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小孩做新冠核酸是做鼻子还是喉咙

    鼻拭子检测需轻柔插入配合度较好的较大儿童鼻腔适当位置旋转采集适用于此类儿童年幼敏感脆弱小孩操作要轻柔有急性炎症会增不适风险;咽拭子检测让小孩张嘴在咽后壁及扁桃体擦拭多数小孩可采用尤其适合配合差幼儿刚进食不久需间隔进食有咽喉急性炎症操作需谨慎临床综合年龄配合等选检测方式优先易接受安全方式并留意轻柔保障儿童安全舒适。 一、鼻拭子检测 1.操作细节:将鼻拭子轻柔插入鼻腔,深入约1-1.5厘米后旋转数圈以采集标本。 2.适用情况:适用于配合度较好的较大儿童,其鼻腔内病毒载量有时相对稳定。 3.注意事项:年幼且鼻腔敏感脆弱的小孩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若小孩鼻腔存在急性炎症等状况会增加不适风险。 二、咽拭子检测 1.操作细节:让小孩张开嘴巴,用拭子在咽后壁及扁桃体部位擦拭采集标本。 2.适用情况:多数小孩均可采用,尤其适合配合度稍差的幼儿,操作相对简便。 3.注意事项:若小孩刚进食不久,可能引发呕吐等不适,需适当间隔进食时间后进行;对于有咽喉急性炎症等情况的小孩,操作需更谨慎,防止加重局部不适。 临床通常会综合小孩年龄、配合程度等因素选择检测方式,以在获取有效标本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小孩不适,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低龄儿童检测时,医护人员会优先选用相对易接受且安全的方式,并特别留意操作轻柔等以保障儿童安全与舒适。

    2025-08-08 14:31:34
  • 婴儿头部的囟门叫什么

    前囟位于婴儿额骨与顶骨间呈菱形出生时对角线约1-2厘米通常在1-1.5岁闭合其闭合情况可反映颅骨发育等状况过早可能提示小头畸形等过晚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后囟位于婴儿顶骨与枕骨间呈三角形出生时相对较小大多在出生后6-8周内闭合若出生时后囟已很大或闭合延迟需关注是否存在发育异常等如可能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相关。 前囟位于婴儿额骨与顶骨间呈菱形出生时对角线约1-2厘米通常在1-1.5岁闭合其闭合情况可反映颅骨发育等状况过早可能提示小头畸形等过晚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后囟位于婴儿顶骨与枕骨间呈三角形出生时相对较小大多在出生后6-8周内闭合若出生时后囟已很大或闭合延迟需关注是否存在发育异常等如可能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相关。 一、前囟 1.位置:位于婴儿额骨与顶骨之间,呈菱形。2.大小:出生时对角线长度约1-2厘米。3.闭合时间:通常在1-1.5岁闭合,其闭合情况可反映婴儿颅骨发育等状况,若闭合过早可能提示小头畸形等,过晚可能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 二、后囟 1.位置:位于婴儿顶骨与枕骨之间,呈三角形。2.大小:出生时相对较小。3.闭合时间:大多在出生后6-8周内闭合,若出生时后囟已很大或闭合延迟,也需关注婴儿是否存在发育异常等情况,如可能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相关。

    2025-08-08 14:31:27
  • 婴儿吃奶打嗝是什么原因

    婴儿打嗝原因包括吞咽过多空气如吃奶过急、乳头衔接不当或奶瓶奶嘴孔过大等,喂养姿势不当如平躺或头部过低致空气易积聚,奶温不适过冷或过热刺激,还有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新生儿期常见随月龄增长渐减。 一、吞咽过多空气 婴儿在吃奶时,若吸吮过急、乳头衔接方式不当(如乳头未完全含住乳晕部分),会吸入较多空气。空气进入胃肠道后,会刺激膈肌,引发膈肌痉挛,从而导致打嗝。例如,母乳喂养时,若婴儿吸吮速度过快,或奶瓶喂养中奶嘴孔过大,都易使婴儿吞咽过多空气。 二、喂养姿势不当 喂养姿势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婴儿吃奶后打嗝。当婴儿平躺吃奶或头部过低时,奶液进入胃部的过程中,空气更易积聚在胃内,进而刺激膈肌引起打嗝。正确的喂养姿势应是将婴儿斜抱,头部略高于身体,有助于奶液顺利流入胃部,减少空气滞留。 三、奶温不适 过冷或过热的奶液可能刺激婴儿的胃肠道,导致膈肌出现痉挛性收缩,引发打嗝。因此,喂奶前应确保奶液温度适中,接近婴儿体温(约37℃左右),可通过手腕内侧测试奶液温度来判断。 四、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呈水平位,食管下括约肌较松弛,吃奶后胃内压力变化易导致气体上逆,刺激膈肌引发打嗝。这种情况在新生儿期较为常见,随着婴儿月龄增长,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善,打嗝现象会逐渐减少。

    2025-08-08 14:31:16
  • 手足口病会痒吗

    手足口病会伴有皮疹,可能引起瘙痒。 手足口病通常会伴有皮疹,皮疹可能会引起瘙痒。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中。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较轻,可自行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皮疹通常出现在手、足、口腔等部位,有时也可能出现在臀部。皮疹通常为红色或紫红色的水疱,疱壁薄,容易破裂,破裂后可能会形成溃疡。这些皮疹可能会引起瘙痒、疼痛或不适感。 对于手足口病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止感染和加重症状。如果皮疹引起明显的瘙痒,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胺药物。 此外,手足口病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促进身体恢复。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症状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手足口病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

    2025-08-08 14:31:14
  • 为何婴儿会有吐奶现象

    婴儿吐奶因生理结构上胃部呈水平位、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张力低易松弛、胃部容量小且排空快,喂养时喂奶量过多、速度过快、吸入空气、喂奶后立即平卧、哭闹时喂奶,还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存在个体差异及器官功能未完全成熟易受影响而发生。 一、生理结构因素 婴儿的胃部呈水平位,相较于成人更易发生反流,且食管下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张力较低,容易出现松弛,使得胃内的奶液容易逆流回食管,从而引发吐奶;此外,婴儿的胃部容量较小,且胃的排空速度相对较快,这也增加了奶液反流的可能性。 二、喂养相关因素 喂奶量过多、喂奶速度过快,或者在喂奶过程中婴儿吸入较多空气,都可能增加吐奶的发生几率。例如,喂奶后立即让婴儿平卧,空气不易排出,会使胃内压力升高,更易导致奶液反流引起吐奶;另外,若婴儿在哭闹时喂奶,哭闹会使腹腔压力升高,进一步促进胃内容物反流,引发吐奶。 三、其他相关因素 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胃肠道的调节能力较弱,也可能导致吐奶现象发生。同时,不同个体存在差异,部分婴儿可能因自身生理特性更容易出现吐奶情况,而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易受上述因素影响而发生吐奶。

    2025-08-08 14:30: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