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胸腔镜下食管癌、肺癌、贲门癌、纵隔肿瘤及气胸的微创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山东泰安人,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医术精湛,平易近人;认真负责,手术治愈率高!擅长胸腔镜下食管癌、肺癌、贲门癌、纵隔肿瘤及气胸的微创手术治疗。2014-2015年在世界著名医学中心,美国Duke University Hospital学习深造。师从世界著名胸腔镜专家Thomas A. D’Amico,系统学习肺癌、食管癌的微创治疗,尤其胸腔镜下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可达到术后早进食,快速康复的效果。展开
个人擅长
胸腔镜下食管癌、肺癌、贲门癌、纵隔肿瘤及气胸的微创手术治疗。展开
  • 气胸微创手术后遗症

    气胸微创手术存在多种后遗症,包括肺复张后肺水肿(多在术后数小时内出现,年龄大、术前肺功能差或气胸持续时间长的患者易发生,影响呼吸功能)、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污染、术后引流不畅等有关,有基础病或糖尿病病史者风险高,影响恢复)、支气管胸膜瘘(少见,与支气管残端处理不当等有关,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复发(与基础病因未除及生活方式不当有关,再次出现相关症状需再次治疗)、胸膜粘连及胸痛(常见,由手术创伤致胸膜炎症反应引起,影响呼吸和日常活动)。 一、肺复张后肺水肿 发生情况:多在术后数小时内出现,可能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年龄较大、术前肺功能较差或气胸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相对更易发生。例如,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发生肺复张后肺水肿的风险高于中青年患者。 表现及影响: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延长住院时间,对生活方式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指标等。 二、胸腔感染 发生因素:与手术操作污染、术后引流不畅等有关。有基础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胸腔感染的风险增加。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伤口及胸腔感染的概率会升高。 表现及影响:表现为发热、胸痛、胸腔引流液异常等,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导致感染扩散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等处理。 三、支气管胸膜瘘 发生情况:较为少见,但术后可能发生。与手术中支气管残端处理不当等有关。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肺大疱位置特殊等情况的患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表现及影响:患者可出现发热、刺激性咳嗽、从胸腔引流管咳出气体等,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需要再次干预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康复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四、复发 发生因素:与基础病因未彻底去除有关,如肺大疱遗漏、患者自身肺组织存在潜在病变等。生活方式上,术后过早剧烈运动、吸烟等也可能增加复发风险。例如,有多个肺大疱的患者相比单个肺大疱患者,复发概率更高;吸烟的气胸患者术后复发概率高于不吸烟患者。 表现及影响:患者再次出现气胸相关症状,如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需要再次接受治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计划,需要患者在术后注意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复发可能。 五、胸膜粘连及胸痛 发生情况:较为常见,是由于手术创伤引起胸膜炎症反应导致。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能发生,但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来说,术后恢复过程中胸膜粘连的程度不同,胸痛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表现及影响:患者可能出现胸部隐痛、牵拉痛等,在活动、深呼吸时加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日常活动,对生活方式产生一定限制,如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和缓解这种胸痛症状。

    2025-10-17 13:04:21
  • 肺微结节是怎么回事

    肺微结节是肺部直径≤5毫米的类圆形小病灶,分实性和部分实性。实性肺微结节成因与既往感染、职业暴露等有关,受年龄、性别影响不特异,吸烟、污染及基础病史等有影响;部分实性肺微结节需警惕早期肺癌,成因与异常细胞增生等有关,年龄、性别影响非特异,吸烟、辐射及家族史等有影响,发现后医生会据特征定期随访。 实性肺微结节 成因:可能与既往肺部感染(如肺炎治愈后遗留的纤维瘢痕等)有关,比如曾经患过肺炎,炎症修复后可能形成实性的微结节;也可能与职业暴露有关,长期接触某些粉尘等物质,如石棉工人,肺部可能出现实性微结节。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对于儿童来说,相对成人患感染性因素导致实性微结节的可能性相对低一些,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若儿童有过特殊病原体感染史也可能出现;老年人则可能因慢性炎症、肺组织退行性变等因素更容易出现。 性别因素: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差异会显著影响实性肺微结节的形成,但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等,身体免疫等状态变化可能会对肺部微结节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不特异。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肺部细胞,增加肺部微结节形成的风险;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吸入的污染物会刺激肺部,也可能促使肺微结节形成。 病史:有肺部基础疾病史的人,如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在结核治愈后可能遗留实性微结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紊乱可能影响肺部,导致肺微结节出现。 部分实性肺微结节 成因:部分实性肺微结节需要高度警惕,因为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现,比如腺癌等。其形成可能与肺部的异常细胞增生等有关,异常细胞生长导致肺部出现部分实性的病灶。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肺部细胞发生恶变等异常改变的几率相对增加,所以老年人发现部分实性肺微结节时更需重视;儿童出现部分实性肺微结节相对罕见,但也不能忽视,若有相关家族遗传等特殊情况也可能出现。 性别因素:同样没有明确的性别差异导致部分实性肺微结节的特异性因素,但女性在激素水平变化等情况下,肺部细胞的反应可能与男性有一定不同,但这不是导致部分实性肺微结节的关键因素。 生活方式: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会显著增加肺部出现部分实性肺微结节尤其是肺癌相关部分实性微结节的风险;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等也可能增加风险,比如长期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 病史: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患部分实性肺微结节且为恶性的风险相对较高;有肺部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转移至肺部形成微结节的情况也可能存在。 一般发现肺微结节后,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如对于部分实性肺微结节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以判断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等情况。

    2025-10-17 13:04:02
  • 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怎么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体位、吸氧)、病因治疗(放疗针对小细胞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用于小细胞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针对有特定驱动基因变异患者、少数有指征者手术)及对症支持治疗(利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水肿等,同时需注意不同人群治疗的差异及相关监测)。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体位:患者需多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这样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因为重力作用可使部分血液回流减少,缓解上腔静脉受压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半卧位或坐位能让呼吸更顺畅,减轻上腔静脉回流障碍带来的不适。 2.吸氧:给予吸氧治疗,可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尤其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很重要。不同年龄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及时吸氧能保障机体氧供。 二、病因治疗 1.放疗 小细胞肺癌相关:小细胞肺癌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对放疗敏感,通过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解除对上腔静脉的压迫。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放疗剂量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放疗需更谨慎评估辐射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可采用放疗,缓解上腔静脉受压症状。要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分期等因素来制定放疗方案。 2.化疗 小细胞肺癌:化疗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使肿瘤缩小,解除上腔静脉压迫。不同性别患者对化疗药物的代谢等可能有差异,需个体化考虑化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合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也可作为治疗选择,根据患者的基因状态等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及方案,比如有驱动基因变异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靶向治疗等,但这里主要说化疗对解除上腔静脉压迫的作用。 3.靶向治疗:如果肺癌患者存在特定的驱动基因变异,如EGFR突变、ALK融合等,可使用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能针对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从而缓解上腔静脉综合征。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剂量调整等,比如儿童患者使用靶向药物需谨慎评估安全性。 4.手术治疗:对于少数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如肿瘤局限且能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同时解除上腔静脉压迫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三、对症支持治疗 1.利尿:可使用利尿剂减轻上腔静脉综合征导致的水肿等情况,如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但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电解质平衡调节能力不同,儿童使用利尿剂需密切关注血钠等电解质水平,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 2.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肿瘤周围水肿等,如地塞米松等。但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权衡利弊,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比如有糖尿病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注意血糖监测等。

    2025-10-17 13:03:21
  • 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是什么

    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是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且能纳入一个放射治疗野内、无明显远处转移证据。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相关,病理特征是癌细胞小、生长快、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有局部和全身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模式,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治疗需考虑其自身特点调整方案。 发病特点 年龄与性别:小细胞肺癌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相对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吸烟等因素相关,吸烟是小细胞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增加肺部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尤其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生风险。 病理特征:在显微镜下,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体积较小,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染色深,细胞核大,核仁不明显,细胞排列紧密。其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较早可出现转移。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等症状;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等表现,这是由于肿瘤占据肺部空间,影响了肺的正常通气功能。 全身症状:由于肿瘤的消耗以及副瘤综合征等因素,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发热等表现,但发热一般多为低热。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情况,还能发现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等;PET-CT检查对于判断肿瘤的全身转移情况有重要价值,能够发现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的微小转移灶。 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小细胞肺癌的金标准,能够明确肿瘤的细胞类型等病理特征,从而确定是局限性还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局限性小细胞肺癌通常采用以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等的综合治疗模式。化疗是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杀灭肿瘤细胞。放疗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可以起到局部控制肿瘤的作用,能够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对于部分符合手术指征的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也可能是治疗手段之一,但相对来说手术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不如非小细胞肺癌广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因为化疗等治疗可能会对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造成一定影响,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儿童患者:儿童局限性小细胞肺癌非常罕见,若儿童确诊为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骨骼发育、生殖系统等产生影响,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等。

    2025-10-17 13:03:00
  • 周围型肺癌3cm可以切除吗

    周围型肺癌3cm能否切除需综合肿瘤、患者身体状况、手术技术及多学科评估等多方面因素判断,若患者综合条件允许且无明显禁忌证,有手术切除机会,需经严格全面评估确定。肿瘤因素中肿瘤分期及位置影响,患者身体状况包含年龄、心肺功能、全身健康状况等,手术技术及多学科评估也起作用。 一、肿瘤因素 1.肿瘤分期 若肿瘤仅局限于肺内,没有远处转移,属于早期周围型肺癌范畴,有切除的可能性。例如通过胸部CT等检查未发现纵隔、远处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转移时,有手术切除的基础条件。 2.肿瘤位置 如果肿瘤位于肺的周边部位,手术相对容易完整切除,对肺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肿瘤靠近大血管、重要气管等结构,手术切除难度会增大,需要评估切除的可行性及风险。比如肿瘤紧邻肺动脉主干,手术中完整切除肿瘤且保留足够肺组织保证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是需要重点考量的。 二、患者身体状况因素 1.年龄 对于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好,能够更好地承受手术创伤,在满足手术指征时更有可能耐受手术切除。而老年患者需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若心肺功能较差,如存在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功能不全等,手术风险会增加,需要综合评估能否耐受手术。例如老年患者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功能差,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此时需谨慎评估手术切除的必要性。 2.心肺功能 良好的心肺功能是能够耐受手术切除的重要前提。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心脏超声等评估。如患者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肺功能指标较好,心脏射血分数正常等,更适合手术切除。若患者肺功能极差,一氧化碳弥散量严重降低,即使肿瘤3cm,也可能无法耐受手术切除。 3.全身健康状况 患者是否存在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若患者合并严重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增高,会影响手术预后,此时需在病情允许范围内评估能否手术。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伤口愈合可能受到影响,增加手术相关感染风险。 三、手术技术及多学科评估因素 1.手术技术 目前胸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发展,对于周围型肺癌3cm的切除提供了更多选择,相对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这也依赖于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有经验的胸外科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进行肿瘤切除,减少手术并发症。 2.多学科评估 通常需要胸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会诊评估。例如肿瘤科医生可以从肿瘤治疗的整体策略角度提供意见,影像科医生能更准确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综合多学科意见来决定是否能够进行手术切除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一般来说,周围型肺癌3cm时,若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条件允许,没有明显手术禁忌证,是有手术切除机会的,但需要经过严格全面的评估来确定。

    2025-10-17 13:02: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