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哺乳期妈妈拉肚子宝宝也会拉吗

    哺乳期妈妈拉肚子宝宝可能也会拉,原因包括乳汁传递感染因素及喂养等间接因素,妈妈要注意休息、补水、谨慎用药,宝宝要密切观察状态、护理臀部,纯母乳喂养宝宝妈妈需调整饮食,异常及时就医。 直接通过乳汁传递相关因素:若妈妈拉肚子是因感染性因素,比如感染了某些肠道病原体,如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病原体可能会在妈妈体内产生一些代谢产物或直接存在于乳汁中,宝宝食用含有这些病原体或相关物质的乳汁后,就容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泻。例如有研究表明,当妈妈感染轮状病毒时,宝宝通过乳汁接触病毒后发生轮状病毒肠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间接通过喂养方式及环境等因素:妈妈拉肚子期间,身体状态可能会影响自身的饮食和精神等,进而间接影响对宝宝的喂养。比如妈妈因拉肚子身体不适,可能会影响乳汁分泌量或乳汁成分,或者妈妈在照顾宝宝时的精神状态等也可能间接地让宝宝受到影响。而且在喂养过程中,妈妈与宝宝的密切接触,也可能使宝宝接触到导致妈妈拉肚子的相关病原体等,增加宝宝腹泻的几率。 应对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 妈妈方面:妈妈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因为脱水可能会影响乳汁质量等。如果是感染性腹泻,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处理,但要注意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宝宝,所以用药需谨慎,务必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 宝宝方面: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腹泻次数、大便性状等。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腹泻次数频繁、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了脱水或其他较为严重的问题,需及时带宝宝就医。同时,要注意宝宝的臀部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红臀等情况。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拉肚子期间一般仍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妈妈需注意自身饮食的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对于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具的清洁消毒等。 哺乳期妈妈出现拉肚子情况时,需重视对宝宝的观察和自身的合理处理,以最大程度保障宝宝的健康,若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2025-10-17 11:12:41
  • 每天只睡六个小时

    每天只睡六个小时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包括短期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反应能力下降,以及长期的患病风险增加、免疫系统受损、体重增加、心血管健康问题和衰老加速。为了维护健康,建议尽量保证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可通过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放松技巧、限制电子设备使用和管理压力等方法改善睡眠质量。若问题持续或严重影响生活,可咨询医生或专家。 1.短期影响: 疲劳和困倦: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和大脑疲劳,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效率。 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情绪波动:可能会感到烦躁、焦虑或情绪低落。 反应能力下降:动作和反应可能会变得迟缓。 2.长期影响: 增加患病风险:睡眠不足与多种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和抑郁症等。 免疫系统受损: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体重增加:睡眠不足可能导致食欲增加,从而增加体重。 影响心血管健康: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加速衰老:睡眠对于身体的修复和细胞更新很重要,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加速衰老过程。 为了维护健康,建议尽量保证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以下是一些建议来改善睡眠质量: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生物钟。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避免刺激性物质:在睡前避免咖啡因、烟草和大量液体摄入。 放松技巧:可以尝试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和的伸展运动来放松身心。 限制电子设备使用:在睡前至少30分钟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它们发出的蓝光会干扰睡眠。 管理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运动、兴趣爱好或与朋友倾诉。 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2025-10-17 11:12:04
  • 孩子睡觉爱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睡觉爱出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新陈代谢旺盛、活动因素、环境因素;病理性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感染性疾病、其他慢性疾病等。家长需观察出汗程度和伴随症状,生理性原因可调整环境等改善,病理性原因则要及时就医检查并治疗,有基础疾病孩子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活动因素:孩子活泼好动,在白天玩耍、运动后,身体产热增加,入睡后短时间内仍可能通过出汗来散发多余的热量。例如刚结束剧烈游戏的孩子,入睡后可能会有出汗的情况。 环境因素:室内温度过高、穿着盖被过厚等都可能导致孩子睡觉出汗。比如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较为适宜,若室温超过30℃,孩子就容易因过热而出汗;给孩子穿得过多或盖得太厚,也会影响身体散热,引起出汗。 病理性原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孩子多汗,通常还伴有夜间哭闹、易激惹、方颅、鸡胸等表现。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存在多汗的症状,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 感染性疾病:孩子在患有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体温上升期或退热期可能会出现出汗现象。例如肺炎患儿,除了出汗外,还常伴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机体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 其他慢性疾病:像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睡觉出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可能会出现多汗的情况;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孩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也会表现为多汗,同时还可能伴有消瘦、烦躁、食欲亢进等症状。 如果孩子睡觉爱出汗,家长首先要观察孩子出汗的程度、伴随症状等。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出汗,通过调整室内温度、减少穿着盖被等一般可以改善;如果怀疑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出汗,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维生素D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更要密切关注出汗情况及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2025-10-17 11:11:23
  • 宝宝2岁嘴烂了个泡怎么办

    宝宝口腔出现泡可能由疱疹性口炎、手足口病、创伤性口泡等原因引起,需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处理,同时要做好日常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和病情观察,对于2岁宝宝护理要耐心细致、关注舒适安全等,以助宝宝康复。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疱疹性口炎 原因: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多见于2-3岁儿童,有传染性。 处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易消化的食物。 (二)手足口病 原因:由肠道病毒引起,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出现口腔疱疹。 处理:若宝宝精神状态尚可,需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口腔疱疹可局部涂抹鱼肝油缓解疼痛。如果出现高热、精神差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三)创伤性口泡 原因:宝宝可能不小心咬到口腔黏膜等造成创伤性血泡或水疱。 处理:较小的泡一般可自行吸收,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再次咬伤。较大的泡如果影响进食等,需在医生操作下用消毒针挑破,然后局部涂消炎药防止感染。 二、日常护理要点 (一)口腔清洁 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用消毒棉签蘸取温水清洁口腔,每天2-3次;稍大些的宝宝可以让其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利于口腔泡的恢复。 (二)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热、过粗硬的食物,防止刺激口腔泡引起疼痛加重。 (三)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宝宝口腔泡的变化情况,包括泡的大小、数量、周围黏膜情况,以及宝宝的体温、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如果泡持续不消退、增多,或者出现发热不退、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2岁宝宝)护理的人文关怀与注意事项 2岁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护理时要耐心细致,通过轻柔的动作和温和的态度让宝宝配合口腔清洁等护理操作。在饮食方面,要根据宝宝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食物质地和种类,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口腔不适。同时,要注意环境的舒适和安全,减少宝宝因不适而产生的哭闹等情况,营造一个有利于宝宝康复的环境。

    2025-10-17 11:10:44
  • 艾草给宝宝泡澡可以吗

    艾草给宝宝泡澡有潜在益处但需注意风险,其含抑菌成分可能有辅助清洁预防轻度感染作用,但宝宝皮肤娇嫩易受刺激,个体差异大,有皮肤疾病宝宝可能加重症状,尝试时要确保艾草质量,控制水温、时间,新生儿等特殊人群不建议用,泡澡中要密切观察宝宝反应,异常需立即停浴就医。 一、艾草泡澡的潜在益处 艾草含有挥发油等成分,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某些成分对常见的皮肤表面细菌有抑制效果,从理论上来说可能对宝宝皮肤有一定清洁及预防轻度皮肤感染的辅助作用,但这需要基于科学验证且要谨慎使用。 二、需注意的风险点 1.皮肤刺激方面 宝宝皮肤较为娇嫩,艾草泡澡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部分宝宝可能对艾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表现为泡澡后皮肤发红、瘙痒、起皮疹等。因为宝宝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人更易受到外来物质的影响。 艾草水的温度控制也很关键,如果水温过高,会损伤宝宝皮肤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干燥等问题;水温过低则可能使宝宝着凉。 2.个体差异影响 不同宝宝的体质不同,对于艾草泡澡的耐受程度差异较大。一些体质敏感的宝宝可能在泡澡后出现不适反应,而体质相对较好的宝宝可能暂时没有明显异常,但也不能就此认为安全。 有湿疹等皮肤疾病的宝宝,艾草泡澡可能会加重皮肤症状。因为湿疹宝宝的皮肤屏障已经受损,艾草的刺激可能进一步破坏皮肤的微环境。 三、正确的操作建议及特殊人群提示 如果要尝试用艾草给宝宝泡澡,首先要确保艾草的质量,选择纯净、无杂质且适合宝宝使用的艾草制品。将艾草煮水后,要待水温适宜(一般建议38℃-40℃左右)再给宝宝泡澡,泡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对于新生儿以及有皮肤破损、过敏史等特殊情况的宝宝,不建议使用艾草泡澡。因为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皮肤更加脆弱,使用艾草泡澡风险更高;有皮肤破损的宝宝泡澡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有过敏史的宝宝则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在给宝宝泡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如哭闹不止、皮肤明显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泡澡并及时就医。

    2025-10-17 11:10: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