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高血压会遗传吗

    高血压具遗传易感性,父母均患高血压子女患病概率高,相关基因多态性等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致发病,非遗传因素中不健康生活方式、年龄、性别等影响大,有家族史者需关注生活方式,儿童青少年有家族史者要从小培养健康习惯来降低发病风险。 遗传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 从基因层面来看,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高血压的发生。某些基因可能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如导致血管壁弹性降低、血管紧张度增加等,进而使血压升高。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基因为例,其中的基因变异可能改变该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得血压调节失衡,增加高血压发病几率。 非遗传因素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虽然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但环境因素也至关重要。例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像高盐饮食,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使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脂肪容易堆积,影响血管功能,增加高血压风险;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性别方面,在更年期前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男性,但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率逐渐接近男性。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需要关注自身的生活方式,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比如保持合理的体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中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个体,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因为早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025-10-09 10:27:12
  • 房扑心电图的表现

    房扑心电图表现为心房有规律锯齿状F波,频率250-350次/分钟,房室传导比例可固定或不固定,QRS波群一般正常,有特殊情况可异常,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心脏疾病会影响其表现。 心房活动规律:房扑时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称为F波,F波在Ⅱ、Ⅲ、aVF导联等导联较为明显,F波的频率通常在250-350次/分钟之间。例如,通过心电图记录可以清晰观察到规则的F波形态。 房室传导比例:房扑时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3:1、4:1等固定比例,也可呈不固定比例。当房室传导比例固定时,心室率相对规则;若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则心室率不规则。比如,当房室传导比例为2:1时,心室率大约为150次/分钟(300÷2);当传导比例为4:1时,心室率大约为75次/分钟(300÷4)。 QRS波群形态:一般情况下,QRS波群形态正常,因为房扑的激动经房室结下传至心室,室内传导正常。但如果存在室内差异传导等情况时,QRS波群可增宽、畸形。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脏传导系统等尚在发育中,房扑时QRS波群形态特点可能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需结合儿童自身心脏生理特点进行判断;对于老年患者,若合并有室内传导阻滞等情况,QRS波群异常的情况可能更易出现。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稳定性,增加房扑发生的风险,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出相应房扑特征;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房扑时心电图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需综合基础病史进行全面分析。

    2025-10-09 10:22:28
  • 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是什么

    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是指前降支中段存在心肌桥,正常冠状动脉主干等走行于心外膜下,心肌桥是冠状动脉某段被心肌纤维覆盖,心脏收缩时心肌桥可能压迫下方壁冠状动脉致血流受阻引发心肌缺血,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需相应治疗,儿童、女性及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需关注及处理。 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就是指在前降支的中段存在心肌桥的情况。当心脏收缩时,心肌桥可能会压迫其下方的壁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引起心肌缺血的相关表现。不过,大多数心肌桥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当心肌桥压迫壁冠状动脉比较严重时,才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运动、情绪激动等使心肌收缩加强时,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加重,更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相关的不适。对于有症状的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等。在儿童中,如果存在前降支中段心肌桥,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肌桥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因为儿童时期心脏功能还在不断发育中,心肌桥可能会对其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必要时进一步评估和处理。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可能会增加心肌缺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需要综合管理这些危险因素。而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患者更应该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生概率。

    2025-10-09 10:21:03
  • 血压测量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血压测量历史与血液循环理论发展相关,1628年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奠定基础,18世纪海姆开展动物血压测量尝试,1881年里德发明毛细管血压计,1905年科罗特科夫诞生听诊法并推动其在临床等场景实用化且不同人群测量需遵循相应规范。 一、早期理论奠基 血压测量的历史起源与血液循环理论的发展紧密相关。1628年,英国医生威廉·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这为后续血压测量的研究奠定了关键理论基础,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产生压力的基本概念。 二、初步测量尝试阶段 18世纪,意大利生理学家斯蒂芬·海姆首次开展了以动物为对象的血压测量尝试,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开启了通过实验来探究血压测量的先河,为后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三、关键技术发明阶段 (一)毛细管血压计的出现 1881年,英国医生詹姆斯·里德发明了毛细管血压计,这是血压测量工具发展的重要一步,为更精准测量血压提供了初步的设备支撑。 (二〕科罗特科夫音法的诞生 1905年,俄国医生尼古拉·科罗特科夫发明了科罗特科夫音法(听诊法)来测量血压,该方法通过听诊器听到血管内的声音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成为现代血压测量的核心方法,极大推动了血压测量在临床等场景的实用化,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需选用合适规格的袖带等)、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在后续依据此方法测量时,均需遵循相应规范以保证结果准确,比如测量时要保持被测者安静、采取正确姿势等,特殊人群如高血压患者测量时更要严格遵循规范来获取可靠血压数据。

    2025-10-09 10:20:06
  • 心绞痛发作时怎么急救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呼叫急救医疗服务并保持呼吸通畅,停止活动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扩张冠脉,呼叫急救可进一步评估处理,保持呼吸通畅很重要,老年患者用硝酸甘油需谨慎,有冠心病史者发作可能病情加重需就医检查。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可通过舌下含服的方式给药。硝酸甘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供氧。一般来说,成人一次舌下含服0.5-1毫克,若疼痛不缓解,可每隔5分钟重复含服一次,最多含服3次。但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青光眼患者禁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血压偏低的情况,使用时要更加谨慎,含服后需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呼叫急救医疗服务 在采取上述急救措施的同时,应立即呼叫急救医疗服务,如拨打120。让专业的医护人员前来进一步评估和处理病情。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心绞痛发作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比如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 保持呼吸通畅 患者应保持呼吸平稳、通畅。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胸部的衣物,以利于呼吸。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等情况,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急救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等情况,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2025-10-09 10:18: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