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光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肝胆胰系统疾病,对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的诊断、可切除性预测、术前综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熟练掌握肝胆外科微创技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亚光,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擅长治疗肝胆胰系统疾病,对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的诊断、可切除性预测、特别是黄疸和肝癌的手术和综合治疗有较多经验.熟练掌握肝胆外科微创技术和腹腔镜下肝胆胰常见手术。展开
个人擅长
肝胆胰系统疾病,对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的诊断、可切除性预测、术前综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有较高的造诣,熟练掌握肝胆外科微创技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展开
  • 胆道堵塞应该使用何种药物疏通

    针对胆固醇性胆道结石致胆道堵塞的熊去氧胆酸需胆囊功能良好等特定条件且经医生评估以溶解结石,胆道堵塞合并细菌感染时用头孢菌素类等抗感染药要依病原菌药敏精准选择,儿童胆道堵塞需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或温和方式,孕妇胆道堵塞用药需产科和儿科医生共同评估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方案。 一、溶石类药物 对于胆固醇性胆道结石导致的胆道堵塞,熊去氧胆酸可发挥一定作用,其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并增加胆汁中胆固醇排泄,使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情况改善,有助于溶解胆固醇结石,但需胆囊功能良好且结石直径≤2cm等特定条件,且需在医生评估下使用。 二、抗感染药物 当胆道堵塞合并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感染药物。例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等,可针对常见的胆道感染病原菌发挥抗菌作用,控制感染状况,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但用药需依据病原菌药敏结果精准选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胆道堵塞时应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或温和的治疗方式;孕妇出现胆道堵塞时,药物选择需充分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应在产科和儿科医生共同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及治疗方案,以保障母婴安全。

    2025-09-17 12:30:56
  • 胆结节是怎么回事

    胆囊结节在临床上也被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主要由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等因素引发。胆囊结节指的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起或隆起的病变,存在良性和恶性之分。 一、不良生活习惯方面: 1.患者若有吸烟、酗酒、三餐饮食不规律、偏好高油高脂饮食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致使胆囊功能下降,胆汁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胆汁成分改变,异常胆汁会对胆囊黏膜产生刺激,引起黏膜的反应性增生,从而在胆囊腔内形成单发或多发的增生性结节。 二、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方面: 1.当患者患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时,结石与黏膜反复摩擦,或者胆囊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黏膜破损。在黏膜修复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炎性息肉,进而引发胆囊结节。 为了有效预防胆囊结节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要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并且要做到戒烟、戒酒,保持三餐规律。同时,若出现了胆囊结节,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定期复查,并严格按照医嘱选择手术、放化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 总结:胆囊结节的产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和胆囊疾病相关,预防上需注重生活和饮食调整,出现结节后要遵医嘱处理。

    2025-09-17 12:29:48
  • 如何治疗息肉胆囊

    对于无症状且直径≤1厘米的胆囊息肉定期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每6-12个月复查观察变化,若患者年龄大或有胆囊癌高危因素需更密切监测,当息肉直径>1厘米、合并胆囊结石、位于胆囊颈部、短期内明显增大、伴有相关症状且经评估与息肉相关、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等时考虑手术,手术主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依据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手术方式。 一、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且直径≤1厘米的胆囊息肉,需定期行腹部超声检查监测,一般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等变化。需综合患者年龄、基础病史等因素,若患者年龄较大或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如息肉直径>1厘米、单发、基底宽、短期内迅速增大等),则需更密切监测。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胆囊息肉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息肉直径>1厘米;合并胆囊结石;位于胆囊颈部;短期内明显增大;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状且经评估与息肉相关;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等。 2.手术方式 主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此为常用微创方法,相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需依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方式,如老年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等耐受情况,女性患者要综合考量手术对身体外观及后续生活的影响等。

    2025-09-17 12:29:23
  • 胆囊在身体的哪个位置

    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右上腹部,一般可分为胆囊底、胆囊颈、胆囊体和胆囊管四个部分。其在人体内的位置有体表定位点和体内生理结构位置两种。 一、体表定位点: 1.位置: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与内缘下的交点,即右侧肋骨下方与腹直肌的交点。 2.特点:正常人做仰卧起坐时可触及明显腹直肌外缘,该外缘与右方肋骨下交点即为胆囊体表定位点。 3.作用:此部位出现相应症状,如急性胆囊炎时典型的墨菲征阳性会表现为严重触痛,可用于判定是否有胆囊炎及相关病变。 二、体内生理结构的位置: 1.位置:主要位于肝脏下方的胆囊窝,与肝脏紧密相连,同时也是肝脏分为左肝、右肝的中点标志。 2.周边结构:下方是十二指肠。 3.功能:储存由肝脏分泌并经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的胆汁,胆汁在胆囊进行浓缩储存,进食后又从胆囊排出经胆总管到达十二指肠作为消化液消化食物。 4.异常情况:胆管下端梗阻导致胆汁无法排出时,胆囊会明显肿大,可据此在胆囊体表定位点触摸到肿大囊性结构,以判定是否存在相关日常疾病。 总之,胆囊在人体中有着特定的位置和重要的功能,对其位置及相关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对胆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判断。

    2025-09-17 12:27:15
  • 肝疼痛一般在哪个部位

    肝疼痛部位因肝脏病变情况而异,大部分在右上腹,病变局限于肝右叶时疼痛多集中右上腹且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病变累及肝左叶时疼痛可能在左上腹,不同人群肝疼痛表现有差异,儿童、女性特殊时期、长期饮酒及有肝炎病史者需分别注意相应情况。 病变局限于肝脏右叶:疼痛多集中在右上腹,可能会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是因为右膈顶部的腹膜受到刺激,通过膈神经的传导,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例如,当肝右叶的肝癌、肝脓肿等病变时,患者常感到右上腹或右肩部、背部的疼痛。 病变累及肝脏左叶:疼痛可能出现在左上腹,部分患者可能会误以为是胃部疼痛。这是因为肝脏左叶靠近上腹部左侧,病变刺激周围组织时,疼痛定位可能偏向左上腹。比如,肝左叶的胆管细胞癌等病变时,可能出现左上腹的疼痛。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肝疼痛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对于儿童,若有肝区疼痛,需考虑先天性肝胆疾病等可能;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肝区疼痛需排除与生理期相关的其他干扰因素;长期饮酒的人群,肝疼痛要高度警惕酒精性肝病导致的肝脏病变引起的疼痛;有肝炎病史的人群,肝疼痛更要重视,因为可能是病情复发或加重的表现。

    2025-09-17 12:26: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