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小孩患扁桃体炎该如何处理

    需明确扁桃体炎类型区分病毒性与细菌性,一般治疗包括让患儿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调整为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病毒性扁桃体炎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发热时物理降温超38.5℃且不适可遵医嘱用安全退热药物,细菌性扁桃体炎明确细菌感染后遵原则用抗生素,婴幼儿需密切关注体温、精神状态及呼吸等异常表现,有基础疾病儿童要谨慎处理并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影响及观察基础疾病相关症状及时沟通调整方案。 一、病情评估 需明确扁桃体炎类型,区分病毒性扁桃体炎(多由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引起,常具自限性,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发热等,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但无明显脓性分泌物)与细菌性扁桃体炎(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除咽部疼痛、发热外,咽部可见明显脓性分泌物,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一般治疗 1.休息:让患儿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体力消耗,利于身体恢复。 2.多饮水:鼓励患儿多饮用温开水,保持咽喉部湿润,有助于减轻咽部不适,同时促进新陈代谢。 3.饮食调整: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咽部刺激。 三、药物治疗 病毒性扁桃体炎: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发热时可采用温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且患儿出现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安全性较高的退热药物(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细菌性扁桃体炎: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 四、特殊人群提示 婴幼儿:因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及呼吸情况,若出现体温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扁桃体炎时需更加谨慎处理,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安全,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药物。同时,需加强对基础疾病相关症状的观察,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6 12:09:02
  • 三个月的宝宝咳嗽怎么办

    三个月宝宝咳嗽需观察干咳或有痰咳嗽、频率及伴随症状,调整室内湿度与空气流通,适当喂水、调整体位,若出现严重症状或护理后不缓解要及时就医,家长要密切观察细心护理保障宝宝健康。 观察咳嗽频率和伴随症状:留意宝宝每天咳嗽的次数,是偶尔咳嗽几声还是频繁咳嗽。同时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喘息、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吃奶量减少等。如果宝宝咳嗽频繁,或者伴有发热、呼吸急促(表现为呼吸时胸廓起伏明显加快,大于40次/分钟)、精神差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适宜湿度: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宝宝呼吸道,加重咳嗽。例如,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宝宝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受影响,痰液不易排出,咳嗽可能会加重。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让宝宝直接吹冷风。良好的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和刺激物,有利于宝宝呼吸道的恢复。 日常护理 适当多喂水:适量给宝宝喂一些温水,有助于湿润呼吸道,使痰液更容易咳出。但要注意不要一次喂太多,以免引起宝宝呕吐。一般每次喂10-20ml左右,可分多次喂给宝宝。 体位调整:当宝宝咳嗽时,可以将宝宝抱起,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痰液引流,减轻咳嗽症状。比如让宝宝趴在家长的肩膀上,头部略高于胸部,利用重力作用使痰液从气道流出。 及时就医情况 出现严重症状:如果宝宝咳嗽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口唇发紫等情况,必须立即送往医院就诊,这些可能是肺炎、喉炎等严重疾病的表现。 持续不缓解:如果宝宝咳嗽经过以上家庭护理2-3天仍没有改善,甚至咳嗽加重,也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听诊肺部、进行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咳嗽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个月宝宝咳嗽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根据具体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宝宝的健康。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细心,因为三个月宝宝身体各方面还比较脆弱,任何异常情况都需要谨慎对待。

    2025-10-16 12:08:22
  • 婴儿消化不良怎么缓解

    为缓解婴儿消化不良,可从调整饮食结构(乳母或人工喂养婴儿及添加辅食婴儿分别注意事项)、腹部按摩(方法)、改善生活环境与习惯(舒适环境、规律作息)、就医情况(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异常表现时)及特殊人群提示(早产儿、有特殊病史婴儿需谨慎处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人工喂养婴儿:要注意奶粉的冲泡比例,严格按照奶粉说明书进行调配,过浓的奶粉会增加婴儿消化负担。同时,要选择适合婴儿年龄段的奶粉。如果婴儿已经添加辅食,对于6个月-12个月的婴儿,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添加,避免一次性添加过多新的辅食种类,观察婴儿的消化情况,若出现消化不良,可适当减少辅食量或暂停添加新辅食。 腹部按摩 家长可以在婴儿空腹时,以婴儿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这样做可以促进婴儿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按摩时要注意手部温度适宜,不要过凉或过热,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伤害婴儿腹部。 改善生活环境与习惯 营造舒适环境:保持婴儿生活环境温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左右,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婴儿身体机能良好运转,利于消化。 规律作息: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睡眠时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处于调整状态,有利于消化系统的修复和功能正常发挥。婴儿每天需要保证12-16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要为婴儿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就医情况 如果婴儿消化不良症状持续不缓解,如超过1周仍有腹胀、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或者出现发热、精神萎靡、大便带血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如肠道感染等。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早产儿、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特殊病史的婴儿,在缓解消化不良时要更加谨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通常更不成熟,调整饮食和按摩等措施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不当操作加重消化负担;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婴儿,其消化不良的处理需要结合畸形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更专业的医疗干预,家长不能自行随意处理,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缓解措施。

    2025-10-16 12:07:58
  • 小孩脚臭怎么办有知道的吗

    要保持小孩脚部健康需做到:日常用37℃-40℃温水洗脚并擦干,选透气性好的鞋和吸汗棉质袜且每天更换;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保证适当活动后清洁脚部及充足休息;若脚臭持续不改善且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勿自行盲目用药。 一、保持脚部清洁 日常清洗:每天用温水给小孩洗脚,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37℃-40℃为宜,因为合适的水温能温和清洁脚部皮肤,又不会对小孩娇嫩的皮肤造成刺激。要仔细清洗脚趾缝等容易藏污纳垢的部位,清除汗液、灰尘和细菌等。例如,每晚让小孩将双脚浸泡在温水中几分钟,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选择合适的鞋袜: 鞋子:给小孩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如棉质、网面材质的鞋子。网面材质的鞋子可以让脚部空气流通,减少汗液在鞋内积聚。避免让小孩长时间穿不透气的皮鞋等。比如,运动鞋中的部分网面款式就比较适合小孩日常活动穿着。 袜子:穿吸汗性好的棉质袜子,棉质袜子能够有效吸收脚部汗液,保持脚部干燥。每天更换袜子,如果小孩活动量大、出汗多,更要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滋生。 二、注意生活习惯 饮食方面:小孩的饮食要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胡萝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橙子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皮肤黏膜的健康,对脚部皮肤的状态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能会加重小孩身体的代谢负担,间接影响脚部皮肤情况。 活动与休息:让小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后及时清洁脚部。保证小孩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对皮肤健康也有好处。比如,小孩玩耍后回到家,应尽快清洗脚部并更换干爽的袜子和鞋子。 三、就医情况 如果小孩脚臭情况持续不改善,甚至伴有脚部瘙痒、脱皮、发红等异常症状,可能是由真菌感染等疾病引起,这时候需要及时带小孩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处理,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尤其是避免让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比如进行真菌检测等明确病因后,可能会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等进行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

    2025-10-16 12:06:26
  • 小儿高烧不退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高烧不退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暑、脱水等。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情况,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护理预防。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链球菌等引起的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患儿除了高热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状。细菌感染人体后,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激活机体的炎症介质,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退。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也是小儿高烧不退的常见原因之一。支原体感染后,患儿多表现为长期高热,可持续2~3周,体温在38℃~40℃之间,可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一系列症状。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除了高烧不退外,还可能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 恶性肿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小儿高烧不退。白血病患儿除了发热外,还可能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恶性肿瘤细胞会释放异常物质,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体温调节,从而引起发热。 中暑: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小儿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就容易发生中暑,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皮肤干燥、口渴、乏力等症状。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高温环境下,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脱水:严重脱水时也可能出现高烧不退的现象,多伴有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表现。小儿水分丢失过多,如腹泻、呕吐等情况导致脱水后,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体温调节。 小儿高烧不退原因较多,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情况,若发现小儿高烧不退,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小儿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或寒冷环境中,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等情况的出现。

    2025-10-16 12:04: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