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婴儿过了多大年龄后不容易吐奶

    婴儿吐奶因消化系统发育未臻完善致贲门括约肌欠成熟松弛、幽门相对紧张致胃内容物易反流,4-6个月起随消化发育吐奶显著减少且合理添糊状泥状辅食助消化成熟降吐奶几率,1岁左右多消化系统成熟基本不易吐奶但仍需秉持正确喂养方式如喂奶后竖抱轻拍背部以维持良好消化契合儿科护理原则。 一、婴儿吐奶的生理机制 婴儿吐奶主要因消化系统发育未臻完善,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欠成熟、较为松弛,而幽门括约肌相对紧张,致胃内食物易反流引发吐奶。随月龄递增,消化系统逐步发育,贲门括约肌功能渐趋成熟,可更好闭合以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二、4-6个月后吐奶情况改善 自4个月左右起,婴儿消化系统渐次发育,贲门括约肌功能逐步完善,吐奶现象显著减少。此阶段合理添加辅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消化系统成熟,进而降低吐奶发生几率。例如,适当引入糊状、泥状辅食,可锻炼婴儿咀嚼及消化功能,协同推动消化系统发育。 三、1岁左右基本不易吐奶 至1岁左右,婴儿消化系统多已发育成熟,贲门与幽门括约肌协调功能基本完备,通常不易再出现明显吐奶状况。需留意个体差异,部分婴儿或因喂养不当等因素略有延迟,但总体而言1岁左右为多数婴儿不易吐奶的常见年龄段。需提示的是,即便1岁左右,仍要秉持正确喂养方式,如喂奶后竖抱轻拍背部以助排气,以此维持良好消化状态,充分契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08-14 15:48:22
  • 一个月宝宝一次性吃奶量125毫升是否合适

    一个月宝宝一次性吃奶量存个体差异125毫升稍高于平均范围需结合宝宝消化情况及生长状况判断若频繁腹胀呕吐或体重增长异常要及时咨询儿科医生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一、一个月宝宝一次性吃奶量125毫升的一般性分析 一个月宝宝的一次性吃奶量存在个体差异,通常一个月婴儿每次喂奶量大致在90~120毫升左右,但部分宝宝可能因自身代谢、食欲等因素略有不同。一般而言,125毫升处于稍高于平均范围的情况,需结合宝宝具体表现综合判断。 二、个体差异与消化考量 1.个体差异影响:不同宝宝的食量受遗传、活动量等因素影响,有些宝宝天生食欲旺盛,一次性摄入125毫升可能是其自身适应的量,但需关注后续消化情况。 2.消化情况观察:若宝宝吃完125毫升后无腹胀、频繁呕吐、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且后续间隔时间适中、体重增长符合生长曲线(一个月宝宝平均每月体重增长约600~1000克),则可能是合适的。若出现腹胀、吐奶频繁等,可能提示摄入过量,需适当调整。 三、温馨提示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吃完奶后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状况。若宝宝频繁出现腹胀、呕吐,或体重增长异常缓慢,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由医生结合宝宝具体健康情况评估奶量是否适宜,并给予个性化建议。同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观察宝宝整体状态,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2025-08-14 15:46:33
  • 川崎病传染吗

    川崎病目前被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川崎病是否具有传染性?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以下是关于川崎病传染性的具体分析: 1.川崎病的传染性: 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川崎病具有传染性。 川崎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2.传播途径: 川崎病不是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的。 虽然川崎病患者的血液中可能存在某些异常物质,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日常接触传播给他人。 3.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加强儿童的营养和锻炼,提高免疫力。 4.诊断和治疗: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一旦确诊,通常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 5.注意事项: 对于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儿童,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川崎病目前被认为不具有传染性。然而,对于任何疾病,都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及时就医治疗。如果你对川崎病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具体的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2025-08-14 15:42:59
  • 小孩子发烧39度不吃药抗很久可以吗

    小孩子体温达三十九度属高热状态,长时间不干预会有引发惊厥等风险且影响机体代谢,非药物降温效果有限难解决长时间高热问题,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体温调节中枢更脆弱,达三十九度应及时经专业医生评估合理干预。 一、长时间高热不干预的风险 小孩子体温达到39℃属于高热状态,长时间不进行干预存在诸多风险。从生理机制来讲,高热可能引发惊厥,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的儿童,惊厥可能导致脑部短暂缺氧等不良影响,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代谢等生理过程,使机体处于高耗氧、高代谢的不良状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恢复。 二、非药物干预的局限性 当孩子体温39℃时,可先尝试非药物干预,例如用温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这种物理降温方式效果相对有限,对于持续处于39℃的高热情况,单纯依靠物理降温往往不能有效将体温降至安全范围,所以仅靠非药物干预难以解决长时间高热的问题。 三、特殊人群的特殊情况 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其体温调节中枢更为脆弱,长时间处于39℃高热状态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比如婴幼儿可能更快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因此对于这类特殊人群,一旦体温达到39℃,绝不能长时间抗着不吃药,应及时采取更有效的医疗干预措施,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合理处理。

    2025-08-14 15:40:15
  • 两个月宝宝的正常奶量及喂奶次数是多少

    两个月宝宝正常每天奶量约六百至八百毫升每次九十至一百二十毫升有个体差异,通常每两至三小时喂一次一天六至八次需依具体需求调整,要观察饱足信号,异常哭闹或体重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应按需喂养考虑个体需求确保健康成长。 一、奶量范围 两个月宝宝的正常奶量一般每天约为600~800毫升,每次喂奶量大致在90~120毫升左右。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宝宝可能单次奶量略多或略少,只要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长正常,均属正常情况。 二、喂奶次数 通常每2~3小时喂一次奶,一天喂奶次数大约为6~8次。不过需依据宝宝的具体需求调整,有的宝宝可能间隔时间稍长或稍短,只要能维持合理的奶量摄入及正常生长发育即可。例如,有的宝宝可能2小时左右需喂一次,而有的宝宝可能3小时左右喂一次,但总体需保证每日总奶量在合理范围内。 三、特殊情况提示 不同宝宝因个体差异(如体重、消化能力等)奶量和喂奶次数会有不同。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的饱足信号,如宝宝吃饱后会自动停止吸吮、表现出满足感等。若宝宝出现异常哭闹(非饥饿因素导致)、体重增长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以排除疾病等其他因素影响。同时,要遵循按需喂养原则,避免机械刻板按照固定次数和奶量喂养,充分考虑宝宝的个体需求来合理调整喂奶安排,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2025-08-14 15:39: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