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为什么两只手的血压不一样

    人体两只手血压不一样是常见生理现象,由解剖结构差异、血流动力学因素致,正常时差值在一定范围,若超范围需排查病理情况,老年人及血管疾病患者情况特殊需关注。 一、解剖结构差异导致血压不同 人体双侧上肢的动脉解剖存在一定差异。从主动脉分支来看,主动脉弓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右侧上肢动脉直接起源于头臂干,左侧上肢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由于主动脉弓的分支走向和距离等因素,两侧上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存在不同,一般右侧上肢血压略高于左侧,但差异通常在一定范围内,正常情况下双侧收缩压差值一般小于10mmHg,舒张压差值一般小于5mmHg。 二、血流动力学因素影响 1.心脏射血影响:心脏每次收缩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双侧上肢动脉接受的心脏射血存在细微差别。在心脏收缩期,左、右心室向主动脉射血时,由于血管的弹性、阻力等不同,导致双侧上肢动脉内的压力变化有差异。例如,右心室射血时,血液到达右侧上肢动脉的路径相对较短,压力传递相对更直接,而左心室射血到左侧上肢动脉需要经过更长的血管路径,且可能受到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两侧血压有差异。 2.血管阻力差异:上肢动脉的外周阻力在双侧也不完全相同。血管的管径、弹性等会影响外周阻力,从而影响血压。比如,双侧上肢动脉的小动脉、微动脉的管径可能存在极微小的不同,右侧可能相对略窄或弹性略有差异,导致右侧上肢血压稍高。 三、生理状态下的正常现象 在健康人群中,两只手血压不一样是较为常见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人体双侧肢体的血液循环虽然都由心脏供应,但受到上述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一般来说,只要两侧血压差值在正常范围内,就属于生理变异。例如,年轻人身体各部分机能相对均衡,双侧血压差异通常较小;而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减退等因素,双侧血压差异可能相对略大,但只要不超过临床认为的异常范围,就无需过度担忧。不过,如果双侧血压差值超过正常范围较多,如收缩压差值大于20mmHg,舒张压差值大于10mmHg,就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病理情况,如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血管性疾病。 四、特殊人群情况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程度可能不同,双侧上肢动脉的硬化程度差异可能导致血压差值较年轻人更易增大。所以老年人更要关注双侧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血压差值异常增大,应及时就医检查血管状况。 2.患有血管疾病的人群:对于本身患有主动脉缩窄的患者,狭窄部位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压降低,可能会出现双侧上肢血压明显差异;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累及上肢动脉时,会导致受累侧上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使两侧上肢血压差异显著,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来改善血压差异情况。

    2025-09-30 11:42:16
  • 降低心率的药物有哪些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不同人群使用有相应注意事项;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适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等患者,特定病史患者使用需谨慎;伊伐布雷定抑制心脏窦房结If电流降低自律性减慢心率,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特定心率患者,不同人群使用有相应考量及注意事项。 一、β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例如美托洛尔,它能选择性地与心肌细胞β受体结合,从而发挥减慢心率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美托洛尔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适用人群: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在符合用药指征时均可考虑使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男性和女性在无特殊禁忌情况下均可应用,但需注意女性在妊娠期、哺乳期的特殊情况,妊娠期使用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哺乳期使用可能经乳汁分泌影响婴儿;生活方式方面,对于有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控制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可使用,但需结合整体健康状况调整剂量;有相关病史如心力衰竭(失代偿期需谨慎)、支气管哮喘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严格评估,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1.作用机制:如维拉帕米,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从而降低心率。临床研究显示,维拉帕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引起的心率增快有明显的减慢心率作用。 2.适用人群:适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等患者。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男性和女性无特殊禁忌时均可使用,但女性妊娠期、哺乳期用药需谨慎;生活方式方面,有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使用时需注意整体健康管理;有心力衰竭、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病史的患者禁用或需谨慎使用,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可能加重心衰症状,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使用可能进一步加重传导阻滞。 三、伊伐布雷定 1.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心脏窦房结If电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从而减慢心率。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伊伐布雷定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2.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律且心率≥75次/分钟的患者。儿童不建议使用;男性和女性在符合用药指征时均可使用,但女性妊娠期、哺乳期用药需评估风险;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使用时需结合心衰整体管理;有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因伊伐布雷定的使用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情况,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需调整剂量。

    2025-09-30 11:41:36
  • 低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成人低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低于则为低血压,部分健康人群基础血压低属生理性;儿童不同年龄段低血压范围不同,新生儿、婴儿、幼儿及儿童各有相应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范围;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易有体位性等低血压,妊娠期女性可能有生理性低血压,患基础疾病人群低血压与基础疾病相关,需关注不同人群低血压情况。 一、成人低血压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血压范围收缩压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当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认为是低血压。不过,有些健康人群基础血压偏低,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也可能属于生理性低血压,不属于病理状态。 二、儿童不同年龄段低血压范围 新生儿:正常收缩压范围在60~70mmHg,舒张压在30~40mmHg左右。如果新生儿收缩压低于相应日龄的正常范围,需考虑低血压可能。 婴儿:1岁以内婴儿收缩压正常范围大致在70~100mmHg,舒张压在40~60mmHg。 幼儿及儿童:1~12岁儿童收缩压正常范围约为70+(年龄×2)mmHg,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2/3,即舒张压正常范围大致在(70+年龄×2)×2/3mmHg左右。例如5岁儿童,收缩压正常范围约为70+5×2=80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约为80×2/3≈53mmHg左右。 三、特殊人群低血压情况需注意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低血压情况。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体位变化过快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同时常伴有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等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体位改变时血液不能及时重新分布以维持脑部供血。另外,老年人如果患有某些疾病(如慢性心衰、严重感染等)或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等)也容易导致低血压,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妊娠期女性:在妊娠中晚期,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生理性低血压,这与孕期血容量增加、血管扩张等因素有关。但如果孕妇血压过低且伴有头晕、乏力等不适,可能会影响胎盘供血等情况,需要医生评估。比如孕妇收缩压低于90mmHg且有明显不适,可能需要通过增加营养、适当休息等方式来调整,必要时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病理因素。 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导致心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其低血压情况可能与基础疾病相关,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和血压监测。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容易出现低血压,除了关注血压数值外,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来稳定血压。

    2025-09-30 11:40:55
  • 心室预激是怎么引起的

    心室预激由正常房室传导途径外存在附加房室传导旁路(Kent束)致心房激动提前激动心室部分或全部引起,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因素,先天性包括遗传因素(有遗传倾向,胎儿期基因影响)和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胚胎期受内、外因素影响致发育异常),后天获得性包括心脏疾病相关(有基础心脏疾病者易发生,年龄大更易)和电解质紊乱(严重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肌电生理致传导异常)。 先天性因素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心室预激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发生心室预激的风险。例如,一些与心脏电生理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附加旁路的形成。从年龄角度来看,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在胎儿发育阶段就可能已经存在影响,胎儿时期心脏传导系统的发育受基因调控,若基因出现异常,就可能为心室预激的发生埋下隐患。对于女性和男性来说,在遗传易感性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都可能因遗传因素而面临心室预激的潜在风险。 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的传导系统需要正常分化和形成。如果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受到某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出现异常,就可能形成附加的房室传导旁路。比如,母体在妊娠早期感染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等,可能会干扰胚胎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儿出生后发生心室预激的可能性。这种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心室预激,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无关,但孕妇在孕期的健康状况对胎儿心脏发育至关重要,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等情况。 后天获得性因素 心脏疾病相关:某些心脏疾病可能会诱发心室预激。例如,心肌病患者,无论是扩张型心肌病还是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传导,从而促使附加旁路的形成或暴露。在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年龄较大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会逐渐发生退变,基础心脏疾病也可能逐渐进展,进而增加心室预激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无论男女,都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降低心室预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等,可能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脏传导异常,从而引发心室预激。例如,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等都会发生改变,容易出现异常的电传导通路,增加心室预激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这种情况,但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调节电解质的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长期饮食不均衡等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调整,以预防心室预激等心脏问题的发生。

    2025-09-30 11:40:22
  • 心脏病面部有什么症状

    心脏病可致面色异常、面部水肿及其他面部表现,面色异常包括面色苍白(严重心脏病如急性心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较重时可出现)、面色发绀(法洛四联症等复杂先心病、成人慢阻肺合并肺心病可致);面部水肿常见于右心衰竭(中老年长期高血压未控致右心衰竭、儿童先心病致右心功能受累可现),因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致静脉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多;其他面部表现有面部潮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致)、面部皮肤异常改变(扩张型心肌病病情进展致全身状况差时可现)。 一、面色异常 1.面色苍白 对于一般人群,严重的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机体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面部血液循环不良,表现为面色苍白。在儿童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果病情较重,也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这是因为心脏结构异常影响了正常的血液氧合与循环,导致全身供氧不足,面部也呈现苍白表现。 2.面色发绀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某些心脏病会导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从而使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例如法洛四联症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右向左分流,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就进入体循环,使得面部等部位出现发绀现象。在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的患者中,也可能因为心脏功能受损,肺循环障碍,出现面色发绀。 二、面部水肿 1.右心衰竭相关面部水肿 对于中老年人群,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会导致面部水肿。这是因为右心功能不全使得静脉压升高,过多的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例如一些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未良好控制,进而发展为右心衰竭的患者,面部尤其是眼睑等部位可能出现水肿。儿童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受累,也会出现面部水肿,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影响了体液的正常分布。 从病理生理角度看,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当超过淋巴回流能力时,就会出现水肿,面部是比较容易观察到水肿的部位之一。 三、其他面部表现 1.面部潮红 部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现象。在中青年人群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得血液在舒张期反流回左心室,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外周血管扩张等一系列变化,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另外,在一些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中,也可能出现发热伴随面部潮红的表现,这是因为感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同时机体的炎症反应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表现为面部潮红。 2.面部皮肤异常改变 某些心肌病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全身状况较差时,面部皮肤可能出现灰暗、缺乏光泽等改变。这与心脏功能减退,全身营养供应和代谢紊乱有关。对于有长期心脏病史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面部皮肤的这种异常改变也是机体整体状况不佳的一种体现。

    2025-09-30 11:40: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