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擅长: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芳,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核心组成员,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学者俱乐部副组长,四川省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成功诊治各种内科及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熟练操作胃肠镜及内镜下息肉切除、食道扩张、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各种内镜下治疗及食道测压、食道酸碱测定等技术,特别是致力于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临床及发病机制研究,曾赴国际知名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德国基尔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及赴日进行中日炎症性肠病学术交流。曾获院级医疗先进个人等称号,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及主研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参与全国及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多项多中心调查研究,参与炎症性肠病亚太共识意见的制定及2012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共识意见的制定,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二届全国消化中青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2004年度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参与《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第二版)等的编写。担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JCC》中文版等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展开
  • 大肠中常见哪些菌群

    大肠常见菌群包括拟杆菌门(含脆弱拟杆菌参与代谢维持稳定)、厚壁菌门(含普氏菌属分解多糖、瘤胃球菌属参与营养代谢)、变形菌门(埃希氏菌属正常少失衡时增多)、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有益抑制有害菌等),年龄上婴儿菌群渐建初始以双歧杆菌为主老人多样性降有益菌减,生活方式中饮食结构影响大高纤维助有益菌高糖高脂致有害菌多长期用抗生素破坏平衡,病史时肠道疾病会致菌群改变有益菌减有害菌或条件致病菌增。 一、大肠常见菌群分类及特点 大肠内定植着大量菌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拟杆菌门:其中脆弱拟杆菌是重要成员,属于厌氧菌,在大肠中数量较多,参与肠道内复杂的代谢过程,如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的发酵分解,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2.厚壁菌门:包含普氏菌属、瘤胃球菌属等,普氏菌属能分解多糖等物质,瘤胃球菌属参与肠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它们在维持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3.变形菌门:常见的埃希氏菌属(如大肠埃希菌)是其中代表,正常情况下大肠埃希菌数量相对较少,但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其数量可能异常增多,需关注肠道微生态变化。 4.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是典型代表,属于有益菌,能通过产生有机酸等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营养物质吸收,对维持肠道健康、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等有重要作用。 二、不同因素对大肠菌群的影响 1.年龄因素:婴儿出生后肠道菌群逐渐建立,初始阶段以双歧杆菌等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菌群组成趋向稳定,但老年人肠道菌群多样性可能降低,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相对增多,这与肠道功能衰退等因素相关。 2.生活方式因素:饮食结构对大肠菌群影响显著,高纤维饮食有助于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生长繁殖,而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导致有害菌增多;长期使用抗生素等也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菌群失调。 3.病史因素:患有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时,肠道菌群组成会发生改变,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或条件致病菌增多,需要关注肠道菌群状态以辅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5-10-30 15:26:24
  • 保护胃黏膜的中成药有哪些

    三种药物均对胃部有一定作用,猴头菌素片改善胃黏膜营养等用于慢性胃炎治疗,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需谨慎;胃复春片健脾益气等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证,儿童、老年人使用有注意事项且孕妇忌用;康复新液促进肉芽等修复创面辅助治疗胃溃疡,儿童、老年人使用要调整剂量且对其过敏者禁用。 一、猴头菌素片 作用机制:猴头菌素片主要成分是从猴头菇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能改善胃黏膜营养状态,促进溃疡愈合及炎症消退,刺激黏液分泌,促进黏膜修复。有临床研究显示,其对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需在医生评估利弊后使用,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 二、胃复春片 作用机制:胃复春片由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促进胃黏膜病变部位向正常转化,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属脾胃虚弱证者。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剂量要求,因为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老年人使用时也要注意,随着年龄增长,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需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孕妇应避免使用,因为其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 三、康复新液 作用机制: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它可以保护胃黏膜,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良好的局部环境,可用于胃溃疡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因为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较低。老年人使用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状况,可能需要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对康复新液过敏者禁用,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

    2025-10-30 15:25:36
  • 肠胃不好吃什么调理

    合理选择全谷物及南瓜胡萝卜等配菜,选无糖或低糖原味酸奶等益生菌食物,规避辛辣油腻、过冷过热食物,儿童选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老年人用蒸煮炖搭配易消化食材,有基础病史人群按自身情况调整饮食。 一、合理选择主食与配菜 1.全谷物及蔬菜搭配:优先选用燕麦、糙米等全谷物,燕麦含有的β-葡聚糖可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研究显示适量摄入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糙米保留更多膳食纤维与营养,助于肠道蠕动。配菜可选南瓜、胡萝卜,南瓜的果胶能保护胃黏膜,在胃内形成缓冲层;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 2.粥类调理:小米粥是佳选,其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质地细腻易消化,减轻肠胃负担;山药粥亦有益,山药含淀粉酶等物质,能促进肠胃消化吸收,健脾益胃,适合肠胃功能弱人群。 二、益生菌相关食物摄入 1.酸奶选择:应选无糖或低糖原味酸奶,其中乳酸菌等有益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但胃肠道术后等特殊人群饮用需遵医嘱。 2.发酵类食物:纳豆含纳豆菌等有益微生物,然食用时需考虑个体肠胃耐受,肠胃极度敏感者谨慎尝试。 三、规避不良饮食因素 1.辛辣油腻食物: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刺激胃肠黏膜,致充血水肿;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增加肠胃负担,应尽量避免。 2.过冷过热食物:冰镇饮料、滚烫茶水等过冷过热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损伤胃肠功能,需避免。 四、特殊人群调理要点 1.儿童:肠胃功能不完善,可选择蒸蛋羹、软面条等,蒸蛋羹富含优质蛋白且柔软易消化;软面条软烂,提供能量同时减轻肠胃负荷,需少食多餐,控制进食量。 2.老年人:肠胃蠕动弱,宜用蒸煮炖烹饪,如清蒸鱼、炖豆腐,保留营养且易消化,根据自身耐受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搭配易消化食材,如将芹菜与软烂肉类搭配。 3.有基础病史人群:胃溃疡患者避免酸性强食物,如柑橘、杨梅,以防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糖尿病肠胃不好者,选低升糖指数全谷物,控制摄入量,搭配低糖蔬菜、优质蛋白食物,兼顾营养与血糖稳定。

    2025-10-30 15:24:27
  • 胆囊炎可以怎么治疗

    胆囊炎治疗分非手术与手术,非手术含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胆囊刺激、依药敏选抗生素抗感染、用解痉药止痛;手术针对胆囊穿孔坏疽等情况,常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复杂者开腹;儿童优先非手术且遵儿科安全原则,孕妇评估药物选影响小方式必要时谨慎手术,老年需评脏器功能先非手术再定手术,治疗期低脂饮食,康复后规律作息、适度有氧运动、定期体检防复发。 一、非手术治疗 1.禁食与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减少食物对胆囊的刺激,使胆囊处于休息状态;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同时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胆囊痉挛。 2.抗感染治疗:根据胆汁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存在细菌感染时需规范使用抗生素。 3.解痉止痛:使用解痉药物缓解胆囊痉挛性疼痛,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对于急性胆囊炎出现胆囊穿孔、坏疽、合并严重胆管炎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等情况,需行胆囊切除术。 2.术式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用的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适合手术的患者;对于病情复杂不适合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开腹胆囊切除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胆囊炎:优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抗感染、禁食等,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儿童的病情变化及营养状况。 2.孕妇胆囊炎:需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非手术治疗控制炎症,必要时谨慎手术,手术时机及方式需综合考虑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3.老年胆囊炎患者:需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基础疾病情况,手术风险较高时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控制炎症,待身体状况允许后再评估手术可行性,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生活方式相关建议 治疗期间应遵循低脂饮食原则,避免摄入高脂食物加重胆囊负担;康复后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等,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胆囊状况,以预防胆囊炎复发。

    2025-10-30 15:23:17
  • 什么茶可以治疗脂肪肝

    绿茶中茶多酚可调节脂质代谢但饮用需适量;普洱茶能调节肠道菌群等但脾胃虚寒者慎饮;荷叶茶含荷叶碱有降血脂功效但孕妇等特殊人群不适合;乌龙茶中茶多糖等可调节血脂但特定疾病患者饮用需把控量;茶饮对脂肪肝作用温和不能替代正规医疗,脂肪肝患者还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严重时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一、绿茶 绿茶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如茶多酚等。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对脂肪肝的脂质代谢紊乱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过,饮用绿茶应注意适量,对于患有胃溃疡等疾病的人群,过量饮用可能会刺激胃黏膜,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用。 二、普洱茶 普洱茶中的某些成分对脂肪肝有一定益处。有研究显示,普洱茶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同时还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但普洱茶性相对较寒凉,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长期大量饮用可能会加重脾胃不适,这类人群饮用时需谨慎,可选择适量饮用温和的普洱茶。 三、荷叶茶 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等成分有降血脂的功效。荷叶碱可以干扰脂肪的吸收,促进脂肪的分解。不过,荷叶茶对于脂肪肝的改善作用需要长期坚持饮用才能逐渐体现。孕妇等特殊人群不适合饮用荷叶茶,因为荷叶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格外注意。 四、乌龙茶 乌龙茶中的成分有助于调节血脂。其中的茶多糖等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对脂肪肝的病情控制有一定帮助。但乌龙茶也有一定的刺激性,对于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人群,饮用过量可能会加重病情,这类人群在饮用时要根据自身病情合理把控饮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茶饮对脂肪肝的作用相对较为温和,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对于脂肪肝患者,还需要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如果脂肪肝病情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2025-10-30 15:22: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