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王玉芳副主任医师(28)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王玉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擅长: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芳,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核心组成员,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学者俱乐部副组长,四川省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成功诊治各种内科及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熟练操作胃肠镜及内镜下息肉切除、食道扩张、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各种内镜下治疗及食道测压、食道酸碱测定等技术,特别是致力于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临床及发病机制研究,曾赴国际知名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德国基尔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及赴日进行中日炎症性肠病学术交流。曾获院级医疗先进个人等称号,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及主研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参与全国及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多项多中心调查研究,参与炎症性肠病亚太共识意见的制定及2012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共识意见的制定,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二届全国消化中青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2004年度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参与《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第二版)等的编写。担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JCC》中文版等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展开
  • 幽门螺旋杆菌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幽门螺旋杆菌传播途径包括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接吻)、粪口传播(水源污染、不良卫生习惯)及其他可能的胃-口传播,共用餐具、接吻可致口口传播,水源污染、不良卫生习惯可致粪口传播,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口传播风险相对较高。 一、口口传播 1.共用餐具:幽门螺旋杆菌可存在于感染者的口腔中,当健康人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时,可能会通过餐具沾染幽门螺旋杆菌从而被传染。例如,在家庭聚餐中,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成员使用过的餐具未经过彻底清洁消毒,其他成员使用后就有感染风险。 2.接吻:深度接吻时,口腔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为感染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唾液交换传递给健康人。 二、粪口传播 1.水源污染:如果水源被幽门螺旋杆菌污染,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后,就可能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比如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水源未得到有效净化,其中可能含有幽门螺旋杆菌,长期饮用就会增加感染几率。 2.不良卫生习惯:如不注意手卫生,感染者的粪便中含有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接触了被污染的手后又触摸口腔等部位,就可能造成感染。儿童如果在玩耍后不洗手就进食,就容易通过这种粪口途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因为儿童相对更不注意手部卫生,且自身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可能更容易发病或出现更明显的症状。 三、其他可能途径 1.胃-口传播: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胃-食管反流进入口腔,从而在口腔中存活并再次传播给他人。对于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其胃-口传播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胃内容物反流更容易将幽门螺旋杆菌带到口腔。

    2025-11-05 12:00:08
  •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人体肠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时摄入牛奶,未被分解的乳糖在结肠被肠道细菌发酵会引发腹泻腹胀等症状,婴幼儿易出现,成人随年龄增长且亚洲人群发生率相对较高;牛奶蛋白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特定蛋白质的异常免疫反应,婴儿因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过敏反应可能较严重;某些肠道疾病患者肠道功能紊乱或敏感性增高,饮用牛奶可被刺激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 一、乳糖不耐受 人体肠道内的乳糖酶可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若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摄入牛奶后,未被分解的乳糖进入结肠,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发腹泻、腹胀等症状。不同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情况有差异,婴幼儿因肠道发育尚未成熟,乳糖酶活性相对较低,较易出现;成人随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可能逐渐下降,也可发生乳糖不耐受,且亚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牛奶蛋白过敏 这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特定蛋白质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如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启动免疫应答,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等)、皮肤症状(如皮疹)等。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过敏反应可能较为严重。 三、肠道疾病相关因素 某些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患者肠道本身存在功能紊乱或敏感性增高的情况,饮用牛奶后,牛奶中的成分可能刺激肠道,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这类人群肠道对食物的耐受能力较常人降低,牛奶中的成分可作为诱因导致肠道不适反应。

    2025-11-05 11:58:11
  • 墨菲征阳性是得了什么病

    墨菲征阳性提示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但还可见于其他急腹症、腹部其他疾病及妊娠中晚期,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及医生经验综合判断。 墨菲征阳性提示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 墨菲征是一种用于检查胆囊疾病的体征。具体做法是:医生将右手拇指放在患者的右肋缘部,然后让患者缓慢深呼吸,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墨菲征阳性。 墨菲征阳性除了胆囊炎外,还可见于其他情况,如: 1.其他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右下肺炎、右膈胸膜炎等,也可出现墨菲征阳性,但常伴有相应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腹部其他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等,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 3.妊娠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可能会推挤胆囊,引起墨菲征阳性。 需要注意的是,墨菲征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患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如超声、CT等)以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墨菲征阳性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一步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可能会安排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对于孕妇、年老体弱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墨菲征的检查和诊断需要特别谨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如果出现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饮酒等,有助于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

    2025-11-05 11:56:20
  • 为什么不建议年轻人做肠镜

    年轻人常见肠道器质性病变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如结直肠癌高发年龄偏后无特定肠道症状时常规肠镜非必要,肠镜属侵入性操作对无明显症状年轻人风险收益比不高且存操作相关风险应避免不必要侵入,存在粪便隐血检测等更简便初筛方式可先排查,结果无异常可大幅降低肠镜需求仅初筛异常再考虑肠镜以避免不必要侵入及身心负担。 一、疾病发生率角度 年轻人常见的肠道器质性病变发生率相对较低,依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青壮年人群中因典型肠道肿瘤(如结直肠癌等)、严重炎症性肠病等需要通过肠镜明确诊断的疾病比例,较老年人群显著偏低。例如,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通常在50岁以上,年轻人罹患此类严重肠道疾病的概率相对较小,因此无特定肠道症状时常规进行肠镜检查并非必要。 二、肠镜检查的创伤性与潜在风险 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检查过程中可能引发腹胀、腹痛等不适感受,对于没有明显肠道症状的年轻人而言,承受这种侵入性检查的风险与收益比不高。此外,肠镜检查存在一定的操作相关风险,如肠道穿孔、出血等,尽管发生概率较低,但对于身体状况良好且无迫切检查指征的年轻人,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初筛方式的替代性 存在更简便的初筛方式可先行排查肠道健康状况,例如粪便隐血检测等。通过粪便隐血检测等初步筛查手段,若结果无异常,可大幅降低对肠镜检查的需求;仅当初筛结果异常时,再考虑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肠道具体情况,如此可避免无必要地让年轻人接受侵入性的肠镜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身心负担。

    2025-11-05 11:54:53
  • 先天性幽门狭窄的原因

    先天性幽门狭窄与遗传因素、胃肠道激素失衡、肌肉发育异常相关,遗传具明显倾向,胃肠道激素失衡中胃泌素分泌异常可能致病,肌肉发育异常表现为环形肌肥厚、纵形肌发育异常。 胃肠道激素失衡 胃泌素的作用: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道激素,与幽门括约肌的功能调节有关。有研究发现,先天性幽门狭窄患儿胃窦部G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胃泌素分泌增加。胃泌素能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同时还可能通过促进幽门部肌肉增生等机制影响幽门的正常功能。在生活方式方面,母亲孕期的饮食等因素可能间接影响胎儿胃泌素的分泌调节。如果胎儿胃泌素分泌异常增多,就可能干扰幽门部肌肉的正常发育,增加先天性幽门狭窄的发病风险。对于婴儿出生后的喂养等情况,也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因胃肠道激素失衡导致幽门功能异常的可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肌肉发育异常 环肌和纵肌的关系:幽门部的环形肌和纵形肌的发育异常是导致先天性幽门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环形肌和纵形肌协同作用以保证幽门的正常开闭功能。在先天性幽门狭窄患儿中,环形肌明显肥厚,而纵形肌相对发育异常。这种肌肉发育的失衡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出现的问题,可能与胚胎期胃肠道肌肉的分化、增殖等过程受到干扰有关。例如,某些环境因素可能在胚胎发育关键时期影响肌肉细胞的正常分化,导致环形肌过度增生而纵形肌发育不协调。对于早产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胚胎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生肌肉发育异常导致先天性幽门狭窄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监测。

    2025-11-05 11:53: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