与成年人的健康状况本身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在一些涉及亲子关系鉴定等法律、社会场景中,血型遗传规律是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血型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等,不过当有家族性血型相关疾病遗传倾向时,需要关注家族中血型相关疾病的遗传模式等情况,但这与血型本身的表现无关。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血型情况在医疗处置中是需要明确的基础信息,但血型本身不是这些疾病的病因,在医疗过程中,主要是基于血型匹配等原则进行相应的医疗操作,如输血等,需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确保安全。

    2025-09-29 11:36: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