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状况如何

    儿童支原体肺炎呈季节性流行特征全球多数地区秋冬为高发时段我国各地秋冬为发病高峰学龄期儿童是高发人群婴幼儿可发病且病情变化快环境因素如气候影响流行强度人群聚集场所易致感染特殊人群中婴幼儿需加强监测学龄期儿童要注意个人卫生。 一、全球流行态势 儿童支原体肺炎呈季节性流行特征,全球范围内多数地区秋冬季节为高发时段。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支原体肺炎在全球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比可达10%~40%,且不同年份间流行强度存在波动,部分年份会出现相对集中的流行高峰。 二、我国流行情况 (一)地域与季节分布 我国各地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有差异,总体而言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不过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发病时间可能出现一定波动。例如北方地区多在10月至次年2月高发,南方部分地区虽季节特征相对不典型,但秋冬季节仍为主要发病时段。 (二)不同年龄段发病特点 学龄期儿童(5~14岁):因接触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发病相对集中,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占比较大,是高发人群之一。 婴幼儿:虽发病率相对学龄儿童低,但也可发病,且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易感性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等因素相关,学龄期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更具一定接触后反应能力,但婴幼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后表现可能更为多样。 三、流行强度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气候的变化,如气温骤降、湿度异常等,会影响肺炎支原体的存活与传播能力,进而影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流行强度。例如寒冷干燥的环境可能更利于肺炎支原体在空气中传播,增加儿童感染风险。 (二)人群接触因素 儿童聚集性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肺炎支原体容易通过飞沫传播,使得学龄期儿童等在这些场所内感染风险升高,从而影响流行状况。 四、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病情变化相对更难预测,需加强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咳嗽、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且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学龄期儿童在学校等场所需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以降低集体感染的可能性,体现人文关怀下对不同年龄儿童的防护建议。

    2025-10-21 12:22:20
  • 小孩做包茎手术后怎么护理

    术后需从伤口清洁与观察、体位护理、饮食护理、排尿护理、疼痛管理及婴幼儿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采取舒适体位、保证营养均衡、鼓励正常排尿、适当缓解疼痛并针对婴幼儿特殊情况加强护理。 体位护理 术后应让小孩采取舒适的体位,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剧烈运动。休息时可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减轻局部充血,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避免其过度哭闹,因为哭闹可能会增加腹压,影响伤口恢复。不同年龄的小孩活动能力不同,婴幼儿主要是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活动,年长儿童则要限制其剧烈的跑跳等运动。 饮食护理 术后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给小孩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因为便秘时排便用力会增加腹压,不利于伤口恢复。小孩的饮食习惯和年龄有关,婴幼儿的饮食要易于消化,年长儿童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 排尿护理 术后要鼓励小孩正常排尿,避免憋尿。因为憋尿可能会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增加伤口出血的风险。要让小孩放松心情排尿,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其排尿,比如轻声和小孩交流,帮助其建立排尿反射。同时,要注意观察小孩排尿情况,看是否有排尿困难等异常。不同年龄小孩排尿的表现不同,婴幼儿可能会出现排尿时哭闹等情况,家长要仔细观察。 疼痛管理 如果小孩感觉伤口疼痛,可根据医生建议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对于轻微疼痛,可通过转移小孩注意力的方式,比如给小孩讲有趣的故事、播放轻柔的音乐等。但如果疼痛较为明显,不要自行给小孩使用止痛药物,应及时告知医生,由医生根据情况进行处理。不同年龄小孩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家长要根据小孩的表现来判断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以婴幼儿为例) 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在护理伤口敷料时要特别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同时,要更加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因为婴幼儿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要注意保持婴幼儿的衣物宽松,减少对伤口的摩擦。另外,婴幼儿的新陈代谢较快,要注意保持其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伤口感染。

    2025-10-21 12:21:23
  • 宝宝咳嗽得厉害怎么止咳

    宝宝咳嗽厉害时,先明确咳嗽原因,观察有无伴随症状。可通过保持空气湿润、多喝温水、垫高头部、拍背排痰等非药物方法缓解。若咳嗽剧烈影响进食睡眠、伴高热、呼吸急促等需立即就医,不建议自行给低龄儿童用成人止咳药,病情需用药时遵医嘱。 一、明确咳嗽原因 咳嗽是宝宝常见症状,多种原因可引起,如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气道异物、过敏因素等。不同原因导致的咳嗽处理方式有别,所以首先需观察宝宝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像发热、喘息、呼吸急促、咳痰情况、有无呛咳史等,必要时带宝宝就医明确病因。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保持空气湿润: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宝宝呼吸道,使咳嗽加重。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刺激,缓解咳嗽。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避免滋生细菌。 多喝温水:让宝宝适量饮用温水,能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帮助痰液排出,从而减轻咳嗽症状。不过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凉或过热刺激宝宝胃肠道。 垫高头部:宝宝睡觉时可将上半身适当垫高,呈半卧位,这样能防止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引发咳嗽,尤其对于因鼻涕后流导致咳嗽的宝宝有一定缓解作用。 拍背排痰:如果宝宝有咳痰情况,可在宝宝咳嗽间隙,让宝宝侧卧,家长用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宝宝背部,通过振动使痰液松动,利于痰液排出,缓解咳嗽。 三、就医及药物干预注意 及时就医情况:如果宝宝咳嗽剧烈,影响进食、睡眠,或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以上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小于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2-12个月婴儿呼吸频率≥50次/分;1-5岁幼儿呼吸频率≥40次/分)、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情况,需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药物等进一步治疗。 药物使用禁忌:不建议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成人止咳药物,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一些止咳药成分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如因病情需要使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宝宝咳嗽厉害时,先通过观察判断大致情况,采取非药物方法尝试缓解,若情况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21 12:20:55
  • 宝宝流鼻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流鼻血有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鼻黏膜干燥、鼻部外伤、鼻腔异物、鼻部炎症;全身因素有发热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心血管系统疾病。宝宝经常或严重流鼻血需及时就医检查,家长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教育宝宝不抠鼻等预防,有基础疾病的宝宝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鼻部外伤:宝宝活泼好动,可能不小心碰撞到鼻子,如摔倒时鼻部着地、被玩具等碰到,会损伤鼻内血管引起出血。比如宝宝玩耍时不慎撞到桌子角,就可能出现流鼻血情况。 鼻腔异物:宝宝好奇心强,可能将小玩具、纸屑等异物塞入鼻腔,异物长期刺激鼻黏膜,可引起鼻黏膜糜烂、出血。常见于3-5岁喜欢将物品塞入鼻腔的宝宝。 鼻部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会使鼻黏膜充血、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宝宝患感冒引发急性鼻炎后,可能出现流鼻血症状。 全身因素 发热性疾病:当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发热性疾病时,体温升高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同时发热导致宝宝全身代谢加快,鼻黏膜干燥,易引起流鼻血。比如宝宝体温达到38℃以上患流感时,流鼻血的几率会增加。 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宝宝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易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及鼻出血等;白血病时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影响血细胞生成,导致凝血相关异常而引发鼻出血。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维生素C参与血管壁胶原的合成,缺乏时血管壁韧性降低易破裂出血;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缺乏会导致凝血障碍。例如长期挑食、饮食不均衡的宝宝,易出现维生素缺乏进而流鼻血。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虽然儿童患高血压相对少见,但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可能导致血压异常,引起鼻黏膜血管破裂出血。 如果宝宝经常流鼻血或流鼻血较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家长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宜湿度,教育宝宝不要随意抠鼻,避免鼻部外伤等,以降低宝宝流鼻血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宝宝,更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鼻出血反复发生。

    2025-10-21 12:18:48
  • 小孩头碰了个包怎么办

    头部碰包后分阶段处理,初期观察伤情,24-48小时内先冷敷后热敷,特殊情况如婴儿、有基础病史儿童需更谨慎观察,出现异常表现及时就医。 一、受伤初期的紧急处理 (一)观察伤情 1.年龄因素:对于婴儿,由于其囟门尚未完全闭合等生理特点,更要密切观察。要留意孩子是否有持续哭闹不止、呕吐、嗜睡、精神萎靡等情况。而较大的儿童则需关注包块的大小、部位以及是否有头痛加重等表现。 2.直接观察:首先查看头部包块的大小、形状,皮肤有无破损。如果皮肤有破损,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压止血,然后尽快就医进行伤口处理。 (二)冷敷 1.原理: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 2.操作方法: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包块处,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冷敷3-4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皮肤。对于婴儿,冷敷时要更加轻柔,控制好冷敷的时间和力度。 二、受伤24-48小时后的处理 (一)热敷 1.原理:受伤48小时后,出血停止,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肿胀的吸收。 2.操作方法: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包块处,温度以孩子能耐受为准,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同样要注意避免烫伤孩子皮肤。 (二)观察症状变化 持续关注孩子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如头痛加剧、呕吐次数增多、意识改变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无论包块大小,都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排除颅内损伤等严重情况。 三、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 (一)婴儿 婴儿头部碰包后,由于其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善,即使看起来包块不大,但潜在的颅内损伤风险相对较高。所以一旦婴儿头部受伤,除了按照上述步骤处理外,更要严格观察其精神状态、饮食情况以及是否有异常哭闹等,如有任何异常表现都应立即就医。 (二)有基础病史的儿童 如果孩子本身有神经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头部受伤后更要谨慎对待。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孩子的意识、肢体活动等情况,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对伤情的判断和预后,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2025-10-21 12:18: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