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早产儿频繁使劲憋红脸是怎么回事

    早产儿频繁使劲憋红脸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如神经系统和肌肉控制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也可能与胃肠功能相关,像胃肠蠕动引起不适或排便困难;还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比如温度不适或光线声音刺激;疾病方面,维生素D缺乏或脑损伤等也会导致,家长需密切观察,有异常伴其他表现要及时就医,同时注意合适环境与合理喂养及补充营养物质。 一、正常生理现象 早产儿频繁使劲憋红脸可能是正常的生理表现。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和肌肉控制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生长过程中,会通过用力使劲的方式来促进身体的肌肉锻炼和神经发育。例如,胎儿在子宫内时就有一些躯体活动,出生后这种活动模式会延续一段时间,表现为频繁使劲憋红脸,这是身体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随着月龄增加会逐渐改善。 二、胃肠功能相关 1.胃肠蠕动引起:早产儿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胃肠蠕动可能不太协调。当胃肠内有气体或者食物消化过程中,胃肠蠕动可能会引发腹部不适,从而导致早产儿通过使劲憋红脸来试图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气或推进食物消化。比如,喂奶后可能会有气体进入胃肠道,早产儿会通过用力来缓解胃肠内的不适感觉。 2.排便相关:早产儿在排便前有时也会出现频繁使劲憋红脸的情况。由于肠道功能不成熟,排便过程可能相对困难,在努力排便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使劲憋红脸的状态。如果早产儿排便困难,可能会伴有哭闹等表现,但也有部分早产儿只是单纯通过使劲来尝试排便。 三、环境因素影响 1.温度不适: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他们感觉不适。当环境温度不合适时,早产儿可能会通过使劲憋红脸来试图调整身体状态以适应环境。例如,环境温度过低时,早产儿会通过肌肉活动产生热量,表现为频繁使劲;环境温度过高时,也可能因为身体的不舒适而出现类似表现。 2.光线声音刺激:外界的光线变化或者嘈杂的声音等刺激也可能影响早产儿。突然的光线变化或者较大的声音可能会让早产儿感到不安,从而通过使劲憋红脸来表达自身的反应。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是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之一。 四、疾病相关情况 1.维生素D缺乏:早产儿由于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储备不足,且生长发育快,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频繁使劲憋红脸的情况,同时可能还会伴有睡眠不安、易惊等表现。 2.脑损伤相关:如果早产儿存在脑损伤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这种异常表现。例如早产时的缺氧等因素可能导致脑损伤,影响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从而出现频繁使劲憋红脸,同时可能还会伴有肢体活动异常、哺乳困难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温馨提示:对于早产儿频繁使劲憋红脸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安静的环境。如果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萎靡、哺乳差、肢体活动明显异常等,要及时带早产儿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对于早产儿要注意合理喂养,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2025-10-20 15:13:21
  • 6个月宝宝睡觉不踏实老醒是怎么回事

    6个月宝宝睡觉不踏实易醒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不适、光线过强;饮食因素如饥饿或过饱、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身体不适如出牙不适、皮肤问题、耳部或呼吸道问题;睡眠习惯问题如白天睡眠过多、睡前过度兴奋;还可能因缺乏维生素D或环境变化等。 光线过强:夜间睡眠环境中如果有过强的光线,即使是微弱的光线也可能干扰宝宝的睡眠周期,使其睡眠变浅易醒。宝宝在胎儿时期习惯了子宫内相对黑暗的环境,出生后仍对光线变化较为敏感。 饮食因素 饥饿或过饱:6个月的宝宝胃容量较小,若睡前没有吃饱,夜间可能会因为饥饿而醒来;但如果睡前喂食过多,导致宝宝肠胃不适,也会影响睡眠质量。例如,宝宝睡前适当进食,但不要过饱,一般可以在睡前2-3小时喂一次奶,保证宝宝在睡眠期间不会因为饥饿或过饱而醒来。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部分宝宝可能对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或者配方奶中的蛋白质等过敏,或者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这会引起肠胃不适,如腹胀、腹痛等,从而导致睡觉不踏实老醒。如果怀疑是食物因素引起,需要观察宝宝进食相关食物后的反应,并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 身体不适 出牙不适: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出牙,出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牙龈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导致宝宝睡觉不踏实,可能会频繁醒来,还可能伴有烦躁、流口水等表现。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龈,缓解不适。 皮肤问题: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若出现尿布疹、湿疹等皮肤问题,会因为局部瘙痒、疼痛等不适而影响睡眠。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根据皮肤情况遵医嘱使用合适的护理产品。 耳部问题:例如外耳道有分泌物、有异物等情况,会让宝宝感觉耳部不适,从而在睡眠中频繁醒来。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耳部情况,保持耳部清洁。 呼吸道问题:如果宝宝鼻塞,会导致呼吸不畅,影响睡眠,可能会出现张嘴呼吸、睡眠中频繁扭动等情况。鼻塞可能是由于鼻腔分泌物堵塞、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缓解鼻塞。 睡眠习惯问题 白天睡眠过多:如果6个月宝宝白天睡眠时间过长,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导致夜间睡觉不踏实易醒。家长需要合理安排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避免白天睡眠过多过久。 睡前过度兴奋:宝宝在睡前如果进行了过于激烈的活动,或者受到了较强的外界刺激,如大声喧哗、玩耍过于兴奋等,会使宝宝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快速进入深度睡眠,从而睡觉不踏实。家长应在宝宝睡前1-2小时安排安静的活动,帮助宝宝平静下来。 其他因素 缺乏维生素D:6个月的宝宝生长发育较快,对维生素D的需求增加,如果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睡觉不踏实、易惊醒等表现。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和饮食补充,家长可以适当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同时保证宝宝的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 环境变化:宝宝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如更换了睡眠场所、照顾宝宝的人员有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宝宝睡觉不踏实老醒。家长要尽量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相对稳定,让宝宝逐渐适应变化。

    2025-10-20 15:12:19
  • 宝宝打呼噜是怎么回事

    宝宝打呼噜常见睡姿、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腔问题等原因所致,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引发其他疾病,可通过调整睡姿、清理鼻腔、及时就医应对,不同年龄宝宝打呼噜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关注宝宝相关表现及时处理。 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会增生肥大,当腺样体肥大到一定程度时,会阻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导致鼻塞,宝宝呼吸时就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一般3-5岁是腺样体增生的高峰期,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相对更容易出现因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打呼噜。 扁桃体肥大:扁桃体位于口咽部,当扁桃体发生炎症反复刺激后会增生肥大,肥大的扁桃体可能会堵塞气道,引起打呼噜。通常在宝宝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后,扁桃体肥大的情况可能会加重。 鼻腔问题:宝宝鼻腔如果有分泌物堵塞,如感冒时的鼻涕、鼻屎等,会影响正常呼吸,导致打呼噜。另外,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也可能引起气道狭窄,造成打呼噜。 宝宝打呼噜可能带来的影响 影响生长发育:长期打呼噜可能会导致宝宝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因为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旺盛,而打呼噜会干扰宝宝的深度睡眠。 影响智力发育:打呼噜会使宝宝脑部供氧不足,长期缺氧可能会对大脑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 引发其他疾病:长期打呼噜还可能引起心肺功能的改变,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例如,打呼噜导致的慢性缺氧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心肺功能,使心肺负担加重。 应对宝宝打呼噜的措施 调整睡姿:尝试让宝宝侧卧位睡眠,这样可以减少舌根后坠对气道的阻塞,观察打呼噜情况是否有所改善。比如可以在宝宝背后放置一个小枕头,帮助宝宝保持侧卧位。 清理鼻腔:如果是鼻腔分泌物堵塞引起的打呼噜,可以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再用吸鼻器轻轻吸出,保持鼻腔通畅。操作时要注意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鼻腔黏膜。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打呼噜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呼吸暂停、口唇发紫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如鼻咽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是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肥大严重影响呼吸,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等。 不同年龄宝宝打呼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期:新生儿打呼噜相对较少见,如果出现需高度重视,可能是先天性气道畸形等严重问题导致。要密切观察宝宝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因为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气道问题可能会快速恶化。 婴儿期:婴儿打呼噜可能与睡姿、鼻腔堵塞等有关。家长要注意保持婴儿睡眠环境的舒适,定期清理鼻腔。同时,注意婴儿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检查。 幼儿期:幼儿期宝宝打呼噜要关注腺样体、扁桃体等情况。此阶段宝宝活动量增加,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扁桃体发炎的机会。如果发现宝宝打呼噜持续时间较长,要及时带宝宝到儿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2025-10-20 15:11:32
  • 15岁的女孩还能长高吗

    15岁女孩通常仍有长高空间,受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遗传限定身高潜在范围,充足均衡营养是基础,良好睡眠助生长激素分泌,适当运动刺激骨骼,可通过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睡眠、坚持适当运动促进长高,有担忧可咨询专业医生,保持积极心态。 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父母双方身高较高,那么女孩遗传到较高身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反之,如果父母身高较矮,女孩最终的身高也可能相对受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能长高,只是遗传因素会对身高的潜在范围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子女的身高70%取决于遗传因素,30%取决于环境因素。 营养因素 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长高的物质基础。女孩在15岁时,需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像肉类、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钙是骨骼发育的关键元素,牛奶、豆制品、虾皮等是钙的良好来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通过适当晒太阳以及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等获取。如果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阻碍长高。 生活方式因素 睡眠:睡眠对身高的影响很大,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尤其是深度睡眠阶段。15岁的女孩每天需要保证8-10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若长期睡眠不足,会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身高增长。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营养物质输送到骨骼部位。适合15岁女孩的运动有跳绳、篮球、游泳等纵向运动,这些运动能够对骨骼产生一定的刺激,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促进15岁女孩长高的建议 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中要包含各类食物,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例如,早餐可以吃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和一些全麦面包;午餐和晚餐要有适量的肉类(如鸡肉、牛肉等)、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主食(如米饭、面条等)。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但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补充导致营养过剩等问题。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例如,晚上10点之前上床睡觉,早上6-7点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坚持适当运动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每周进行至少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比如,可以每天放学后进行30分钟左右的跳绳或者在周末去游泳。 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措施。 温馨提示 15岁的女孩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关注自身身体的变化。如果对身高增长存在担忧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医生可以通过检查骨龄等方式更准确地评估身高增长的潜力,并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长期的不良情绪也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5-10-20 15:10:36
  • 男孩子怎么长高

    男孩子长高需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钙、维生素等摄入;保证充足睡眠,注意睡眠时长和规律;适当进行如篮球、跳绳、游泳等运动,保持合适频率和强度;保持良好心态;若有影响生长发育疾病需及时就医并个性化调整。 一、均衡饮食 1.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身体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像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例如每100克鸡胸肉约含20克蛋白质,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细胞的修复和生长,对骨骼等组织的发育至关重要。 2.钙的摄取:钙是骨骼发育的关键元素,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此外还有虾皮、豆制品等也富含钙。儿童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钙以支持骨骼生长,一般来说,4-18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为800-1300毫克。 3.维生素摄入: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同时适度晒太阳也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A对骨骼生长也有一定作用,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 二、充足睡眠 1.睡眠时长: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儿童和青少年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需要睡眠10-13小时;小学生(6-12岁)每天需要睡眠9-12小时;青少年(13-18岁)每天需要睡眠8-10小时。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大量生长激素,促进骨骼和身体的生长发育。 2.睡眠规律: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保证生长激素分泌的规律性,从而更好地促进长高。 三、适当运动 1.运动项目选择:适合男孩子促进长高的运动有篮球、跳绳、游泳等。篮球运动中不断的跳跃有助于刺激骨骼生长板;跳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每天坚持跳绳一定时间,比如每次跳绳10-15分钟,每天1-2次,能够增强骨骼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生长;游泳时身体呈伸展状态,对骨骼的拉伸有好处,也能锻炼全身肌肉,促进身体发育。 2.运动频率和强度:每周应进行至少3-5次运动,每次运动保持适当的强度,以运动后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心率来大致判断,青少年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150次较为合适,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 四、良好心态 1.心理因素影响:长期的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不利于长高。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例如,当孩子面临学习等方面的压力时,家长要及时给予疏导,帮助孩子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患有影响生长发育疾病的男孩子,如内分泌疾病等,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这类孩子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能够尽可能达到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

    2025-10-20 15:09: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