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手足口病会复发吗

    手足口病可能复发,因病毒型别多样、免疫力低及环境因素等致复发,复发表现与首次类似,低龄儿童和有基础病史儿童复发需特别注意,复发应及时就医,对症支持治疗并隔离等。 一、复发的原因 1.病毒类型多样: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别(如柯萨奇病毒A组的某些型、肠道病毒71型等),人体感染其中一种病毒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仅针对该型病毒,对其他型别病毒无交叉保护作用,当再次感染其他型别肠道病毒时,就可能再次引发手足口病。例如,曾感染过肠道病毒71型的患儿,若后续接触到柯萨奇病毒A16型,仍有患病风险。 2.免疫力相对较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即使得过手足口病,一段时间后免疫力可能又处于相对薄弱状态,容易再次被肠道病毒侵袭而发病。比如一些体质较弱、经常患病的低龄儿童,复发手足口病的几率相对更高。 3.环境因素影响: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传播。如果患儿康复后所处环境仍存在大量肠道病毒,像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病毒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儿童再次接触到病毒就可能复发。例如,班级里有新的手足口病患儿,康复后的儿童若未做好防护,就易被传染而复发。 二、复发的表现及应对 1.复发表现:复发时的症状与首次患手足口病类似,可能出现发热,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一般症状相对首次发病可能会稍轻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2.应对措施:一旦怀疑复发,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儿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治疗上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发热时进行退热等处理,同时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让患儿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本身免疫力低下,更易复发手足口病。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要尽早就诊。 2.有基础病史儿童:对于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病史的儿童,复发手足口病时可能会使基础病情加重。比如有哮喘的患儿,发热、皮疹等症状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所以这类儿童复发手足口病后,除了针对手足口病进行常规治疗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基础病史的变化情况,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如哮喘患儿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平喘等治疗措施。

    2025-10-21 13:04:11
  • 小宝宝大腿粗长不高吗

    小宝宝大腿粗与长不高无直接关系,身高由遗传、营养、睡眠、运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遗传约占60%-80%影响身高,营养均衡很关键,睡眠不足影响生长激素分泌阻碍身高,适当运动刺激骨骼生长板,家长应关注整体生长发育,保证营养、睡眠、运动,有担忧可带宝宝监测。 遗传因素 遗传在身高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双方身高较高,那么宝宝有较大概率继承较高的身高基因,即便宝宝大腿看起来较粗,也可能在未来成长中达到理想身高;反之,若父母身高偏矮,遗传因素会对宝宝身高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仅由大腿粗细决定的。例如,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约占60%-80%,这意味着遗传是身高发育的重要基础,而大腿粗细更多与局部的脂肪分布、肌肉发育等情况相关,和遗传对身高的影响机制不同。 营养因素 合理的营养摄入是身高增长的关键。如果宝宝大腿粗是因为营养过剩导致局部脂肪堆积,而同时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如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摄入不足,就可能影响身高增长。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钙是骨骼发育的关键元素,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例如,缺乏钙会影响骨骼的钙化,进而阻碍身高增长。相反,如果宝宝营养均衡,即使大腿有一定粗细,充足的营养供应也能保障身高正常增长。 睡眠因素 睡眠对宝宝身高增长影响显著。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尤其是深度睡眠阶段。如果宝宝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可能阻碍身高增长,这与大腿粗细并无直接关联。例如,新生儿每天需要大量睡眠,一般在16-20小时左右,幼儿也需要10-14小时左右的睡眠,在这个过程中生长激素分泌充足,促进身高的线性增长。 运动因素 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板,促进身高增长。像跳跃、跑步、游泳等运动都对身高增长有益。如果宝宝缺乏运动,可能会影响身高发育,而大腿粗可能是因为活动量少导致局部脂肪堆积等原因,运动不足带来的身高影响和大腿粗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例如,经常进行户外运动的宝宝,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骨骼发育和身高增长。 对于小宝宝来说,家长应关注宝宝整体的生长发育情况,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而不是单纯依据大腿粗细来判断身高情况。如果对宝宝身高发育有担忧,可定期带宝宝到儿童保健科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由专业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同时,要避免因过度关注大腿粗细而忽视了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以科学的方式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21 13:03:36
  • 小孩子喝水多了好不好

    小孩子喝水需适量,适量喝水有益维持新陈代谢等,喝水过多有水中毒风险及影响营养吸收等问题,不同年龄段喝水有不同注意事项,特殊情况小孩子喝水要依情况考量。 喝水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 水中毒风险:小孩子的肾脏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调节水液平衡的能力较弱。如果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肾脏无法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就可能导致水中毒。水中毒会使血液被稀释,血钠浓度降低,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精神错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例如,有些孩子在参加大量运动后一次性饮用过多水,就可能出现水中毒的情况。 影响其他营养物质吸收:大量喝水可能会冲淡胃液,影响孩子对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因为胃液中的胃酸等成分对于食物的消化是必不可少的,过多的水会降低胃酸的浓度,进而影响消化过程。 不同年龄段小孩子喝水的注意事项 婴儿期:6个月以内的婴儿,若纯母乳喂养,一般不需要额外补水,因为母乳中水分含量能满足其需求;若为配方奶喂养,按照配方奶的冲调说明进行冲调即可,也能保证水分摄入。6个月以上开始添加辅食的婴儿,可以逐渐少量喂水,每次几毫升到十几毫升不等,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渐增加。 幼儿期:1-3岁的幼儿,要培养其定时喝水的习惯,但要注意适量。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让孩子喝少量水,每次大约50-100毫升,避免一次喝太多。同时,要注意饮水的温度适宜,不宜过冷或过热,过冷的水可能刺激幼儿胃肠道,引起不适;过热的水则可能烫伤幼儿口腔和食管黏膜。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4-12岁的孩子,每天的饮水量要保证,但要根据孩子的活动量等调整。如果孩子进行了较多的户外活动,出汗较多,就需要适当多补充一些水分,但也不能一次性大量饮用。另外,要引导孩子选择白开水作为主要饮品,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因为长期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导致肥胖、龋齿等问题。 特殊情况小孩子喝水的考量 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子:如果小孩子患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其喝水量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例如,患有肾功能不全的孩子,肾脏排水能力下降,可能需要限制水分摄入,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而患有糖尿病的孩子,虽然也需要保证水分供应,但要注意控制总饮水量,并且要监测血糖等指标来调整饮水相关情况。 高温环境下的小孩子:在炎热的夏季,小孩子活动时出汗较多,这时候需要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以给孩子喝一些含有少量盐分的淡盐水,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但要注意盐分的含量不宜过高,以免增加孩子肾脏的负担。

    2025-10-21 13:02:50
  • 小孩发烧在家怎么处理

    关于小孩发热的应对,需先观察监测体温、一般状况,可采取调整环境、散热、温水擦拭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出现及时就医指征及特殊人群(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小孩)需特殊处理。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小孩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情况,正常小儿口腔温度为36.2℃~37.3℃,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37℃,当腋下温度≥37.5℃或直肠温度≥38℃可视为发热。不同年龄阶段小孩发热判断标准略有差异,如3月龄内婴儿肛温≥38℃需高度重视。 2.一般状况观察:留意小孩精神状态、面色、呼吸、有无抽搐等表现,若小孩发热时精神尚好,能互动玩耍,一般情况相对较好;若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学龄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惊厥等,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及时就医。 二、物理降温措施 1.调整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6℃,湿度50%~60%,让小孩处于舒适的环境中,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 2.散热降温:适当减少小孩衣物及盖被,增加皮肤散热面积,促进体温散发。 3.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给小孩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小孩着凉,擦拭过程中若发现小孩寒战、面色苍白等不适表现应立即停止。 三、补充水分 发热会使小孩身体丢失较多水分,要鼓励小孩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以补充因发热出汗而流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增加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次数。 四、及时就医指征 1.小孩年龄小于3月龄,发热时应尽快就医,因为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易扩散。 2.发热持续超过3天,体温反复不退或呈进行性升高。 3.出现前面提到的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惊厥等异常表现。 4.发热伴有皮疹、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其他伴随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更不完善,对发热的耐受能力更差,更易出现体温波动及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发热需更加谨慎处理,及时就医评估。 2.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小孩,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密切观察基础疾病相关症状变化,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孩发热时需注意有无呼吸费力、口唇发绀等心功能不全表现,及时就医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

    2025-10-21 13:02:00
  • 如何处理四岁儿童的身高焦虑问题

    四岁儿童身高有正常参考区间可通过测量对比初步评估,需保障充足睡眠、供给合理饮食、助力适当运动来优化生活方式,要关注心理避免孩子身高焦虑,若经生活方式调整仍担忧或身高明显异于正常范围则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并获专业建议处理。 一、明确四岁儿童身高正常范围及科学评估 四岁儿童身高存在正常参考区间,一般男孩身高约在90.2~119.2cm,女孩约在89.8~119.0cm。可通过定期使用标准身高测量工具为孩子测量身高,并与儿童生长曲线标准进行对比,以此初步评估孩子身高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若发现孩子身高明显偏离该正常区间,需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疾病等因素影响身高发育。 二、优化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生长 1.充足睡眠保障:四岁儿童每日需保证10~13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利于生长激素分泌,对身高增长至关重要。家长应为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习惯,如固定bedtime(上床睡觉时间),让孩子能按时入睡和起床。 2.合理饮食供给: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是促进身高增长的关键。要确保孩子摄入充足蛋白质,可通过奶类(如每天保证300~500ml牛奶)、鱼虾、瘦肉等食物获取;保证钙的摄入,像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应适当安排;同时也要让孩子摄入足够维生素,通过新鲜蔬菜水果来补充,避免孩子出现挑食、偏食情况,维持营养均衡。 3.适当运动助力:鼓励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如跳绳、跑步、游泳等,每天保证适量运动时间。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促进身高增长,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度,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孩子关节等部位受损或过度劳累。 三、关注心理因素缓解身高焦虑 家长自身需保持平和心态,避免在孩子面前频繁提及身高相关话题而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应通过正面沟通方式,让孩子正确认识身高,向孩子讲述生长发育受遗传、营养、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只要处于正常范围内就是健康的。可借助讲述科学生长发育知识等途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身高认知观念,为孩子营造轻松、无身高焦虑氛围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安全与被接纳,避免外界评价等因素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四、特殊情况及时就医评估 若经生活方式调整后仍对孩子身高存在担忧,或发现孩子身高增长明显异于正常范围,需及时带孩子前往儿科等相关科室就医。专业医生会通过检查骨龄、激素水平等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导致身高异常,医生会依据评估结果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及相应处理措施。

    2025-10-21 13:01: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