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血压多少算低

    成人一般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视为低血压,部分健康人群基础血压低无不适属生理性,疾病致低血压有相应不适,老年人低血压判断标准同但易有严重后果,生活方式等可致成人一过性低血压,有病史者需警惕;不同年龄段儿童低血压标准不同,儿童低血压由多种原因引起,影响生长发育,早产儿及患先天性疾病儿童需关注,其低血压原因多样且需重视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 一、成人低血压标准 一般来说,成人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可视为低血压。但需注意,部分健康人群基础血压偏低,若没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可能属于生理性低血压,无需特殊处理。然而,如果是由疾病等因素导致的低血压,可能会伴有相应的不适表现,如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相关的头晕、黑矇,消化系统供血不足相关的恶心、腹胀等。对于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低血压的判断标准有时会稍有不同,但通常仍参考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在年龄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调节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低血压相关问题,且一旦发生低血压,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如跌倒、脏器灌注不足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后等情况可能导致成人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史的成人,出现低血压需警惕病情变化。 二、儿童低血压情况 不同年龄段儿童低血压标准不同。新生儿收缩压低于40mmHg,婴儿收缩压低于60mmHg,1-10岁儿童收缩压低于70mmHg,10岁以上儿童收缩压低于90mmHg可考虑为低血压。儿童低血压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感染性休克等导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营养不良导致机体能量及营养物质缺乏影响血压维持等。对于儿童低血压,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低血压可能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体力、智力等方面受到影响。在特殊人群方面,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出现低血压情况,需要密切监测其血压变化,加强护理,保证营养供应等。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出现低血压时要及时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避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2025-10-15 13:40:47
  • 海蛎子高血压能吃吗

    高血压患者可适量食用海蛎子,需注意其营养成分与高血压关联,轻度高血压患者相对可较正常食用,中重度高血压伴并发症者需谨慎,老年及年轻高血压患者也有不同注意事项,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海蛎子的食用量和频率以控血压。 一、海蛎子的营养成分与高血压的关联 海蛎子富含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等。其中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而其含有的微量元素如锌等,对身体的代谢等有一定作用。从钠钾平衡角度来看,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钠的摄入,海蛎子本身钠含量相对不是特别高,但如果在烹饪过程中添加过多盐分等,则可能增加钠的摄入,而钠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食用海蛎子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清淡烹饪,减少额外盐分等的添加。 二、不同高血压病情患者的食用差异 1.轻度高血压患者:轻度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相对稳定,适量食用海蛎子一般影响不大。可以每周吃1-2次,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克左右(可食用部分),同时搭配清淡的烹饪方式,如清蒸等,这样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将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较低水平。 2.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且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如果高血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同时伴有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海蛎子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过多食用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而且嘌呤代谢异常也可能对血压等产生间接影响。这类患者在食用海蛎子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肾功能等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能食用及食用量。 三、特殊人群食用海蛎子的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在食用海蛎子时更要注意适量和烹饪方式。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量食用海蛎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而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等引起的高血压,在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食用海蛎子,但也要注意整体饮食的均衡,不能因为食用海蛎子而忽略了其他蔬菜水果等的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血压控制至关重要。 总之,高血压患者可以食用海蛎子,但要根据自身病情、烹饪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合理安排食用量和食用频率,以在获取海蛎子营养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血压。

    2025-10-15 13:39:35
  • 何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致PR间期超正常范围的心脏传导异常,病因分生理性(部分健康人因迷走神经张力高致PR间期延长)和病理性(见于多种心脏疾病及某些药物),多数患者无症状,靠心电图诊断,治疗针对基础病因,儿童需警惕先天心脏结构异常等,老年人要关注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及避免过度劳累等。 一、定义与心电图特征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的一种心脏传导异常,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正常成人PR间期范围是0.12~0.20秒,当PR间期超过0.20秒时即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病因情况 生理性因素:部分健康人可出现,如运动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PR间期延长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性因素:可见于多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影响传导系统)、心肌炎(病毒等感染引起心肌炎症累及传导系统)、心肌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传导)、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先天发育异常累及传导途径)等;此外,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能引发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临床表现 多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当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或基础心脏病较重时,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一般症状相对较轻。 四、诊断方式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通过心电图记录PR间期的时长,若超过正常范围即可确诊。 五、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治疗原则:主要针对基础病因进行处理,若患者本身无明显症状且心室率不过慢,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但需定期随访心电图,观察PR间期变化及病情有无进展。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警惕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情况,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以及心脏功能,如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重点关注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需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随访频率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等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

    2025-10-15 13:32:37
  • 冬季血压升高的原因

    冬季多种因素可致血压升高,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血压升高,老年人更明显;运动量减少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血管顺应性下降,还可能致体重增加;饮食结构变化,高盐高脂饮食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及血液黏稠度升高;睡眠质量受影响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季节相关激素变化,如甲状腺素分泌减少、褪黑素分泌变化影响血压,甲状腺疾病患者受影响更显著。 运动量减少 冬季人们户外活动相对减少,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肌肉活动量降低。运动量的减少会使心脏的泵血功能相对减弱,血管的顺应性也会下降,进而影响血压的稳定。长期缺乏运动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运动量的减少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使血压更容易波动升高。 饮食结构变化 冬季人们往往倾向于摄入高盐、高脂的食物来御寒,高盐饮食会导致人体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升高血压。比如,过多摄入腌制食品、咸菜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含量升高,引起机体渗透压改变,导致血压上升。同时,高脂饮食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也不利于血压的控制。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冬季饮食控制不当更容易引发血压波动,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均衡和适度。 睡眠质量影响 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研究发现,睡眠障碍者体内的一些激素分泌失衡,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老年人本身睡眠模式就可能发生改变,冬季更易受睡眠问题困扰,进而加重血压异常。 季节相关的激素变化 冬季人体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例如甲状腺素分泌可能会相对减少,甲状腺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心血管功能的作用,其分泌减少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血压升高。此外,褪黑素的分泌也与季节有关,冬季褪黑素分泌增多,可能会对血压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已发现其与血压的波动存在关联。对于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冬季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2025-10-15 13:31:10
  •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

    肥厚型心肌病有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症状有劳累后呼吸困难、劳累后心绞痛、活动时晕厥或近似晕厥、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悸;体征有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部分患者心界向左下扩大、严重者有右心衰竭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心绞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绞痛症状,与肥厚的心肌需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有关。疼痛多发生于劳累后,部位常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类似冠心病心绞痛,但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效果可能不如冠心病典型心绞痛显著。在女性患者中,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症状的表现,但本质是心肌供血供氧失衡导致。 晕厥或近似晕厥:是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多在活动时发生,是由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导致心输出量突然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青少年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可能突发晕厥,成年患者在进行竞技性运动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不规则或心慌,主要是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肥厚导致的心肌电生理紊乱有关,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儿童患者可能因无法准确描述而表现为玩耍时突然安静、精神萎靡等。 体征表现 心脏杂音:多数患者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是由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血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湍流所致。杂音部位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强度可因不同的影响因素而改变,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心肌收缩力减弱,流出道梗阻减轻,杂音可减弱;而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时,外周血管扩张,左心室容量减少,流出道梗阻加重,杂音可增强。对于儿童患者,心脏杂音的听诊需要专业儿科医生进行细致判断。 心界:部分患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扩大,这是因为心肌肥厚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左心室肥厚逐渐发展可使心界扩大。在青少年患者中,需要定期监测心脏超声来观察心界变化情况,因为心肌肥厚的进展可能会影响心界大小。 其他体征:严重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右心衰竭的体征,这是由于长期左心功能不全导致肺循环淤血,进而引起右心负荷增加所致。老年患者若合并右心衰竭,上述体征可能更为明显,且需要综合评估心功能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2025-10-15 13:30: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