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国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定国,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书籍三本;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和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力生心血管基金等三项基金;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展开
  • 醋泡洋葱对高血压患者有什么好处

    醋泡洋葱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潜在益处,如可能对血压有调节作用、对血管健康有益、对整体健康有辅助影响,但不能替代正规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可将其作为辅助健康饮食方式,不过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问题,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高血压管理。 一、对血压的潜在调节作用 有一些研究发现,洋葱中含有一些成分可能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例如洋葱中含有的前列腺素A,它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压的作用。而醋泡洋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洋葱中的这些有益成分。不过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并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表明醋泡洋葱能完全替代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饮食干预措施。一般人群中,适量食用醋泡洋葱可能有助于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但对于已经确诊高血压的患者,不能单纯依靠醋泡洋葱来控制血压,还是需要遵循正规的医疗治疗方案,如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等。 二、对血管健康的益处 (一)改善血管弹性 洋葱中的一些硫化物等成分可能对血管弹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血管弹性良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醋泡洋葱中的相关成分经过醋的浸泡后,可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于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改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轻血管的压力,不过这也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确切效果。 (二)减少血管氧化应激 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血管的氧化应激状态。洋葱中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等,在醋泡后可能仍能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减少血管内的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而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有助于延缓血管病变的进展,但同样不能将其视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三、对整体健康的辅助影响 (一)辅助改善代谢 高血压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如高血脂、高血糖等。洋葱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醋泡洋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血压患者改善代谢状况。例如洋葱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虽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不是直接针对血压的作用,但整体代谢状况的改善对血压的控制也有间接的好处。不过不同个体的代谢情况不同,在食用醋泡洋葱时,高血压患者也需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糖、血脂等指标,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食用醋泡洋葱时要注意适量,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过多食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而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虽然醋泡洋葱有一定的益处,但也不能忽视正规的医疗治疗。另外,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伴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等,食用醋泡洋葱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病情,这类患者在考虑食用醋泡洋葱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醋泡洋葱对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潜在益处,但不能替代正规的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的健康饮食方式,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高血压管理。

    2025-09-30 12:03:31
  •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可以治疗吗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需综合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保证充足睡眠(左侧卧位)与合理饮食;降压治疗要将血压控制在130-155/80-105mmHg,选用拉贝洛尔等药物;预防子痫首选硫酸镁;终止妊娠时机根据孕周和病情定,方式视具体情况选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治疗需考虑孕妇年龄等因素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一般治疗 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每天休息不少于10小时,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的要求是相似的,但孕妇年龄可能影响其身体的耐受能力,年轻孕妇相对耐受能力可能稍好,但仍需保证足够休息。生活方式方面,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 饮食: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减少过量脂肪和盐的摄入。对于有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孕妇,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维持身体营养状况,不同年龄孕妇的饮食需求在营养成分比例上基本一致,但要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调整,比如肥胖的孕妇可能需要更严格控制脂肪摄入。 二、降压治疗 降压目标:将血压控制在130-155/80-105mmHg之间,但要兼顾母亲和胎儿的安全。对于慢性高血压患者本身,其基础血压情况不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比如原本血压较高的孕妇,降压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胎盘灌注。 常用降压药物:拉贝洛尔等药物可用于该情况的降压治疗,拉贝洛尔对孕妇和胎儿相对安全。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孕妇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比如年龄较大的孕妇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需更加谨慎。 三、预防子痫 硫酸镁的应用:硫酸镁是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的首选药物。通过静脉给药等方式使用硫酸镁,其机制是镁离子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导,从而预防和控制抽搐。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使用硫酸镁时都需要密切监测血镁浓度等指标,因为血镁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年龄较小的孕妇可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更需严格监测。 四、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的时机:需要根据孕妇病情、孕周等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孕周达到34周及以上,若病情稳定可考虑终止妊娠;孕周不足34周,但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对于有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孕妇,孕周和病情的评估非常关键,不同年龄孕妇的孕周对应的胎儿成熟度不同,年龄较大的孕妇可能更关注胎儿的成熟情况,而年轻孕妇可能有更多的时间等待胎儿进一步成熟,但也要权衡病情对孕妇的影响。 终止妊娠的方式:可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但剖宫产可能会增加一些手术相关风险,需要综合评估孕妇和胎儿的状况来决定。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是可以治疗的,通过一般治疗、降压治疗、预防子痫发作以及适时终止妊娠等综合措施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孕妇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2025-09-30 12:02:53
  • 胸部ct能看心脏吗

    胸部CT能观察心脏,可显示心脏形态结构及部分病变,但有局限性,不同人群检查有注意事项,如儿童需控辐射剂量,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影响,特殊病史人群需谨慎。 胸部CT对心脏的观察内容及原理 1.心脏形态结构 胸部CT可以显示心脏的大致形态,包括心脏的大小、各房室的轮廓等。通过CT的断层扫描图像,能够观察到心脏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例如心脏与胸腔内大血管的毗邻情况等。其原理是利用X线对人体胸部进行断层扫描,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从而在图像上形成不同灰度的影像,心脏组织与周围肺组织、骨骼等组织的密度差异使得心脏结构能够在胸部CT图像上显现。 2.心脏部分病变的显示 心脏肿瘤:对于一些心脏原发肿瘤或转移瘤,胸部CT可以发现心脏内是否有异常的占位性病变,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的位置和大致范围。 心包病变:能够清晰显示心包的厚度等情况,对于心包积液、心包增厚等心包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例如,当心包有积液时,胸部CT可观察到心包腔内液体的积聚情况。 胸部CT观察心脏的局限性 1.对心脏功能评估有限 胸部CT主要是形态学方面的检查,对于心脏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等功能方面的评估不如心脏超声准确。心脏超声可以通过测量心脏各腔室的射血分数等指标来评估心脏功能,而胸部CT在这方面的信息相对匮乏。 2.对细微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显示欠佳 对于心脏内部一些细微的结构,如心肌内的小血管等,胸部CT的显示不如心脏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而且,胸部CT不能直接观察心脏的血流情况,而心脏超声可以通过多普勒技术等观察心脏内的血流速度、方向等血流动力学信息。 不同人群胸部CT观察心脏的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 儿童进行胸部CT检查时,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因为儿童对辐射更为敏感,在进行胸部CT检查以观察心脏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精准调整扫描参数,尽量减少辐射暴露。同时,儿童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安静不动,可能需要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配合检查,以确保图像质量。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冠心病、肺气肿等。在进行胸部CT检查观察心脏时,要考虑到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以及检查可能对身体的影响。例如,对于合并肺气肿的老年患者,胸部CT观察心脏时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辨别心脏结构与周围肺组织的影像,同时要注意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呼吸配合情况,因为呼吸运动可能会影响图像质量。并且,老年患者在检查后要注意休息,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史的人群,进行胸部CT检查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CT检查是在强辐射环境下进行,虽然现代心脏起搏器多为抗干扰型,但仍有可能受到CT扫描的影响。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心脏起搏器的类型等相关信息,由医生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必要时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或选择其他更合适的检查方法来观察心脏情况。

    2025-09-30 12:02:09
  • 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

    低钾血症会引起心肌电生理改变,如细胞膜对钾通透性降低致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兴奋性增高等,还影响心肌收缩功能,轻度时收缩力可能增强,严重时减弱;对不同人群影响有差异,儿童更易出现严重心肌电生理紊乱等,成年人长期低钾会增加心脏疾病风险,老年人易现严重心律失常等;从分子水平看,影响心肌细胞膜上钾、钠、钙通道等功能,导致心肌电生理和收缩功能变化。 一、心肌电生理改变 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降低,细胞内钾外流减少,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处于去极化状态,心肌兴奋性增高。随着血钾进一步降低,心肌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显著降低,除极时钠内流减慢,0期除极速度减慢、幅度减小,传导性降低。严重低钾时,心肌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极度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室颤等。 二、心肌收缩功能变化 低钾血症可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轻度低钾时,心肌收缩力可能增强,这是因为低钾时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增加,钙内流增多,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加强。但严重低钾时,心肌收缩力减弱,这是由于低钾影响了心肌细胞内糖代谢,使ATP生成减少,同时影响了心肌细胞的能量利用,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例如,动物实验显示,低钾状态下心肌细胞的肌浆网摄取钙、释放钙的功能异常,影响了心肌的收缩过程。 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儿童的心肌细胞对钾离子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低钾时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肌电生理紊乱情况。而且儿童的心肌收缩功能受低钾影响时,可能会影响其心功能,导致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低钾血症的儿童,心肌的电生理和收缩功能异常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成年人:成年人的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但长期低钾血症也会对心肌产生慢性损害。例如长期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导致钾丢失过多的成年人,长期低钾会逐渐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收缩功能,增加患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退变,低钾血症对其心肌的影响更为复杂。老年人的心肌细胞对钾的调节能力下降,低钾时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且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可能会加重其原有的心功能不全状况。例如,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钾血症时,心肌的电生理紊乱和收缩功能障碍会使心力衰竭症状加重,预后变差。 四、相关机制的分子基础 从分子水平来看,低钾血症影响心肌细胞膜上的钾通道、钠通道和钙通道等离子通道的功能。钾通道功能异常导致钾外流改变,进而影响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时程等。钠通道功能改变影响心肌细胞的除极和传导,钙通道功能异常则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例如,研究发现低钾血症可使心肌细胞膜上钾通道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心肌电生理和收缩功能的一系列变化。

    2025-09-30 12:00:56
  • 左右两侧胳膊血压差距大的原因

    左右两侧胳膊血压差距大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解剖结构差异使左右上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别;血管病变中动脉粥样硬化因年龄等因素致一侧血管狭窄影响血流,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上肢动脉致供血不足;测量因素里测量方法不当及血压计误差会致结果不准确;其他因素如生活方式影响及病史也可能参与,发现差距大需及时就医评估并针对原因处理。 血管病变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如果一侧上肢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硬化程度不同会影响血流。例如,一侧上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通过时阻力增大,那么在测量血压时,该侧胳膊的血压可能会低于另一侧正常血管的胳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年龄增长、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升高,所以老年人出现左右胳膊血压差距大的情况相对更多见。 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是一种主要累及大动脉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若累及上肢动脉,会导致一侧上肢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两侧胳膊血压明显差异。这种疾病在年轻女性中相对多见,发病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测量因素 测量方法不当:测量血压时,袖带的位置、松紧度以及测量时的姿势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如果测量时一侧胳膊的袖带位置放置不准确,比如过松或过紧,或者测量时胳膊的姿势不正确,如下垂等,都可能导致测量出的血压值不准确,造成左右胳膊血压差距大的假象。不同性别在测量时可能由于上肢肌肉发达程度等不同,若测量方法不规范,更容易出现误差。例如,女性上肢肌肉相对较少,袖带放置不当对血压测量结果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血压计误差:血压计本身的故障或不准确也会导致左右胳膊血压测量值差异。比如血压计的袖带漏气、压力表不准确等情况,会使测量出的血压值偏离真实值,从而让两侧胳膊的血压看起来差距较大。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使用不准确的血压计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因素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参与其中。例如,一侧上肢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可能影响该侧上肢的血液循环。长期吸烟的人群,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功能,若两侧上肢血管受损程度不同,也会导致血压差异。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吸烟者、长期缺乏运动者等,出现左右胳膊血压差距大的风险可能不同。 病史影响:有一侧上肢曾受过外伤的人群,可能导致该侧上肢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进而影响血压测量。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冠心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血液循环,间接导致左右胳膊血压出现差异。有上肢外伤病史或其他相关全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仔细地评估左右胳膊血压差异的原因。 当发现左右两侧胳膊血压差距较大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血管检查等相关评估,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测量因素导致的,应规范测量方法;如果是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的,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025-09-30 12:00: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