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孕晚期高血压注意事项

    孕晚期高血压孕妇需从多方面进行管理,饮食上控制盐分、保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增长;休息与活动要充足休息且适度活动;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相关情况;按时产检,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心态。 一、饮食方面 1.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过高的盐分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高血压症状。研究表明,减少盐的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例如,过多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会使盐的摄入超标,孕晚期高血压孕妇应避免此类食物。 2.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蔬菜如菠菜、芹菜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其中富含的钾等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 3.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因为体重过度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孕晚期每周体重增长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建议0.5千克左右。 二、休息与活动 1.充足休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7-9小时。采取左侧卧位休息,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供血,对控制血压有一定帮助。 2.适度活动:可进行适量的轻度活动,如散步等。散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活动时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强度和时间,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三、血压监测 1.定期监测血压:孕妇应每天定时监测血压,至少早晚各一次,并做好记录。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升高,应及时就医。例如,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需要引起重视。 2.记录相关情况:除了记录血压数值外,还应记录身体的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水肿等情况,以便就医时能够向医生准确描述病情,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病情。 四、就医随访 1.按时产检: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进行产前检查,通过产检可以全面了解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医生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2.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头痛加剧、视物模糊、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些可能是重度子痫前期等严重并发症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以保障母婴安全。 五、心理调节 1.保持良好心态:孕晚期高血压孕妇往往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家人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孕妇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因为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控制。例如,焦虑情绪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2025-10-15 14:37:56
  • 轻微心脏病可以喝酒吗

    轻微心脏病患者不建议喝酒,因酒精对心血管系统有直接影响,会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血管功能致血压波动;不同类型轻微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饮酒会有更不利影响;老年轻微心脏病患者、女性轻微心脏病患者及有其他合并症的轻微心脏病患者饮酒风险更高,均应避免饮酒。 1.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影响 酒精会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有研究表明,短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心率明显增快,对于本身就有轻微心脏病的患者,这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例如,一项针对有轻微心脏问题人群的跟踪研究发现,饮酒后心率平均上升10-15次/分钟,长期如此会使心脏代偿功能逐渐受损。 酒精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酒精可刺激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于轻微心脏病患者,血压的不稳定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缺血等风险。研究显示,饮酒后收缩压平均升高5-10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3-5mmHg,这种血压的波动对于心脏功能已经相对较弱的轻微心脏病患者是不利的。 2.不同类型轻微心脏病患者的具体情况 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狭窄,饮酒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导致冠状动脉堵塞的风险增加。有研究统计,冠心病患者饮酒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不饮酒者高2-3倍。 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已经受损,酒精会进一步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酒精可抑制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加重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情况可能会加重。 3.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轻微心脏病患者:老年人的心脏功能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减退,饮酒对老年轻微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影响更为明显。老年患者饮酒后出现心脏不适症状的概率更高,且恢复相对较慢。例如,老年轻微心脏病患者饮酒后,心脏不适症状可能持续时间比年轻人长1-2倍,所以老年轻微心脏病患者绝对不建议饮酒。 女性轻微心脏病患者:女性的生理特点使得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敏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饮酒会削弱这种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女性轻微心脏病患者饮酒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比男性患者更高,因此女性轻微心脏病患者应严格避免饮酒。 有其他合并症的轻微心脏病患者:如果轻微心脏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饮酒会使这些疾病的控制更加困难。例如,糖尿病合并轻微心脏病的患者,饮酒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同时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所以这类患者更要严格禁止饮酒。

    2025-10-15 14:37:08
  • 儿童爆发性心肌炎怎么办

    儿童爆发性心肌炎需立即送具备儿科急救条件医院,经详细评估后进行生命支持与对症治疗,包括循环和呼吸支持、用营养心肌及免疫调节药物等,特殊人群需考虑年龄和病史因素,康复期要注意休息营养,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监测。 一、立即就医与初步评估 儿童爆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一旦怀疑或确诊需立即送往具备儿科急救条件的医院。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同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心肌酶谱升高提示心肌损伤,心脏超声能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等。 二、生命支持与对症治疗 1.循环支持 若出现心源性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如多巴胺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依据患儿病情由医生判断。同时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包括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2.呼吸支持 当患儿存在呼吸困难、血氧降低时,可能需要吸氧,严重时需机械通气,以保证充足的氧供,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三、针对心肌损伤的治疗 1.营养心肌药物 可使用维生素C等药物,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有研究表明其对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考虑与免疫因素相关的爆发性心肌炎,可能会使用丙种球蛋白等进行免疫调节治疗。丙种球蛋白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免疫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的特点。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调整剂量,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婴幼儿,在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时要尽量减少检查对其造成的不适,可在必要的安抚措施下进行。 2.病史因素 如果患儿既往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治疗爆发性心肌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若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时,要注意药物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否会加重基础心脏病的病情。 五、康复与后续监测 1.康复期注意事项 患儿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一般需要休息数周甚至数月,具体时间根据患儿的心脏恢复情况而定。同时要加强营养,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促进心肌修复。 2.后续监测 出院后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心肌损伤的修复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其他心脏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2025-10-15 14:36:46
  • 女的心脏在哪边

    女的心脏位置基本在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约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可通过体表标志确定;心脏有基本结构与泵血功能;不同年龄段心脏位置有特点,儿童期等位置有变化;生活方式中运动对心脏位置直接影响不明显,肥胖可致外观错觉且增心脏负担;病史中先天性心脏病可致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疾病致心脏扩大可使心脏位置相对移位。 心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关联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具有泵血功能,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房接收血液,心室将血液泵出,心脏内的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不同年龄段女性心脏位置的特点 儿童期:儿童的胸腔相对较小,心脏占胸腔的比例相对较大,位置较成人更靠近胸腔前部和上方,随着年龄增长,胸腔逐渐增大,心脏位置逐渐向正常成人位置靠近。 青春期:青春期女性身体发育,胸腔结构进一步变化,心脏位置基本趋近于成年女性的正常位置,但仍可能因个体身体发育差异存在一定细微差别。 中老年期:中老年女性可能因身体机能变化,如可能存在的胸廓畸形、心肺功能衰退等情况,心脏位置可能会有一定改变,例如可能因肺部疾病导致心脏位置稍有偏移等,但一般仍遵循基本的解剖位置规律。 生活方式对心脏位置相关影响 运动:长期坚持适度运动的女性,心脏功能可能较好,心脏的位置一般不会有异常改变,但运动对心脏位置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改善心脏功能间接对整体身体状况产生作用。例如经常进行有氧运动的女性,心脏的泵血功能增强,心肌可能更发达,但心脏的解剖位置不会因运动而发生结构性移位。 肥胖:过度肥胖的女性,由于胸腔内脂肪堆积较多,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压迫,在视觉上可能会感觉心脏位置相对靠内,但这并非心脏位置的真正改变,而是脂肪组织分布导致的外观错觉。肥胖还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脏疾病,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状态。 病史对心脏位置的影响 先天性心脏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性,心脏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异常,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会导致心脏的位置、形态或内部结构发生改变。比如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位置可能偏离正常位置,或者心脏各腔室的比例和连接出现异常。 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脏扩大: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疾病的女性,随着病情进展,心脏可能会扩大,此时心脏的位置可能会因心脏大小和形态的改变而发生相对移位。例如心肌病导致心脏扩大时,心尖搏动可能会向左下方移位等。

    2025-10-15 14:36:03
  • 冠心病发作什么症状

    冠心病有典型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等胸痛及伴随全身症状、心悸,女性患者不典型症状常见于上腹部等不适,老年患者多为呼吸困难等,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加剧、持续久且伴濒死感,还可出现晕厥、低血压等加重症状,有相关危险因素人群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治疗。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1.部位:多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也可放射至颈部、咽部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伴有烧灼感,一般持续3-5分钟。例如,部分患者会感觉胸部像被重物压住一样,难以呼吸。 3.诱发因素: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因素诱发,在这些情况下,心脏需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引发胸痛。 (二)其他症状 1.全身症状:发作时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疼痛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及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出汗等表现。 2.心悸:患者可感觉心跳加快、心慌,这是由于心肌缺血时心脏节律可能发生改变,如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 二、不典型症状 (一)女性患者 女性冠心病发作时不典型症状更常见。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下颌痛等。这是因为女性的疼痛神经传导与男性有差异,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牙科疾病等。例如,有些女性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牙痛,而忽略了心脏问题。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这是因为老年患者的痛觉神经敏感性下降,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明显,同时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困难等症状容易被掩盖。例如,一位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可能只是觉得比平时更容易累,活动后气短,而未意识到是冠心病发作。 三、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特殊表现 (一)症状加剧 胸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同时可能伴有濒死感,患者会感觉自己生命受到威胁。 (二)伴随症状加重 可出现晕厥、低血压、休克等表现,这是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心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等情况。例如,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 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冠心病非常重要。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症状,尤其是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家族史等)的人群,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等,以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2025-10-15 14:34: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