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心悸应该如何用药

    心悸用药因病因不同而异,心律失常致心悸用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等;心功能不全致心悸用利尿剂、ACEI类药物;甲亢致心悸用抗甲状腺药物。特殊人群用药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用药谨慎防相互作用和关注肝肾功能等,妊娠期女性用药特谨慎需权衡利弊,哺乳期女性用药要考虑对婴儿影响并遵医嘱观察。 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悸:若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它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从而缓解心悸症状,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其对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有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引起的心悸,但需注意其可能有一些心脏外的不良反应等。 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心悸:对于心功能不全引发的心悸,会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通过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进而缓解心悸;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像贝那普利,可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对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心悸有治疗作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心悸: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悸,会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甲亢症状,从而缓解心悸,临床研究显示规范使用甲巯咪唑能有效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心悸等甲亢相关症状。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心悸时,应谨慎用药,首先要明确病因,很多儿童心悸可能是良性的,但也需排除严重疾病。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生活方式等。如果需要用药,要选择儿童专用且经过严格临床试验验证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用药不当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严重损害。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心悸时,用药需更加谨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较高。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情况,一些药物的剂量需要调整。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密切关注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可能更容易出现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对于心功能不全相关药物的使用,要注意药物对电解质的影响,老年人电解质紊乱风险较高,使用利尿剂等可能会导致低钾等情况,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心悸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首先要尽量明确心悸的病因,对于一些轻度的心悸,可能先尝试非药物治疗,如心理调节等。如果必须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医生会权衡药物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例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妊娠期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只有在利大于弊时才会考虑使用。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出现心悸用药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选择药物时要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嗜睡、拒奶等异常情况,因为有些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等。

    2025-09-30 12:10:19
  • 高血压患者可以吃坚果吗

    高血压患者可适量吃坚果,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血压管理,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选择原味无盐无糖加工的坚果,老年、合并肥胖或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科学合理食用坚果以维持血压稳定。 一、高血压患者适量吃坚果的益处 (一)营养成分助力血压管理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有助于改善血脂谱,进而对血压控制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核桃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坚果还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E、镁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镁元素对血管有舒张作用,能帮助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血压的稳定。每100克杏仁中约含有125毫克的镁,适量摄入坚果可补充镁元素。 (二)对代谢的积极影响 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而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糖代谢异常的情况,稳定血糖水平对血压控制也有间接益处。此外,坚果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使身体各系统能更好地协同工作,间接为血压的稳定提供支持。 二、高血压患者吃坚果的注意事项 (一)控制摄入量 虽然坚果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益处,但由于坚果热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一般建议每天食用坚果的量控制在10克左右(大约一小把)。例如,每日吃10-15颗杏仁或者7-8颗核桃的量较为适宜。 (二)选择合适的坚果种类和加工方式 应选择原味、无盐、无糖加工的坚果。避免食用盐焗、糖衣等加工过的坚果,因为这类坚果中添加的盐分和糖分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例如,盐焗坚果中每100克的钠含量可能会明显高于原味坚果,长期大量食用会加重高血压患者的钠水潴留,不利于血压控制。 三、特殊人群高血压患者吃坚果的建议 (一)老年高血压患者 老年高血压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食用坚果时要注意细嚼慢咽,便于消化吸收。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更要严格控制坚果的摄入量,遵循上述每天10克左右的建议量,并且要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加工方式。 (二)合并肥胖的高血压患者 这类患者本身体重超标,在吃坚果时除了严格控制量之外,还需要将坚果的热量计算在每日总热量摄入中,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来维持体重稳定,从而更好地辅助血压控制。 (三)合并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 坚果中的脂肪含量较高,合并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坚果时要更加谨慎,除了控制总量外,可优先选择对血脂影响相对较小的坚果种类,如杏仁等,并密切关注血脂变化情况,根据自身血脂水平调整坚果的食用量。 总之,高血压患者可以吃坚果,但需要科学合理地食用,注意摄入量、选择合适种类和加工方式,并根据自身特殊情况进行调整,以在享受坚果营养益处的同时,更好地维持血压稳定。

    2025-09-30 12:09:12
  • 血压高看哪科

    血压高可就诊的心科室及对应情况:心内科因诊治心脏血管相关病症,适合一般成年伴心血管相关症状或有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全科医学科可初步筛查、诊断和管理高血压,适合不太明确病因、有多种慢病的高血压患者;老年病科因更懂老年高血压特点,适合65岁及以上合并其他老年病的高血压患者;内分泌科因能排查内分泌疾病导致的高血压,适合伴内分泌疾病相关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一、心内科 1.原因:血压高属于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问题,心内科主要诊治心脏和血管相关的病症,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都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所以血压高首先可以看心内科。例如,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产生影响,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内科医生能够全面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整体状况,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 2.适用人群:一般成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有心悸、胸痛、胸闷等可能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的患者,优先考虑心内科就诊。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且生活方式不太健康(如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的成年人,也可首看心内科进行血压监测和评估。 二、全科医学科 1.原因:全科医学科是综合性的科室,能够对高血压进行初步的筛查、诊断和管理。全科医生可以从整体上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考虑到高血压可能伴随的其他系统问题,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比如,会综合患者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血压管理方案。 2.适用人群: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或者社区医院可能设有全科医学科,对于不太明确具体病因,但只是单纯发现血压高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或者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先到全科医学科就诊,由全科医生进行初步的综合判断和处理。 三、老年病科 1.原因: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老年人的高血压往往具有一些特点,如血压波动大、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等。老年病科医生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治更有经验,能够更好地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药物耐受性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例如,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要特别谨慎,老年病科医生更熟悉这些方面的处理。 2.适用人群: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其他老年常见疾病(如脑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看老年病科更为合适,能够得到更针对老年人特点的高血压管理。 四、内分泌科 1.原因: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科医生擅长诊治内分泌相关的疾病,能够通过相关的内分泌检查来明确高血压是否由内分泌疾病引起。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会出现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内分泌科医生可以通过检测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等指标来进行诊断和鉴别。 2.适用人群:如果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可能提示内分泌疾病的症状时,需要到内分泌科进一步排查,明确是否存在内分泌源性高血压。

    2025-09-30 12:08:56
  • 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意思141

    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指孕妇心率超正常范围(成人>100次/分钟),由血容量变化、激素变化、心理因素、运动、贫血等致,对孕妇可致身体不适、增心脏负担,对胎儿可影响供氧,需休息、放松心情,不缓解或伴不适及时就医,孕期密切关注、定期产检、合理作息、均衡营养,不适勿盲目用药。 心率范围及意义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钟,当孕妇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就属于窦性心动过速情况。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比如孕期身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等。 可能的原因 生理因素 血容量变化:孕期孕妇血容量逐渐增加,到妊娠32-34周时达到高峰,较非孕期可增加30%-50%。为了满足增加的血容量循环需求,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维持血液循环,从而可能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激素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如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心率加快。 心理因素 焦虑紧张: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因为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对分娩的恐惧等心理因素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而紧张焦虑的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其他因素 运动:孕期适当运动一般是有益的,但如果运动强度过大,身体需氧量增加,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来提供更多氧气,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贫血:孕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当血红蛋白降低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会代偿性加快跳动以保证各组织器官的氧供,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身体不适:孕妇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 增加心脏负担:长期的窦性心动过速会使心脏长期处于较高负荷状态,可能增加孕妇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功能不全等。 对胎儿的影响 供氧影响:如果孕妇窦性心动过速较为严重,可能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从而影响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处理及注意事项 一般处理 休息:孕妇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身体的耗氧量,有助于缓解心率加快的情况。 放松心情:家人要多关心孕妇,帮助孕妇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可通过听轻音乐、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心率情况。 医疗评估 就医检查:如果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单纯的生理因素导致还是存在其他潜在疾病。 特殊人群(孕妇)温馨提示 孕妇在孕期要密切关注自身心率变化,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过度波动。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预防贫血等情况的发生。如果有任何身体不适,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咨询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09-30 12:08:07
  •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女性

    女性心脏病早期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包括胸部不适的不典型胸痛、肩颈手臂不适,全身其他系统的疲劳乏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更年期女性和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女性更需关注自身状况,因其症状可能不典型或易被忽视,了解这些症状对早期发现心脏病至关重要,女性应关注自身变化,异常不适及时就医早诊早治。 一、胸部不适相关症状 1.不典型胸痛:女性心脏病早期胸部不适可能表现为不典型胸痛,与男性典型的压榨性、胸骨后剧烈疼痛有所不同。女性可能感觉胸部有闷痛、隐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在乳房周围、上腹部等区域,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不等。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心脏病发作时胸痛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2.肩颈手臂不适:女性心脏病早期还常出现肩颈手臂的牵涉痛。表现为左肩、左颈部或者左手臂内侧的酸痛、胀痛等不适,有时会被误认为是肌肉劳损等问题。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肩颈手臂的神经有交叉,当心脏出现问题时,疼痛信号可能会传导到这些区域。 二、全身其他系统相关症状 1.疲劳乏力:女性心脏病早期可能出现异常疲劳,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与普通的劳累不同,可能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比如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家务劳动,此时会感觉力不从心。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的女性心脏病患者在发作前数周会有疲劳的表现,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疲劳。 2.呼吸困难:女性心脏病早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比如平时爬几层楼梯就会气喘吁吁,比以往更容易感到呼吸急促。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减退,肺部淤血,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 3.恶心呕吐:部分女性心脏病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容易被当作消化系统疾病来就诊。这是因为心脏疾病引起的疼痛刺激可能会通过神经反射传导到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反应。 三、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1.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且更容易被忽视。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掩盖心脏病的一些典型症状,使得更年期女性出现上述胸部不适、疲劳等症状时,往往首先考虑是更年期综合征等原因,而忽略了心脏病的可能。所以更年期女性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当出现异常不适且不能用更年期综合征解释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脏病。 2.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女性: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女性属于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其心脏病早期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或者与无家族史的女性表现有所不同。这类女性需要更加留意自身身体的细微变化,因为遗传因素增加了她们患心脏病的风险,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疑似心脏病的症状,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 总之,女性心脏病早期症状多样且不典型,了解这些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心脏病至关重要,女性朋友们应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出现异常不适及时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5-09-30 12:07: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