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女孩多大开始长阴毛

    女孩长阴毛通常开始于8-13岁左右,受遗传、营养、健康状况、环境等因素影响,8岁前出现明显青春期发育征象属性早熟需就医,13岁后未长阴毛也需评估,家长应密切关注女孩青春期发育情况。 遗传因素 遗传在女孩青春期发育包括阴毛生长的时间上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女孩的母亲或家族中的女性亲属青春期发育开始得较早,那么该女孩长阴毛可能也会相对较早。例如,若母亲10岁左右开始长阴毛,女孩长阴毛的时间可能也会偏早,这是因为遗传基因决定了身体的发育进程,包括内分泌系统的启动时间等,从而影响阴毛开始生长的时间。 营养因素 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女孩正常的青春期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营养摄入均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那么身体发育会较为顺利,长阴毛等青春期发育相关进程可能会按正常偏早的时间范围进行。但如果长期营养不良,比如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缺乏等,可能会导致青春期发育延迟,长阴毛的时间也会相应推迟。例如,长期挑食、节食的女孩,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可能会出现青春期发育迟缓的情况,长阴毛时间可能晚于正常范围。 健康状况 一些健康问题也会影响女孩长阴毛的时间。例如,患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会干扰身体的内分泌平衡,进而影响青春期的发育进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女孩,可能会出现青春期发育延迟,长阴毛时间较晚;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女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发育加速,但这也可能是异常的加速,并非完全正常的生理进程。另外,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等,也会影响身体的营养状况和内分泌调节,从而影响阴毛生长的时间。 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一些因素也可能产生影响。例如,长期处于含有某些环境污染物的环境中,可能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青春期发育。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温馨提示:如果女孩在8岁前就出现明显长阴毛等青春期发育征象,属于性早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查是否存在病理性因素;而如果女孩在13岁后仍未开始长阴毛,也需要就医评估,查看是否存在发育异常等情况。家长应密切关注女孩青春期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025-10-21 12:17:43
  • 挤出来的母乳怎么加热

    母乳加热有温奶器加热法、热水浴加热法、恒温调奶器加热法,操作各有不同及原理优势,同时需注意避免过度加热、喂食前检查温度、注意器具卫生,不同年龄段婴儿都要关注相关注意事项。 原理及优势:温奶器能较为精准地控制温度,使母乳均匀受热,避免局部过热破坏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快捷,适合忙碌时使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只要将温奶器温度调整到合适范围,都可采用此方法,尤其对于有多次哺乳需求的母亲,温奶器可以提前准备好加热环境。 热水浴加热法 操作方法:准备一个容器,倒入适量38℃-40℃的温水,将装有母乳的奶瓶放入温水中,不断摇晃奶瓶使母乳受热均匀,一般加热5-10分钟即可。 原理及优势:利用水的导热性来加热母乳,成本低且容易操作。但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否则会破坏母乳中的活性成分。对于婴儿来说,不同年龄段对母乳温度需求相近,此方法都适用,不过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水温的控制,避免因水温过高烫伤婴儿。 恒温调奶器加热法 操作方法:在恒温调奶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设定温度为37℃-40℃,将装有母乳的奶瓶放入调奶器的恒温水中,通过调奶器保持水温稳定来加热母乳。 原理及优势:恒温调奶器能持续保持水温恒定,确保母乳均匀受热。它相比温奶器更节省空间,对于有多种喂养器具需要恒温的家庭比较实用。不同年龄的婴儿都能适用这种加热方式,在使用时要按照调奶器的说明书正确操作,保证加热过程安全稳定。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加热:无论采用哪种加热方法,都要避免母乳过度加热,因为高温会破坏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活性酶等营养成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过度加热的母乳可能会影响其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胃肠道不适。 检查温度:在给婴儿喂食前,一定要先测试母乳的温度,可以将母乳滴在手腕内侧,感觉不烫手为宜。对于低龄婴儿,更要仔细检查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烫伤婴儿口腔和消化道。 注意卫生:在加热母乳过程中,要确保所有使用的器具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污染母乳。特别是热水浴加热时,要保证容器和水的清洁,防止交叉感染,这对于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婴儿来说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胃肠道感染等疾病。

    2025-10-21 12:16:26
  • 儿童抽动症能不能自愈

    儿童抽动症有一定自愈可能,但情况因人而异,部分病情轻、发病年龄大的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可能自愈,而病情重、复杂、属慢性抽动障碍或Tourette综合征等情况难自愈,需关注儿童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发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部分能自愈的情况 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儿童抽动症患儿,比如症状仅为偶尔出现轻微的眨眼、清嗓子等简单抽动表现,且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在青春期前有可能自行缓解甚至自愈。这可能与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神经调节逐渐完善等因素有关。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单纯性的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病程较短,病情较轻,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逐步成熟,抽动症状会逐渐消失。 不能自愈或需干预的情况 病情较重的情况:如果儿童抽动症症状较为复杂,出现多种部位的抽动,如同时有面部、颈部、肢体等多部位的抽动,且抽动程度较为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等方面,一般难以自愈,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因为这种情况下,抽动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可能逐渐加重,对儿童的心理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 慢性抽动障碍或Tourette综合征:慢性抽动障碍以及Tourette综合征等类型的儿童抽动症,通常很难自愈。慢性抽动障碍多是指病程超过1年的抽动障碍,而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症状往往会持续多年,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期,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症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在儿童抽动症的观察和处理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年龄因素,因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对抽动症状的耐受和应对能力不同;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生活方式,比如是否有过度紧张、焦虑、疲劳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抽动症状的表现和预后,对于存在心理压力大等生活方式问题的儿童,需要引导其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对于有相关病史的儿童,如曾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情况的儿童,其抽动症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更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抽动症的发展情况,若发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带儿童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10-21 12:15:51
  • 幼儿睡觉出汗头发全湿是怎么回事

    幼儿睡觉出汗头发全湿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环境因素影响或疾病因素导致,正常生理现象是因幼儿新陈代谢等特点;环境因素包括温度过高、穿着盖被过厚;疾病因素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感染性疾病、其他慢性疾病;要关注幼儿自身特点并注意家长护理要点,如调整环境、擦干汗水、定期体检等。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过高:若幼儿睡眠环境温度过高,如室内温度超过25℃,幼儿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以维持体温平衡,进而导致头发全湿。比如在炎热的夏季,没有良好的降温措施时,幼儿睡觉出汗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穿着盖被过厚:幼儿自身产热较多,若家长给幼儿穿着过多衣物或盖被过厚,会影响幼儿的散热,导致幼儿通过出汗来调节,从而出现睡觉出汗头发全湿的情况。例如,家长担心幼儿着凉而给幼儿盖较厚的被子,就可能引发这种现象。 疾病因素导致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幼儿在睡眠时多汗,还常伴有夜间哭闹、枕秃等表现。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中约80%以上存在睡眠多汗的症状。 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在发热初期或退热过程中,幼儿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从而出现睡觉出汗头发全湿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相应感染症状。例如,幼儿患肺炎时,除了发热、咳嗽外,睡眠时也常常会出汗较多。 其他慢性疾病:像先天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幼儿在睡眠时出汗,这是因为疾病影响了幼儿的心肺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交感神经兴奋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幼儿自身特点:幼儿皮肤薄嫩,出汗后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皮肤着凉,引发感冒等疾病。所以当发现幼儿睡觉出汗头发全湿时,要及时用柔软的毛巾将汗水擦干,并根据环境情况适当调整幼儿的穿着盖被。 家长护理要点: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睡眠时的环境温度和穿着盖被情况,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左右,给幼儿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睡觉。同时,要定期带幼儿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等问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幼儿,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以减少睡眠多汗等症状的发生。

    2025-10-21 12:15:02
  • 一岁宝宝便秘怎么办

    一岁宝宝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固定排便时间)来缓解,若便秘持续超一周或出现腹胀、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一岁宝宝避免用不适合泻药,非药物干预无效时遵医嘱处理,且要关注宝宝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情况。 保证充足水分:一岁宝宝每天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可以在两餐之间给宝宝喝一些温水,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00-200毫升左右。水可以使粪便保持湿润,易于排出。 腹部按摩 正确的按摩方法:家长可以在宝宝饭后1小时左右,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按摩的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粪便排出。这是因为按摩能刺激肠道神经,促进肠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粪便移动。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固定排便时间:尝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宝宝坐在便盆上,培养宝宝的排便反射。比如可以选择在早餐后半小时左右,让宝宝坐在便盆上,每次坐便盆的时间不要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左右。这样有助于宝宝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到了相应时间肠道会产生蠕动反射,利于排便。 就医情况 及时就医的指征:如果宝宝便秘情况持续较长时间(超过1周),或者出现腹胀明显、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宝宝存在其他肠道问题,如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等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一岁宝宝: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泻药等药物,因为宝宝的肠道功能还未发育完善,使用不当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等更严重的问题。在采取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无效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对宝宝相对安全的方法来解决便秘问题。同时,要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情况,便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所以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各项指标。

    2025-10-21 12:14: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