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等。展开
个人擅长
腹泻,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炎。展开
  • 手足口病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手足口病患儿饮食需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原则,宜吃流质或半流质、富含维生素食物,忌辛辣刺激、过咸过酸过烫食物,婴幼儿要注意食物温度和喂养量频率,年龄较大儿童需耐心引导并变换食物花样以保证营养摄入助恢复健康。 一、饮食原则 (一)清淡易消化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内可能有疱疹或溃疡,导致疼痛,影响进食。因此,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这类食物易于吞咽和消化,能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例如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为患儿提供能量,且质地柔软,对口腔的刺激小。 (二)营养均衡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可以选择鸡蛋羹、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素,有助于患儿身体恢复。鸡蛋羹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鸡蛋羹约含7克蛋白质,能为患儿补充营养;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铁等,每100克菠菜约含32毫克维生素C,对患儿的身体恢复有益。 二、具体食物选择 (一)宜吃食物 1.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除了前面提到的小米粥、软面条,还可以有南瓜粥、山药糊等。南瓜粥中的南瓜富含胡萝卜素等,山药糊中的山药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这些食物都适合手足口病患儿食用。 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除了橙子、菠菜,苹果也是不错的选择,苹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且口感较软。每100克苹果约含4毫克维生素C,患儿可以将苹果榨成苹果汁饮用,这样更易于吞咽。 (二)忌吃食物 1.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类食物会刺激口腔黏膜,加重患儿口腔疼痛的症状,应避免给患儿食用。 2.过咸、过酸、过烫的食物:过咸的食物可能会加重患儿口腔的不适,过酸的食物会刺激溃疡面,过烫的食物则会烫伤口腔黏膜,所以像咸菜、醋渍食物以及刚出锅的热汤等都不宜给患儿吃。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患手足口病时,喂养需要特别小心。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能过烫,以免烫伤口腔。可以将食物适当晾凉至温凉后再喂食。同时,要保证喂养的量和频率,因为婴幼儿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且患病时身体消耗较大,需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但又不能一次喂食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例如,可以少量多次地喂食小米粥等食物。 (二)年龄较大的儿童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因为口腔疼痛而拒绝进食,家长需要耐心引导,鼓励患儿进食有营养的食物。可以给患儿讲一些进食的好处,让患儿认识到进食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变换食物的花样,增加患儿对进食的兴趣,比如将蔬菜做成可爱的造型来吸引患儿食用。 总之,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要围绕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根据患儿的年龄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食用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以帮助患儿更好地恢复健康。

    2025-10-15 15:06:37
  • 小孩子夜里发烧怎么办

    孩子发热需先判断程度,再通过散热、调环境温湿度物理降温,监测体温、精神等情况,有高热惊厥史要特殊注意,婴儿夜里发热有特殊处理,出现体温超38.5℃经物理降温不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一、判断发热程度 1.首先要测量孩子体温,可通过电子体温计测量腋下体温等方式。正常儿童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当体温在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不同发热程度处理方式有一定差异。 二、物理降温方法 1.散热 解开孩子过多的衣物,保持孩子皮肤处于通风状态,有利于热量散发。因为孩子新陈代谢相对旺盛,过多衣物会阻碍散热,年龄较小的婴儿尤其要注意,衣物过厚可能加重发热不适。 用温毛巾擦拭孩子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是利用蒸发散热的原理。例如用32-34℃的温毛巾擦拭,每次擦拭时间可在5-10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 2.降低环境温度 将室内温度调节到22-24℃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温度能让孩子感觉舒适,有助于体温下降。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环境温度的适宜性,因为他们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环境温度不适宜可能影响体温波动。 三、观察与监测 1.监测体温变化 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孩子体温,密切关注体温上升或下降趋势。如果孩子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需要及时就医。对于婴儿,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要加强体温监测。 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果孩子虽然体温高,但精神尚可,可能病情相对较轻;如果精神差、面色苍白或发灰、呼吸急促等,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立即处理。 四、特殊情况处理 1.高热惊厥风险 如果孩子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当体温达到38℃左右时就需要引起重视。首先要采取降温措施,同时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让孩子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如果发生惊厥,不要惊慌,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援。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家庭,要提前了解惊厥发作时的应对方法,并且在孩子发热时尽早采取降温措施预防惊厥发生。 2.婴儿特殊情况 婴儿夜里发热时,除了上述一般处理外,要特别注意不要包裹过紧。因为婴儿不会用语言表达不适,包裹过紧可能导致散热更差,加重发热。可以用轻薄的被子覆盖,并且要确保婴儿呼吸通畅。同时,婴儿发热时水分丢失相对较快,要适当少量多次喂水,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五、及时就医情况 1.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体温超过38.5℃,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仍持续上升; 伴有频繁呕吐、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 出现呼吸困难、皮肤花纹等严重表现; 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热; 发热持续超过3天仍无好转迹象等。

    2025-10-15 15:05:57
  • 宝宝大便发黑是怎么回事啊

    宝宝大便发黑可能由食物、药物、疾病因素导致。食物因素如含铁丰富食物、深色蔬菜可致;药物因素如含铁剂药物会引起;疾病因素包括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致柏油样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少量慢出血也可黑便)和感染性疾病等。发现宝宝大便发黑,要回顾饮食、药物情况,若有其他异常症状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观察宝宝一般状况很重要。 一、食物因素导致宝宝大便发黑 (一)含铁丰富食物 宝宝若食用了较多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强化铁的米粉、动物肝脏(如猪肝)、动物血(如鸭血)等,其中的铁元素在肠道内会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发黑。例如,大量食用猪肝后,一般1-2天内可能就会出现大便发黑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是正常的,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大便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 (二)深色蔬菜 像菠菜等深色蔬菜中含有较多的铁元素等,宝宝食用后也可能导致大便发黑。一般来说,停止食用这类蔬菜后,大便颜色会回归正常。 二、药物因素导致宝宝大便发黑 (一)含铁剂药物 宝宝因治疗缺铁性贫血等情况服用含铁剂的药物时,药物中的铁在肠道内未被完全吸收,就会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进而使大便发黑。比如服用硫酸亚铁等铁剂时,通常在服药期间大便会呈现黑色,这是药物导致的正常现象,一般在停药后大便颜色会逐渐转变为正常。 三、疾病因素导致宝宝大便发黑 (一)消化道出血 1.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宝宝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导致出血,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液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发黑,这种黑便通常呈柏油样,质地黏稠。例如,有胃溃疡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可能还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 2.下消化道出血:如果是肠道炎症、息肉等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时,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也可能导致大便发黑。比如患有肠息肉的宝宝,可能除了大便发黑外,还可能有腹痛、便血等表现,但便血颜色可能因出血部位等有所不同。 (二)感染性疾病 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宝宝的肠道功能,导致大便发黑。例如,宝宝患了严重的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肠道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肠道黏膜损伤出血等情况,进而导致大便发黑,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 如果发现宝宝大便发黑,首先要回顾宝宝近期的饮食情况、药物服用情况等。如果是饮食或药物因素导致的,一般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同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腹痛、呕吐、发热、精神不佳等,或者大便发黑持续时间较长不缓解,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潜血试验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宝宝来说,要特别注意观察其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食欲等,因为宝宝年龄小,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及时就医能更好地保障宝宝的健康。

    2025-10-15 15:04:25
  • 小孩胃酸吃什么好得快

    小孩胃酸需从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进食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处理,饮食上选易消化、碱性食物,避免辛辣、甜食,采取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婴儿母乳喂养时母亲要注意饮食,人工喂养注意奶粉冲调,有基础疾病小孩遵医嘱调整。 一、饮食调整是关键 1.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小孩胃酸时可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且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胃酸,减轻胃部不适。研究表明,小米粥中的成分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还有软面条,面条属于面食,经过煮制后质地柔软,进入人体后容易被消化分解为糖类,为身体提供能量的同时,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有助于缓解胃酸过多的情况。 2.摄入碱性食物:像南瓜就较为适宜,南瓜是一种碱性食物,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刺激。此外,香蕉也是不错的选择,香蕉呈弱碱性,能够中和胃酸,而且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酸过多的状况。 二、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1.远离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加,所以像辣椒、花椒等辛辣调料制作的食物应避免给胃酸过多的小孩食用。例如,含有大量辣椒的川菜等,会让小孩的胃部受到强烈刺激,加重胃酸症状。 2.减少甜食摄入:甜食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像糖果、巧克力等应尽量不让小孩食用。因为糖分在胃内发酵,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导致小孩胃酸情况加重。比如一块巧克力进入人体后,其中的糖分在胃内分解,可能会使小孩感觉胃部更加不适,胃酸增多。 三、注意进食方式 1.少食多餐:小孩胃酸时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一次进食过多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例如,将一天的三餐分成五到六餐来吃,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让胃肠道始终处于相对轻松的消化状态。 2.细嚼慢咽:教导小孩吃饭时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可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一些成分有助于消化,同时也能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减少胃酸的分泌。如果小孩吃饭速度过快,食物没有得到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道,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难度,容易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增多。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来说,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出现胃酸情况,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易引起小孩胃酸的食物。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粉的冲调比例,按照正确的冲调方法进行,避免奶粉过浓等情况导致小孩胃酸。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患有胃肠道疾病的小孩出现胃酸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等处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小孩对食物的消化和胃酸的分泌情况,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饮食方面的调整,确保小孩的胃肠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减轻胃酸带来的不适。

    2025-10-15 15:03:32
  • 6个月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

    要关注6个月宝宝咳嗽有痰情况,包括咳嗽频率、程度、痰液性状,通过保持室内适宜环境、适当饮水、拍背排痰护理,出现呼吸异常、持续高热、咳嗽持续不缓解等要及时就医,6个月宝宝护理要格外小心遵循安全原则。 一、观察咳嗽有痰情况 1.观察咳嗽频率与程度:留意宝宝咳嗽是偶尔轻咳还是频繁剧烈咳嗽。若只是偶尔轻咳,有少量痰,可能是轻微呼吸道刺激引起;若频繁剧烈咳嗽,可能提示呼吸道感染较严重。比如,偶尔轻咳几声,可能是空气干燥等轻度刺激导致,而每小时咳嗽5次以上且较用力,可能需要关注。 2.观察痰液性状:查看痰液是白色稀薄痰还是黄色黏稠痰等。白色稀薄痰可能多为病毒性感染初期表现;黄色黏稠痰往往提示有细菌感染可能。 二、家庭护理缓解方法 1.保持室内适宜环境 湿度调节: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左右。可以使用加湿器,湿度适宜利于痰液稀释,使宝宝呼吸更顺畅。例如,湿度低于40%时,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不易咳出,而湿度太高也不利于健康,所以50%-60%较为合适。 温度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让宝宝感觉舒适,避免因温度不适加重咳嗽。 2.适当饮水:给宝宝少量多次喂温开水,有助于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一般每次喂10-20ml,间隔1-2小时喂一次。但要注意避免一次喂太多引起宝宝呛咳。 3.拍背排痰 正确姿势:让宝宝侧卧,家长五指微曲成空杯状,轻轻拍打宝宝背部,两侧背部都要拍到,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拍背时要注意力度,从下往上、从外往内拍,这样能借助振动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 注意事项:拍背时要避开脊柱和肾脏部位,且要在宝宝清醒状态下进行,若宝宝刚进食完,需间隔一段时间再拍背,防止吐奶。 三、及时就医情况 1.出现以下情况需就医 呼吸异常:宝宝出现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40次;或者呼吸时胸廓凹陷明显;或者有呼吸困难表现,如鼻翼扇动等。这可能提示呼吸道梗阻或感染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发热情况:宝宝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或者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发热可能是感染引起,持续高热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医生进一步诊治。 咳嗽持续不缓解:咳嗽超过3天仍无改善,或者咳嗽情况较前加重,出现喘息等症状。这可能意味着病情在发展,需要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特殊人群(6个月宝宝)护理要点 6个月宝宝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比如在拍背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和姿势,避免对宝宝造成损伤;喂水时要防止呛咳;观察病情变化要细致,因为宝宝不会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一旦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宝宝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

    2025-10-15 15:02: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