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高血压头昏是什么原因

    血压波动致脑部供血异常、脑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合并颈椎病和内耳疾病等相关疾病、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均会引发高血压患者头昏,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女性高血压患者围绝经期需特别注意相关问题以减少头昏发生。 脑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 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发生病理改变,如脑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这是因为高血压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持续增高,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等基质增多,导致血管壁重构。脑血管狭窄会进一步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使脑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头昏。比如,通过脑部血管造影可以观察到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情况,且这些患者常伴有头昏表现。 合并其他相关疾病 颈椎病:高血压患者若合并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因为椎动脉是脑部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之一,当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时,会使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昏。研究发现,部分高血压头昏患者经检查存在颈椎病变相关情况。 内耳疾病:高血压可能与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内耳供血不足会影响其平衡功能和感知功能,进而导致头昏。例如,高血压患者内耳小血管发生硬化、痉挛等改变,影响内耳正常生理功能,出现头昏等不适。 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发生头昏的几率相对较高,这与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以及可能合并更多基础疾病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对血压变化的调节能力减弱,更容易因血压波动出现脑部供血问题导致头昏。 性别:一般来说,不同性别在高血压头昏方面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血压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头昏发生的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高血压病情,进而更容易引发头昏。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过量饮酒会影响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这些都会使得高血压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受到更明显影响,出现头昏症状。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大幅波动,定期监测血压。同时,要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预防颈椎病加重。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和身体机能衰退,对血压变化更敏感,且易合并颈椎病等问题。 女性高血压患者围绝经期:此阶段女性要关注自身激素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保持良好心态,合理调整饮食,适当增加体育锻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稳定血压,减少头昏发生几率。因为激素变化可能打乱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和血压稳定。

    2025-10-15 14:44:23
  • 正常人心脏几斤

    正常成年男性心脏重量约250克(220-280克波动),女性约200克(180-220克波动);新生儿心脏重20-25克,儿童期随年龄增长心脏重量渐增;老年人心脏重量一般250-300克,可能因健康状况有差异;运动员心脏重量因长期锻炼稍重,男性260-300克、女性220-250克,属生理性适应。 一、正常成年男性心脏重量 正常成年男性心脏重量大约在250克左右。有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对大量成年男性尸体解剖及心脏称重统计,成年男性心脏重量一般波动在220-280克之间,平均约250克。这是因为男性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决定了心脏需要有一定的力量来泵血以满足全身的血液供应,相对女性心脏会稍重一些。 二、正常成年女性心脏重量 正常成年女性心脏重量相对男性较轻,大约在200克左右。统计资料表明,成年女性心脏重量通常在180-220克之间,平均约200克。女性身体各组织器官对血液的需求相对男性稍低,所以心脏重量也相对较轻。 三、不同年龄阶段心脏重量的变化 1.新生儿:新生儿心脏重量约为20-25克。新生儿的心脏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随着出生后身体的逐渐成长,心脏也会不断增大以适应身体对血液循环的需求。这是因为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旺盛,需要心脏不断泵血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所以心脏重量在出生后的短时间内会有明显变化。 2.儿童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心脏重量逐渐增加。例如,1-2岁儿童心脏重量约为70-90克,5-6岁儿童心脏重量约为110-130克等。在儿童期,身体的生长发育使得心脏的负荷逐渐增加,心脏也在不断生长发育以满足身体各器官组织日益增长的血液需求。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的心脏重量相关情况 1.老年人:老年人心脏重量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一般在250-300克左右,但也可能因个体健康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人由于心脏的弹性纤维逐渐增多,心肌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所以心脏重量可能会相对成年期有所增加,但如果存在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心脏重量的变化可能会更复杂。例如,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老年人,心脏为了克服增高的血压,可能会出现心肌肥厚,进而导致心脏重量增加。 2.运动员: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员心脏重量可能会比常人稍重,一般男性运动员心脏重量可能在260-300克左右,女性运动员心脏重量可能在220-250克左右。这是因为运动员的心脏长期处于较高强度的运动负荷下,心肌会发生适应性肥厚,以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为身体供应血液,满足运动时的需求。但这种心脏重量的增加是一种生理性的适应,与病理性的心脏增大不同。

    2025-10-15 14:43:03
  • 什么是人心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缺血缺氧致心肌坏死的心血管病,病因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引发血栓致血管闭塞及受剧烈运动等诱因影响,症状为患者常现剧烈持久胸骨后痛伴多种表现且特殊人群症状不典型,诊断依据症状评估、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并采取防治并发症措施,预后与梗死范围和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相关,老年人患时症状不典型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糖尿病患者合并时要平稳控血糖加强心血管综合管理,儿童极罕见心肌梗死且多有先天心血管异常基础病因需及时就医排查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定义 人心梗死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发生坏死的心血管疾病。 二、病因 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上,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相应心肌区域血流中断,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此外,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因素可能诱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发生风险。 三、症状 患者通常出现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持续时间多在数十分钟以上,可伴有胸闷、大汗、恶心、呕吐等表现,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若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胸闷、上腹痛等。 四、诊断 1.症状评估:依据患者典型的胸痛等临床表现。2.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抬高或压低、T波改变等特征性心电图表现。3.心肌酶学检查:心肌肌钙蛋白等心肌酶学指标升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五、治疗原则 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是关键,可通过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方式开通闭塞血管,同时需采取减轻心肌损伤、防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措施。 六、预后 预后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大小、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相关。及时接受规范治疗者,预后相对较好;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常不典型,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肌梗死时,需注重血糖的平稳控制,同时加强心血管方面的综合管理,因为高血糖等因素会影响心肌梗死的预后及康复。 儿童:极罕见心肌:梗死,若出现疑似心肌梗死的症状(如持续哭闹、面色苍白等),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排查,儿童心肌梗死多有先天心血管异常等基础病因,处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适宜方式,避免不恰当的治疗操作对儿童造成额外伤害。

    2025-10-15 14:42:27
  • 45岁血压正常是多少

    45岁人群血压正常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受生活方式(饮食、体重、吸烟饮酒)、年龄相关血管变化及家族史等因素影响,需通过控制钠盐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定期测压及高危人群加强管理等维护血压健康。 一、血压的正常范围界定 对于45岁的人群,血压的正常范围遵循成年人血压的一般标准,即收缩压(俗称高压)应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俗称低压)应在60~89mmHg之间。这一标准是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数据得出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等人群的血压监测,确定了这样一个能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等风险的血压范围。 二、影响血压的相关因素及应对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高盐饮食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建议45岁人群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同时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等,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对维持血压稳定有帮助。 2.体重:超重或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影响血压。45岁人群应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应维持在18.5~23.9kg/m2之间。例如,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 3.吸烟与饮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弹性和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过量饮酒也会使血压波动,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45岁人群应尽量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应更少,戒烟则能从根本上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二)年龄相关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出现硬化等改变,这可能会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45岁处于中年阶段,血管弹性开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所以更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定期测量血压,一般建议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以便及时发现血压的异常波动,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特殊人群情况 对于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45岁人群,属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更应加强血压监测。这类人群要比没有家族史的人更加严格地控制上述生活方式因素,如更严格地限制钠盐摄入、更积极地控制体重和戒烟限酒等,因为遗传因素使得他们患高血压的风险相对更高,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 总之,45岁人群要将血压维持在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的正常范围内,通过关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积极维护血压健康,对于有特殊情况的人群更要加强监测和干预。

    2025-10-15 14:39:51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不能逆转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分可逆转,稳定斑块经生活方式改善、控制基础疾病等干预可能逆转,不稳定斑块逆转困难但规范药物治疗可稳定延缓进展,年轻人早期干预逆转可能大,老年人有挑战,女性绝经前后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阻碍逆转,有基础病者需综合管理基础病与生活方式来个体化干预推动斑块改善。 稳定斑块的逆转可能性 对于一些相对稳定的斑块,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有可能实现逆转。例如,生活方式的改善就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合理的饮食,如遵循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研究表明这样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对血管内皮的进一步损伤,从而有利于稳定斑块甚至使其逆转。规律的运动也是重要的干预手段,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改善血脂代谢、增强血管弹性等,对稳定斑块并促进其逆转有帮助。同时,控制基础疾病,像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时血压<130/80mmHg),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等,都有助于稳定血管内环境,为斑块的逆转创造条件。 不稳定斑块的情况 而对于不稳定斑块,逆转相对困难。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进而引发血栓等严重心血管事件。这类斑块往往需要更积极的医疗干预,但完全逆转也并非易事。不过,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如使用他汀类药物,它可以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使斑块趋于稳定,但完全逆转不稳定斑块比较困难。 从年龄因素来看,年轻人如果能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倾向并积极干预,逆转斑块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老年人由于血管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等情况,斑块逆转相对更具挑战性,但通过合适的干预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斑块状况。性别方面,一般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导致斑块逆转与否有本质不同,但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相对男性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上稍慢,绝经后这种保护作用减弱,斑块进展风险增加,但通过干预仍可努力促进斑块改善。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明显阻碍斑块的逆转,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则是促进斑块逆转的关键。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的人群,斑块逆转相对更需要综合管理基础疾病并配合生活方式改善来推动。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分可以通过积极的综合干预实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不同情况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病情、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管理和干预。

    2025-10-15 14:39: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