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心脏跳几下停一下是什么原因

    心脏跳几下停一下即早搏,常见原因有生理性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和病理性因素(心脏疾病、其他系统疾病),检查方法有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应对建议为生理性早搏调整生活方式,病理性早搏针对原发疾病治疗,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 生理性因素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年轻人和女性相对更易因一些生活因素发生生理性早搏。比如青年女性可能因情绪波动较大,像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或突然受到惊吓等情况,容易引发早搏。年龄增长过程中,身体机能虽有自然变化,但生理性早搏也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加,可能因一些生活习惯改变等出现。 生活方式:过度劳累是常见因素,长期熬夜、从事重体力劳动等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心脏负担加重,易出现早搏。大量吸烟、过量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成分会刺激心脏,影响心脏正常节律,引发早搏。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含有刺激性成分的饮品,其中的咖啡因等物质可兴奋心脏,导致早搏发生。 病理性因素 心脏疾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会影响心脏电活动稳定性,引发早搏;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也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会改变心脏内血流动力学,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引起早搏。 其他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快机体代谢,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且容易出现节律异常,引发早搏;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肌兴奋性改变,从而出现早搏。 相关检查与应对建议 检查方法:心电图是常用检查方法,可记录心脏电活动,发现早搏的类型等情况;动态心电图(Holter)能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捕捉到间歇性发作的早搏,更全面评估心脏节律情况。 应对建议:对于生理性早搏,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吸烟饮酒及浓茶咖啡的摄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往往可使早搏减少或消失。对于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早搏,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比如冠心病患者需要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进行抗甲状腺治疗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在应对早搏时更要谨慎,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在治疗原发疾病时需更加关注药物对整体机体功能的影响;儿童出现早搏相对较少见,若出现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等情况,且儿童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2025-10-09 12:09:18
  • 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几种常见高血压相关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致钠水潴留、RAAS激活而血压高,成年多见女性略多,有高血压、低血钾表现;肾实质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致水钠排泄减退、肾实质缺血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不同肾脏疾病有不同特点且伴肾脏疾病相关表现;肾血管性高血压是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致肾脏缺血激活RAAS致血压升高,发病年龄有两高峰,青年多为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老年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有高血压进展迅速等表现且可闻血管杂音;嗜铬细胞瘤因肿瘤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致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50岁多见,有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等表现;皮质醇增多症因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致水钠潴留、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致血压高,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有库欣综合征典型表现伴高血压。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成年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通常有高血压、低血钾等表现,低血钾可表现为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肢端麻木等。 肾实质性高血压 机制: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减退,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肾实质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 人群特点:不同肾脏疾病有不同的好发年龄等特点,如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多囊肾多在成年发病。患者除高血压外,常有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肾脏疾病相关表现。 肾血管性高血压 机制: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肾脏缺血,激活RAAS,引起血压升高。 人群特点: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15-30岁和50-60岁。青年患者多为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老年患者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患者高血压进展迅速或突然加重,体检时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闻及血管杂音。 嗜铬细胞瘤 机制: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典型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发作间期血压可正常。 皮质醇增多症 机制: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还可引起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强,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人群特点: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患者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皮肤紫纹等典型的库欣综合征表现,同时伴有高血压。

    2025-10-09 12:08:22
  • 血压低吃什么药管用

    低血压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可通过饮食等改善;病理性低血压药物治疗针对原发病因,非药物措施包括病因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出现低血压有各自注意事项,老年人要防体位性低血压、谨慎用药,儿童需明确病因、优先纠正原发因素,孕妇要警惕特殊情况、选择合适方式处理。 一、生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 饮食方面:适当增加盐分摄入,多喝水以增加血容量;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机能,可能对提升血压有一定帮助。例如,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组成部分,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对血压稳定有一定作用。 二、病理性低血压 (一)药物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 休克导致的低血压:如果是感染性休克等导致的低血压,可能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但这类药物使用有严格的临床指征和监测要求,需在重症监护等专业环境下使用。 内分泌疾病相关低血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引起的低血压,可补充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但用药需依据患者具体的内分泌检查结果等由医生规范决定。 (二)非药物辅助措施 病因治疗:对于由出血等导致的失血性低血压,需积极止血、补充血容量等;对于由严重心脏病等导致的低血压,要针对心脏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治疗心肌梗死等可能需要采取改善心肌供血等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低血压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快速变换体位,如从卧位突然站起等,因为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快速体位变化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引发头晕甚至摔倒等意外。同时,老年人用药需更加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影响血压,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调整用药。 儿童:儿童低血压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多与先天发育等因素相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一般不轻易使用升压药物,优先考虑查找并纠正可能的原发因素,如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情况,若有相关心脏结构问题可能需要外科干预等,同时要保证儿童营养均衡等一般健康维护。 孕妇:孕妇出现低血压要警惕是否为妊娠相关的特殊情况,如子痫前期等的早期表现等,需监测血压、进行相关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会先尝试通过调整体位等非药物方式改善,如左侧卧位等可能有助于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同时对血压有一定调节作用,若需要用药也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严格遵医嘱。

    2025-10-09 12:07:45
  • 年轻人普遍出现高血压该如何处理

    年轻人高血压防控需多方面着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遵循低盐饮食、增加蔬果摄入以保证营养素充足,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时长来促进血液循环等,将体重指数维持在合适范围;至少每年测量血压,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更频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时由医生依病情评估药物干预;女性服可能影响血压药物需监测血压变化,有家族遗传史者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不良者要调整生活方式并注重心理调节缓解压力。 一、生活方式干预夯实基础 1.饮食调整:遵循低盐饮食原则,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腌制、加工食品的摄取;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证钾(如香蕉等含钾丰富食物)、镁(如绿叶蔬菜等)等营养素充足,研究表明高盐饮食可升高血压,而蔬果中的有益成分有助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 2.运动管理: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水平,因规律运动可改善机体代谢,减轻血管外周阻力。 3.体重控制: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2,肥胖是年轻人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血压,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相结合来实现健康体重管理。 二、血压监测精准把握 建议年轻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长期高压力工作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过量饮酒)者需更频繁监测。通过准确测量血压,可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波动,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明确血压变化趋势对制定后续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三、药物干预合理评估 当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压时,需由医生依据个体病情进行药物评估。可选用适宜的降压药物类别(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但药物使用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因不同年轻人的血压特点、合并疾病等存在差异,需个体化制定用药方案,且药物干预是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的补充手段。 四、特殊人群贴心关注 女性群体:若服用避孕药等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部分避孕药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需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沟通用药调整。 有家族遗传史者:此类人群应更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因遗传因素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需从多方面强化防控,如更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保证规律运动等。 生活方式不良者:对于长期熬夜、精神紧张的年轻人,除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外,还需注重心理调节,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因为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2025-10-09 12:07:05
  • 高血压吃什么水果最好

    富含钾元素的香蕉每100克约含钾256毫克,助降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天吃1-2根,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橙子每100克含钾约159毫克且有维C,高血压患者每天吃1-2个,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糖分。富含维C的猕猴桃每100克维C含量达62毫克,促一氧化氮生成助降压,高血压患者每天吃1-2个,胃肠道弱的老人注意食用方式;草莓每100克维C约47毫克,含果胶助降胆固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两餐间少量吃。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苹果含黄酮类化合物,高血压患者每天吃1个中等大小,胃肠道疾病者选合适品种;蓝莓富含花青素等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护血管,高血压患者每天吃一小把约50克,儿童患者适量。 橙子:橙子也是钾的良好来源,每100克橙子含钾约159毫克。橙子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健康有益。一般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吃1-2个橙子,但同样要考虑个体情况,比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橙子的糖分含量,选择合适的食用量。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猕猴桃: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62毫克。维生素C可以促进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一氧化氮是一种血管舒张剂,能够帮助放松血管平滑肌,降低血管阻力,进而起到辅助降压的效果。高血压患者可以每天吃1-2个猕猴桃,但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可能需要注意食用方式,避免空腹食用导致胃肠道不适。 草莓:草莓每100克维生素C含量约为47毫克。草莓中的营养成分还包括果胶等,果胶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间接对高血压的控制产生有利影响。不过,草莓含糖量相对有一定水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食用时要监测血糖变化,可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每次大约5-10颗。 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果 苹果: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有益成分。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压,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等。一般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吃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苹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成苹果泥等,但要注意如果合并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要避免吃过于酸涩的苹果,可以选择口感较温和的品种。 蓝莓:蓝莓富含花青素等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少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对高血压患者的血管保护有积极意义。高血压患者可以每天吃一小把蓝莓,大约50克左右,但对于儿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适量,避免食用过多影响正常饮食摄入。

    2025-10-09 12:05: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