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胸腔镜下食管癌、肺癌、贲门癌、纵隔肿瘤及气胸的微创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山东泰安人,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医术精湛,平易近人;认真负责,手术治愈率高!擅长胸腔镜下食管癌、肺癌、贲门癌、纵隔肿瘤及气胸的微创手术治疗。2014-2015年在世界著名医学中心,美国Duke University Hospital学习深造。师从世界著名胸腔镜专家Thomas A. D’Amico,系统学习肺癌、食管癌的微创治疗,尤其胸腔镜下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可达到术后早进食,快速康复的效果。展开
个人擅长
胸腔镜下食管癌、肺癌、贲门癌、纵隔肿瘤及气胸的微创手术治疗。展开
  • 胸痛背痛是肺癌吗

    胸痛背痛不一定是肺癌所致,非肺癌相关原因有肌肉骨骼因素(中老年人、女性更年期后易出现,与姿势、生活方式有关)、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与年龄、病史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胸膜炎等,与年龄、感染有关);肺癌相关的胸痛背痛多见于长期吸烟的40岁以上人群,肿瘤侵犯胸壁、胸膜时疼痛有特点,还伴咳嗽、消瘦等症状,需结合病史、症状及胸部X线、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 一、非肺癌相关的胸痛背痛原因 1.肌肉骨骼因素 年龄与性别影响:中老年人由于肌肉、骨骼退变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肌肉劳损。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相关的肌肉骨骼疼痛。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胸背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胸背部肌肉筋膜炎,出现胸痛背痛,这种疼痛通常与特定的姿势有关,改变姿势或休息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缺乏运动、不良的坐姿站姿等生活方式问题,会使胸背部肌肉力量不平衡,增加胸背痛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弯腰驼背的人,胸背部肌肉持续处于异常受力状态,容易出现疼痛。 2.心血管系统疾病 年龄与病史影响: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心绞痛可表现为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等,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也会出现剧烈胸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常伴有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3.呼吸系统疾病 年龄与感染因素:肺炎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肺炎患者除了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外,也可能出现胸痛背痛,疼痛与呼吸运动相关,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胸膜炎也会引起胸痛背痛,多为单侧胸痛,可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胸腔积液较多时胸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会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二、肺癌相关的胸痛背痛特点 1.肺癌的一般特征 年龄与吸烟史影响:肺癌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人群,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肺癌引起的胸痛背痛往往是由于肿瘤侵犯胸壁、胸膜等结构。肿瘤侵犯胸壁时,疼痛多为持续性的局部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侵犯胸膜时,可引起胸膜性疼痛,疼痛与呼吸相关,也可能出现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伴随症状:肺癌患者除了胸痛背痛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消瘦、乏力等症状。如果肿瘤压迫大气道,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要明确胸痛背痛是否为肺癌引起,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症状特点,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CT、肿瘤标志物检查等。胸部CT是筛查肺癌的重要手段,可以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等异常情况,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但需要综合多种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2025-10-17 12:58:32
  • 左边胸疼

    左边胸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脏疾病、肺部问题、骨骼肌肉问题、消化系统问题和心理因素等。如果胸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1.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问题可能导致左边胸痛。此外,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胸痛。如果胸痛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建议:如果您有心脏病史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应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以确定胸痛的原因。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左边胸痛可能是严重心脏问题的信号,应特别关注。 2.肺部问题:肺炎、肺栓塞、气胸等肺部疾病也可能引起左边胸痛。此外,胸膜炎、肋软骨炎等也可能导致胸痛。 就医建议:如果胸痛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胸部X光、CT等检查,以确定肺部问题的原因。 特殊人群: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更容易出现肺部问题引起的胸痛。此外,孕妇和长期卧床的人也需要特别注意肺部问题。 3.骨骼肌肉问题: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炎、肌肉劳损等骨骼肌肉问题也可能导致左边胸痛。 就医建议:如果胸痛是由于外伤或剧烈运动引起的,可以先休息观察。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X光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骼肌肉问题的程度。 特殊人群: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以及长期保持同一姿势的人更容易出现骨骼肌肉问题引起的胸痛。 4.消化系统问题:胃溃疡、食管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左边胸痛。 就医建议:如果胸痛与进食、饮酒、劳累等因素有关,应考虑消化系统问题。医生可能会进行胃镜、肠镜、腹部超声等检查,以确定消化系统问题的原因。 特殊人群: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的人、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以及酗酒者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引起的胸痛。 5.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胸痛,这种胸痛通常与情绪变化有关。 就医建议:如果胸痛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在压力、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可考虑咨询心理医生或心理治疗师。 特殊人群:年轻人、性格内向的人以及有心理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总之,左边胸痛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症状,也可能是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引起的。如果胸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就医之前,可以先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记录胸痛的特点和发生的时间、频率等信息,以便向医生提供更详细的病史。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胸痛的发生。

    2025-10-17 12:57:36
  • 肺癌肿瘤热怎么办

    肺癌肿瘤热常见,多为低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非药物干预,优先非药物干预,特殊人群用药需注意,积极治疗肺癌原发病可从根本改善肿瘤热,需综合患者情况处理肿瘤热。 一、明确肺癌肿瘤热的定义与特点 肺癌肿瘤热是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热物质引起的发热,一般体温多在38℃左右,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低热。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物理降温 1.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对于儿童,可使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拭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对于成年人,除了上述部位擦拭外,还可使用冰袋裹上毛巾放置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但要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冻伤。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空气流通良好,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有助于体温的调节。 (二)补充水分 1.各年龄段均需重视:鼓励患者多饮水,尤其是肺癌患者,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机体代谢,帮助散热。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防止一次性饮水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可维持在1500-2000ml左右,可选择白开水、淡盐水等。 三、药物干预相关原则 1.优先非药物干预:对于肺癌肿瘤热,首先应尝试非药物干预措施,当非药物干预不能有效控制体温且患者因发热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药物降温,但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退热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的某些成分,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儿童专用的退热制剂,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在使用药物降温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果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使用药物降温时要考虑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比如某些退热药物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等情况,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用药。 四、针对肺癌本身的治疗对肿瘤热的影响 积极治疗肺癌原发病是从根本上解决肿瘤热的关键。例如,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等手段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肿瘤组织坏死,从而减少致热物质的释放,从源头上改善肿瘤热的状况。但在治疗肺癌原发病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身体一般情况、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因为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不同,也可能会间接影响体温的变化。 总之,对于肺癌肿瘤热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非药物干预与必要时的药物干预相结合,并积极治疗肺癌原发病,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2025-10-17 12:57:18
  • 肺癌血常规能看出来吗

    肺癌单纯依靠血常规不能直接确诊,但血常规检查可提供辅助信息,如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可能与肿瘤消耗等有关,白细胞计数可能因感染或肿瘤影响而异常,血小板也可能出现增多或减少情况,血常规是肺癌诊疗中的辅助手段,需结合症状、影像学、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活检综合判断。 一、血常规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部分肺癌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RBC)降低、血红蛋白(Hb)浓度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肿瘤消耗、慢性失血(如肿瘤侵犯血管导致少量出血)、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例如,有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体力和生活质量。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来说,正常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范围有所差异。一般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范围约(4.0-5.5)×1012/L,血红蛋白约120-160g/L;成年女性红细胞正常范围约(3.5-5.0)×1012/L,血红蛋白约110-150g/L。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结合肺癌患者的病情,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与肿瘤相关。 2.白细胞 肺癌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升高或降低。当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升高。例如,肺部感染是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时血常规会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而肿瘤本身也可能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肺癌患者,其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感染风险等因素会影响白细胞的变化情况。有吸烟史的肺癌患者,由于烟草对呼吸道和免疫系统的损害,更容易合并感染,从而在血常规上表现出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异常。 3.血小板 部分肺癌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或减少的情况。血小板增多可能与肿瘤释放一些促血小板生成物质有关;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骨髓抑制(如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等)、免疫因素等有关。对于有基础病史的肺癌患者,如本身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血小板的异常变化需要更加谨慎地分析,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干扰血常规中血小板指标与肺癌病情之间的判断。 二、血常规在肺癌诊疗中的辅助价值 血常规检查只是肺癌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一项辅助检查手段。医生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等)、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等)以及病理活检等综合判断是否患有肺癌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例如,胸部CT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而病理活检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血常规则是从血液学角度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治疗方案等。 总之,血常规不能单独用于诊断肺癌,但可以为肺癌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线索,在肺癌的综合诊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2025-10-17 12:57:00
  • 胸腔穿刺置管术怎么做

    胸腔穿刺置管术操作前需准备患者和物品,操作时分局部麻醉、穿刺置管步骤,操作后要观察患者情况和记录引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掌握穿刺深度、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包括患者准备、物品准备、局部麻醉、穿刺置管、操作后观察及注意事项等关键内容。 一、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胸腔穿刺置管术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对于儿童患者,要以温和的方式进行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尤其是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 患者需取坐位或半卧位,暴露穿刺部位,通常选择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处进行穿刺,一般常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 2.物品准备 准备胸腔穿刺包,内含穿刺针、血管钳、纱布、洞巾、注射器等,还需准备无菌手套、利多卡因等局麻药。 二、操作步骤 1.局部麻醉 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要足够大。然后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从皮肤至胸膜壁层逐层注射,确保麻醉充分。在儿童患者操作时,要精准控制局麻药的用量,避免过量。 2.穿刺置管 用血管钳夹住穿刺针后的胶皮管,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缓慢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腔。 接上注射器,抽取胸腔积液,首次抽液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宜超过1000ml。若为气胸患者,穿刺抽气时,第一次抽气量不宜超过1000ml。 抽液或抽气完毕后,经穿刺针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沿导丝扩大皮肤切口,再沿导丝将引流管置入胸腔内,然后退出导丝,固定引流管,连接引流装置。 三、操作后处理 1.观察患者情况 操作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对于儿童患者,要更频繁地观察其呼吸状态,因为儿童对胸腔内液体或气体变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2.记录引流情况 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如果是胸腔积液,要关注积液的变化趋势,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引流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整个操作过程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发生胸腔感染。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者,都要确保操作环境和器械的无菌状态。 2.掌握穿刺深度 穿刺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进针深度,避免损伤肺组织等重要结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胸廓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精准控制进针深度。 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儿童患者,一旦出现异常表现,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025-10-17 12:56: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