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三十岁得高血压怎么回事

    三十岁人群患高血压的因素包括遗传、生活方式(饮食、运动)、肥胖、精神心理及其他疾病等,若患病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干预措施,还应定期监测血压。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三十岁发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表明,若父母双方均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无高血压的情况。例如,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其体内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发生变异的概率相对较高,从而更容易出现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过多的钠盐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三十岁人群如果日常饮食偏好咸菜、腌制品、火腿等含盐量高的食物,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引起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一般来说,每日钠盐摄入量超过6克,就可能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高脂饮食: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会使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大,促使血压上升。例如,长期高脂饮食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管的弹性和舒张功能,使得血压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 酗酒: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还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是不饮酒者的数倍。 2.缺乏运动:三十岁人群如果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脂肪容易堆积,体重增加,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同时,运动不足会导致血管的弹性降低,血液流动不畅,也会使血压升高。例如,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50分钟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经常运动的人群。 三、肥胖因素 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BMI在18.5-23.9kg/m2为正常),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出更多的炎性介质和激素,影响血压的调节机制。例如,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等激素失衡,会干扰正常的血压调节过程,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四、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升血压的激素。三十岁人群可能面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的精神应激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且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相对较高。 五、其他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三十岁人群出现高血压,如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影响水钠代谢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正常调节,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库欣综合征是因为体内皮质醇分泌过多,引起水钠潴留和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 如果三十岁人群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治疗相关疾病等,以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情况。

    2025-10-09 13:43:27
  • 急性心包炎的诊断

    急性心包炎需从多方面进行诊断,要采集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病史,评估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体征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标志物、病原体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CT及MRI等,还可进行心包穿刺及活检,综合多方面信息明确病因和病情以制定治疗方案,不同人群需考虑特殊情况。 生活方式:近期是否有感染史(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是否接触过结核患者等与感染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很重要,因为感染是急性心包炎常见的病因之一。若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也需考虑心包炎可能与心肌梗死相关。 症状评估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尖锐痛,可因咳嗽、深呼吸、体位改变而加重,疼痛部位可在心前区等。还可能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受压,影响心脏功能引起。 体格检查 心包摩擦音:是急性心包炎的特异性体征,可在心前区听到搔抓样、来回性的摩擦音,多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明显,坐位前倾、呼气末更易听到。 心包积液体征:大量心包积液时可出现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而遥远等。还可能出现奇脉,即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感染性心包炎时,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结核性心包炎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标志物常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病原体相关检查:若考虑病毒感染,可进行病毒学相关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等;怀疑结核感染时,可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等;若怀疑细菌感染,可进行血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原菌。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典型表现为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aVR导联ST段压低,随后T波倒置,这种心电图改变在急性心包炎早期较为常见,但需注意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心电图表现相鉴别。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准确的方法,可发现心包腔内的无回声区,明确积液量的多少,还能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室壁的运动情况等。通过超声心动图还可引导心包穿刺等有创操作。 X线检查:少量心包积液时X线可无明显异常,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时可见心影向两侧扩大,呈烧瓶样,心缘各弓的正常界限消失。 CT及MRI检查:对于诊断心包炎及评估心包积液情况也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当超声心动图检查不明确时,CT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心包的病变情况,如心包增厚、渗出等。 心包穿刺及心包活检 当怀疑化脓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等时,可考虑进行心包穿刺,一方面可抽取心包积液进行化验,明确积液的性质(如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等)、查找病原体等;另一方面可缓解心脏压塞症状。心包活检对于明确病因,如结核性心包炎等有重要意义,但该操作有一定风险,需谨慎进行。 在急性心包炎的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不同人群在诊断过程中需考虑各自的特殊情况,如儿童患者在进行检查时需更加注重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

    2025-10-09 13:41:50
  • 心律失常如何急救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需观察患者一般表现、评估心率和心律;现场急救要让患者休息、呼叫急救、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时);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患者急救有不同注意事项;转运途中要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1.观察患者一般表现 若患者神志清楚、能平卧、呼吸平稳,可能病情相对较轻;若患者出现神志模糊、不能平卧、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表现,提示病情较重,需立即急救。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观察其精神状态、有无哭闹不安、肢体活动情况等,婴儿可能表现为拒奶、口唇发绀等。 2.评估心率和心律 可通过触摸脉搏初步判断,正常心率成人是60-100次/分钟,儿童因年龄不同有所差异,婴儿心率110-130次/分钟,幼儿100-120次/分钟等。若心率过快(如成人>150次/分钟)或过慢(成人<40次/分钟),或心律极不规则,都提示心律失常较严重,需紧急处理。 二、现场急救措施 1.让患者休息 立即让患者停止活动,取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卧位。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使其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加重心脏负担。例如,让成人心律失常患者坐在椅子上,儿童心律失常患者尽量使其平卧在安全舒适的地方。 2.呼叫急救医疗服务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向调度员说明患者的大致情况,包括年龄、心律失常的初步表现等,以便急救人员做好准备。 3.心肺复苏准备(若患者发生心脏骤停) 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成人,按照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胸外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至少100次/分钟;对于儿童,胸外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5-6厘米,频率至少100次/分钟,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 三、特殊人群心律失常急救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心律失常急救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和准确性。在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心肺复苏标准进行,避免用力不当造成患儿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因为儿童对心律失常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例如,婴儿心律失常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疾病等有关,急救时要同时考虑其先天性疾病的影响,尽快转运至有儿科急救能力的医院。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急救时,要注意避免加重其他基础疾病。例如,在搬运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时要缓慢平稳,防止因体位突然改变导致血压剧烈波动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在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时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度调整按压和呼吸的力度等。 四.转运注意事项 1.转运途中的监测 在转运患者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可以使用便携式的心电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的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要由专业医护人员陪同,密切观察儿童的面色、精神状态等。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者,在转运途中都要确保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的患者,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气道的正确位置,避免因头部过度后仰或前屈影响呼吸。

    2025-10-09 13:40:25
  • 降血压食物主要有哪些

    不同食物富含钾、钙、镁、膳食纤维等,分别对血压调节等有作用,不同人群食用需注意相关事项,如特殊人群控制摄入量、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合理选择等。 一、富含钾的食物 1.香蕉:每100克香蕉中约含钾256毫克。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从而起到辅助降低血压的作用。研究表明,增加钾的摄入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渗透压和血管张力来影响血压。一般人群日常可适量食用香蕉来补充钾元素,但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香蕉的摄入量,因为肾脏疾病患者排钾能力可能受限,过多摄入香蕉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2.菠菜:每100克菠菜含钾约311毫克。菠菜不仅富含钾,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一般人群可通过日常炒菜等方式食用菠菜来获取钾,但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烹饪菠菜时应注意烹饪方式,确保易于消化吸收;对于孕妇,菠菜也是不错的营养来源,但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 二、富含钙的食物 1.牛奶:每100毫升牛奶约含钙104毫克。钙可以通过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善血管通透性等多种途径参与血压的调节。有研究显示,增加钙的摄入对血压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一般人群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比较适宜,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较大,可保证充足的牛奶摄入;老年人由于钙流失较多,也应适当增加牛奶的饮用,但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选择低乳糖或酸奶等替代品。 2.豆制品:如豆腐,每100克北豆腐约含钙138毫克。豆制品中的钙易于人体吸收,同时还含有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一般人群可以经常食用豆制品来补充钙,对于素食者来说,豆制品是获取钙的重要来源;但对于痛风患者,由于豆制品中嘌呤含量相对较高,需要控制摄入量,避免诱发痛风发作。 三、富含镁的食物 1.坚果:以杏仁为例,每100克杏仁约含镁270毫克。镁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反应,对血管舒张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降低血压。一般人群每周可适量食用一小把杏仁,但对于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坚果的摄入量,因为坚果热量较高;对于儿童,食用坚果时要注意避免呛噎,最好选择切碎等方式食用。 2.绿叶蔬菜:如苋菜,每100克苋菜约含镁125毫克。绿叶蔬菜中的镁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来影响血压。一般人群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吃绿叶蔬菜,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适合,但对于腹泻的人群,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绿叶蔬菜,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1.燕麦:燕麦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间接有助于控制血压。研究发现,食用燕麦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一般人群可以将燕麦作为早餐食品,如煮燕麦粥等;对于糖尿病患者,选择燕麦时要注意选择无添加糖的纯燕麦,并且控制食用量,因为燕麦中的碳水化合物也会影响血糖水平。 2.芹菜:芹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芹菜素等成分。芹菜素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一般人群可以凉拌、清炒芹菜等食用,老年人食用芹菜时要注意烹饪软烂,便于咀嚼和消化;对于血压偏低的人群,要注意适量食用芹菜,以免血压过低引起不适。

    2025-10-09 13:39:43
  • 心脏疼胸口闷是怎么回事

    心脏疼胸口闷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心律失常、心包炎、神经官能症等,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出现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及时就医且避免自行用药,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病,老年人易被不典型症状忽视,女性受内分泌和心理因素影响需综合排查病因。 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伴有心脏扩大,可出现胸口闷、心脏疼等症状,活动后加重。 肥厚型心肌病:多为遗传因素导致,青少年较多见,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口闷、心前区疼痛等,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心律失常: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心跳频率或节律异常。各种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生活压力大、过度疲劳、大量饮酒等可能诱发。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突然发作心慌、胸口闷、心脏不适,发作时心率可达到150-250次/分钟;心房颤动时,患者可能感觉胸口闷、心悸、心脏疼等。 心包炎:心包膜的炎症,可由感染(如病毒、细菌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感染性心包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常见。主要症状为胸痛,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左肩等部位,同时伴有胸口闷、发热、乏力等症状,胸痛与呼吸运动有关,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 神经官能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症状多样,可表现为胸口闷、心脏疼,但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性质多为针刺样或隐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伴有失眠、焦虑、头晕等其他神经官能症症状。 出现心脏疼胸口闷时的应对措施 立即休息:一旦出现心脏疼胸口闷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缓解不适症状。 及时就医: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可帮助发现是否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心脏超声检查能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检查可检测心肌酶等指标,帮助判断是否有心肌损伤等。 避免自行用药:不要自行盲目服用药物,尤其是不确定病因的情况下,某些药物可能会掩盖病情或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心脏疼胸口闷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胸口闷、活动后气促、心脏部位不适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心脏疼胸口闷更要警惕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胸口闷、乏力、呼吸困难等,容易被忽视。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心脏受累的风险,所以老年人出现心脏相关不适时应更加重视,尽快就医明确病因。 女性:除了上述一般原因外,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出现心脏相关的不适症状,如胸口闷、心脏疼等,同时心理因素对女性心脏不适的影响可能更大,长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女性在出现心脏不适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生理周期、情绪状态等因素,及时排查病因。

    2025-10-09 13:39: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