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肝胆胰外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对腹腔镜及胆道镜、保胆取石 等微创治疗积累着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咸国哲,医学博士 承担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和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韩国延世大学severance医院Fellowship研修一年。展开
个人擅长
肝胆胰外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对腹腔镜及胆道镜、保胆取石 等微创治疗积累着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原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向腔内突起或隆起的一类局限性病变的总称。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饮食因素 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尤其是缺乏早餐,容易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沉积在胆囊壁上,形成胆固醇样息肉。 2.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胆汁分泌,造成结石形成,诱发胆囊息肉。 3.慢性疾病 胆囊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能导致局部形成瘢痕或胆囊功能障碍,进而形成胆囊息肉。 4.代谢异常 胆固醇代谢障碍、高脂血症等也可能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生有关。

    2025-04-01 14:30:32
  • 多发肝囊肿需要治疗吗

    多发肝囊肿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首先,对于无症状、囊肿较小且不影响肝功能的多发肝囊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这类囊肿多为先天性,生长缓慢,且恶变几率极低。然而,对于囊肿较大、有症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或囊肿压迫胆管导致黄疸等情况,则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囊肿穿刺抽液、囊肿开窗引流术以及肝部分切除术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总之,多发肝囊肿的治疗应个体化,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2025-04-01 14:30:32
  • 肝囊肿多大正常

    肝囊肿的大小并非固定不变,其正常范围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肝囊肿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下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且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当肝囊肿的直径超过10厘米时,可能会开始对肝脏和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右上腹胀痛、消化不良等。 肝囊肿的大小并非唯一的判断标准,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囊肿类型、囊肿数量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因此,在发现肝囊肿时,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4-01 14:30:31
  • 肝结节吃什么散结

    肝结节患者可以尝试食用一些具有疏肝散结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藻、昆布、夏枯草、蒲公英等,但请注意,食物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治疗。 海带、海藻和昆布等海产品,以及夏枯草、蒲公英等中草药,都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散结作用,有助于改善肝结节的症状。然而,这些食物和中草药的效果因人而异,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肝结节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5-04-01 14:30:30
  •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良性的吗

    胆囊息肉样病变并不一定都是良性的,虽然多数为非肿瘤性病变,但仍存在恶性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的总称,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大。 虽然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则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 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B超检查胆囊时发现。少数病人可能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极少数可能引发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 当胆囊息肉小于1cm且无症状时,通常采取观察治疗;当息肉大于1cm或出现临床症状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预防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慢性炎症的反复刺激。

    2025-04-01 14:30: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