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十个月宝宝身高70厘米正常吗

    十个月男宝宝身高正常范围64.5-75.5厘米、女宝宝63.1-74.0厘米,70厘米属正常。遗传、营养(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睡眠、健康状况(疾病、内分泌疾病)影响身高,要合理喂养(营养均衡、辅食添加得当)、保证充足睡眠、关注健康状况(定期体检、预防疾病)以保证宝宝身高正常增长。 一、十个月男宝宝身高参考范围 十个月男宝宝身高正常范围一般在64.5~75.5厘米之间,70厘米在此范围内,属于正常情况。 二、十个月女宝宝身高参考范围 十个月女宝宝身高正常范围通常是63.1~74.0厘米,70厘米也在该正常范围内,同样属于正常情况。 三、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父母的身高对宝宝身高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身高偏高,宝宝身高有偏高的趋势;若父母身高偏矮,宝宝身高可能相对较矮,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还有其他因素会起作用。 (二)营养因素 1.蛋白质:是身体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如宝宝饮食中缺乏优质蛋白质,像肉类、蛋类、豆类等摄入不足,会影响身高增长。 2.钙:是骨骼发育的关键元素,若宝宝钙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身高增长受影响,富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豆制品等。 3.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若宝宝体内维生素D缺乏,即使钙摄入充足,也不能很好地被吸收利用,从而影响身高。 (三)睡眠因素 宝宝在睡眠时会分泌生长激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从而促进身高增长。十个月的宝宝一般需要保证每天12~16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如果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身高的正常增长。 (四)健康状况因素 1.疾病影响:如果宝宝患有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腹泻等,会影响身体的营养吸收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而影响身高。 2.内分泌疾病: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方面的疾病,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或影响身体的代谢等,从而阻碍身高增长。 四、保证宝宝身高正常增长的建议 (一)合理喂养 1.保证营养均衡:为宝宝提供多样化的食物,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例如,每天保证一定量的奶制品,如配方奶或母乳,同时添加适量的辅食,包括蔬菜、水果、肉类、谷类等。 2.注意辅食添加:随着宝宝月龄增加,逐渐添加辅食,从细腻的食物开始,如米糊、菜泥、果泥等,再过渡到较粗糙的食物,如碎肉、烂面条等,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二)保证充足睡眠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帮助宝宝养成规律的睡眠作息。例如,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每天固定bedtime,让宝宝在充足的睡眠中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利于身高增长。 (三)关注健康状况 1.定期体检:按时带宝宝进行体检,及时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能及时干预。 2.预防疾病: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预防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如果宝宝患有疾病,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康复,以保障正常的生长发育。

    2025-10-20 15:08:14
  • 小儿清热宁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小儿清热宁颗粒具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外感温邪、脏腑实热致内热高烧等病症,有药理学基础,对不同症状有相应作用,且特殊人群使用需注意,年龄小、过敏体质及有基础疾病小儿使用要谨慎。 一、药理学基础 1.清热解毒成分作用 其药物组成中的一些成分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例如其中某些中药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常见的引起小儿感染发热的细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对于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从源头上减轻体内的热毒之症。 从抗炎角度来看,能通过调节体内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发热、咽喉肿痛等炎症相关的症状。 二、针对不同症状的作用体现 1.针对高热症状 小儿因外感或内热等原因出现高烧时,小儿清热宁颗粒可发挥清热作用,通过调节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辅助降低体温。其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使过高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范围,缓解高热给小儿带来的不适,如烦躁不安等情况。 2.针对咽喉肿痛症状 当小儿因内热或外感邪气出现咽喉肿痛时,该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起到消肿利咽的作用。它可以减轻咽喉部位的炎症反应,缓解局部的红肿疼痛,使小儿能够正常吞咽,改善因咽喉不适导致的进食困难等问题。 3.针对咳嗽痰盛症状 对于小儿咳嗽痰盛的情况,小儿清热宁颗粒能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其成分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呼吸道内痰液的蓄积,同时缓解咳嗽症状。通过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肺部的功能,减少痰液的生成,从而使咳嗽痰盛的症状得到缓解。 4.针对大便干燥症状 小儿内热时往往会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小儿清热宁颗粒的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清除体内的实热之邪,调节肠道功能,使大便恢复正常的排泄状态,缓解大便干燥给小儿带来的排便困难等问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儿童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由于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相对较弱。使用小儿清热宁颗粒时需要格外谨慎,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根据小儿的体重、病情等因素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剂量等。因为不当使用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的负担,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2.过敏体质小儿 过敏体质的小儿在使用小儿清热宁颗粒前需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如果小儿对该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则禁止使用该药物,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的过敏症状,危及小儿的生命健康。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相关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3.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小儿 对于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小儿,如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小儿,使用小儿清热宁颗粒时需要更加谨慎。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小儿的整体病情、基础疾病情况以及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来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例如,患有糖尿病的小儿使用该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中是否含有可能影响血糖的成分,以及使用后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等情况,确保用药安全。

    2025-10-20 15:05:18
  • 孩子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孩子扁桃体发炎需观察症状轻重与体温变化,要保证休息、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不退、反复咽痛影响进食要就医,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对症处理发热咽痛,处理时充分考虑孩子年龄等因素。 一、观察病情 1.判断症状轻重:轻度扁桃体发炎可能仅有局部疼痛、轻微红肿,孩子可能仍能正常进食、精神状态较好;重度扁桃体发炎则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及以上)、剧烈咽痛、吞咽困难,甚至呼吸不畅等情况。对于婴幼儿,还需观察是否有拒食、流口水增多等表现。不同年龄孩子对扁桃体发炎的耐受和表现有所不同,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咽痛,更多通过行为来体现不适。 2.监测体温变化:若孩子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尚可,可先采用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且孩子出现明显不适,需考虑使用退热措施,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不同年龄儿童退热的处理有差异,比如6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需谨慎处理,应及时就医。 二、一般护理措施 1.保证休息:让孩子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孩子多喝水,以保持口腔湿润,减少细菌滋生。可以让较大的孩子用淡盐水漱口,但要注意婴幼儿不适合用漱口的方式,可通过适当喂水来清洁口腔。不同年龄孩子保持口腔清洁的方式不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合适方法。 3.饮食调整: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过烫的食物,以免加重咽部疼痛。年龄较小的孩子要注意食物的性状,如将食物做得软烂些。不同年龄孩子的饮食种类和性状需根据其发育阶段进行调整。 三、就医指征 1.出现呼吸困难:如果孩子在扁桃体发炎时呼吸急促、费力,或者看到孩子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三凹征),提示可能有呼吸道梗阻,需立即就医。这在儿童中较为危险,可能是扁桃体肿大严重堵塞气道所致。 2.持续高热不退:经过适当护理后,孩子体温仍持续在39℃以上,且超过24小时不退,应及时就医。持续高热可能会引起孩子惊厥等并发症,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 3.反复咽痛且影响进食:孩子咽痛严重,几乎不能进食,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四、可能的治疗方式(遵医嘱) 1.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发炎,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要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不同年龄段孩子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有严格规定。 2.对症治疗:对于发热的孩子,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对于咽痛明显的孩子,可使用一些缓解咽痛的药物,但要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 总之,孩子扁桃体发炎时,要密切观察病情,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就医及采取相应治疗,同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等因素来进行处理。

    2025-10-20 15:01:56
  • 小孩子身上长红点还发痒是什么原因

    小孩子身上长红点还发痒可能由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接触性过敏)、湿疹、蚊虫叮咬、病毒感染性疾病(幼儿急疹、风疹)、细菌感染性疾病(脓疱疮)等引起,家长需保持孩子皮肤清洁,避免搔抓,若情况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婴幼儿要格外注意皮肤护理。 一、过敏反应 1.食物过敏:小孩子食用某些特定食物可能引发过敏,常见的如海鲜、牛奶、鸡蛋等。当机体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做出异常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点并伴有瘙痒。例如,有研究表明,约10%的婴幼儿对牛奶蛋白过敏,往往在进食牛奶或相关制品后不久,皮肤就会出现反应。 2.接触性过敏:皮肤接触到某些物质也可能引起过敏,像某些材质的衣物(如化纤材质)、护肤品、清洁剂等。小孩子皮肤较为娇嫩,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红点和瘙痒。比如,有的孩子穿了新的化纤材质的衣服后,接触部位很快就会出现红点并感到瘙痒。 二、湿疹 1.病因: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父母有过敏史,孩子患湿疹的概率会增加。此外,环境因素也起到作用,如环境过于潮湿、气候变化等。小孩子皮肤的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发湿疹。 2.症状表现: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进而可发展为水疱,伴有明显瘙痒。好发于头面部、四肢等部位,孩子会因为瘙痒而不断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 三、蚊虫叮咬 1.原理:夏季蚊虫较多,小孩子皮肤暴露部位容易被蚊虫叮咬。蚊虫叮咬时会注入唾液等物质,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被叮咬部位出现红点、瘙痒。 2.特点:一般被蚊虫叮咬的部位会有单个或多个红点,周围可能伴有红晕,瘙痒较为明显,孩子会不自觉地去抓挠被叮咬处。 四、病毒感染性疾病 1.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典型表现是先有高热,发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通常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不痒或仅有轻度瘙痒。 2.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孩子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皮疹有瘙痒感。 五、细菌感染性疾病 1.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多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小孩子皮肤卫生状况不佳时易发病。表现为皮肤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破裂后会结痂,常伴有瘙痒,搔抓后可导致皮疹扩散。 当小孩子身上长红点还发痒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孩子皮肤清洁,避免孩子搔抓皮肤以防感染。如果红点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处理。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要格外注意皮肤护理,选择温和的衣物和洗护用品,密切观察皮肤变化情况。

    2025-10-20 15:00:59
  • 小孩面部抽搐怎么回事

    小孩面部抽搐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因素有疲劳与睡眠不足、情绪因素;病理性因素包括局部刺激(眼部疾病、牙齿问题)、神经系统疾病(面肌痉挛、癫痫)、其他疾病(抽动障碍)。发现小孩面部抽搐,家长要密切观察,若情况异常需及时就医,同时要让小孩保持良好生活作息。 一、生理性因素 (一)疲劳与睡眠不足 小孩若长时间玩耍、学习,导致身体和大脑疲劳,或者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时,可能出现面部抽搐现象。比如学龄儿童因课业负担重,睡眠较少,就容易发生面部肌肉偶尔不自主抽动。这是因为疲劳会使神经肌肉的调节功能紊乱,睡眠不足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代谢,从而引发面部肌肉的短暂异常收缩。 (二)情绪因素 当小孩处于紧张、兴奋、焦虑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也可能出现面部抽搐。例如参加重要活动前过于紧张的小孩,可能会有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情绪变化会通过神经递质等影响神经肌肉的传导,导致面部肌肉出现异常反应。 二、病理性因素 (一)局部刺激 1.眼部疾病:倒睫、结膜炎等眼部疾病可刺激眼部周围神经,引起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像倒睫会不断摩擦眼球,使小孩眼部产生不适,进而导致眼轮匝肌等面部肌肉痉挛,出现面部抽搐表现。结膜炎时炎症刺激眼部组织,也可能波及面部神经,引发抽搐。 2.牙齿问题:龋齿、牙龈炎等牙齿相关疾病,局部炎症刺激可能传导至面部神经,导致面部肌肉抽搐。比如龋齿引起牙髓炎症,炎症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影响面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出现抽搐症状。 (二)神经系统疾病 1.面肌痉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儿童也有发病可能。可能与面神经受压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抽搐,初期可能从眼周肌肉开始,逐渐扩展至面部其他肌肉。其发病机制是面神经受到异常血管压迫等,导致神经冲动异常发放,引起肌肉痉挛。 2.癫痫:部分癫痫发作类型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可能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其他症状。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当放电波及面部相关神经元时,就会出现面部肌肉抽搐。例如部分性癫痫中的局灶性运动性发作,可仅表现为面部某部分肌肉的抽搐。 (三)其他疾病 1.抽动障碍:这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可涉及面部肌肉,如眨眼、皱眉、耸鼻、咧嘴等,也可伴有发声抽动。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心理因素等有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抽动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如果发现小孩面部抽搐,家长应密切观察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症状等。若抽搐频繁、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带小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让小孩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过度波动,为小孩创造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

    2025-10-20 14:59: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