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王玉芳副主任医师(33)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王玉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擅长: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芳,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核心组成员,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学者俱乐部副组长,四川省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成功诊治各种内科及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熟练操作胃肠镜及内镜下息肉切除、食道扩张、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各种内镜下治疗及食道测压、食道酸碱测定等技术,特别是致力于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临床及发病机制研究,曾赴国际知名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德国基尔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及赴日进行中日炎症性肠病学术交流。曾获院级医疗先进个人等称号,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及主研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参与全国及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多项多中心调查研究,参与炎症性肠病亚太共识意见的制定及2012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共识意见的制定,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二届全国消化中青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2004年度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参与《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第二版)等的编写。担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JCC》中文版等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展开
  • 异噻唑啉酮对胃酸有何影响

    异噻唑啉酮与胃酸分泌无直接因果联系,儿童误服含其物质可能因刺激胃肠黏膜引发非特异性胃肠道反应需谨慎就医,胃肠道基础疾病人群接触相关物质可能加重原有不适应尽量避免不必要接触。 一、异噻唑啉酮与胃酸分泌的直接关联缺乏明确证据 目前经严谨科学研究证实,异噻唑啉酮作为工业常用的防腐剂等化工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接触途径主要为皮肤接触、环境吸入等,并无直接证据表明其会特异性作用于胃酸分泌相关的生理机制来影响胃酸的分泌量、酸碱度等指标。现有医学及毒理学研究未发现异噻唑啉酮与胃酸分泌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 二、特殊人群接触异噻唑啉酮后胃肠道的潜在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胃肠道黏膜相对娇嫩,若意外接触到含异噻唑啉酮的物质并可能造成误服等情况,虽无证据显示异噻唑啉酮直接影响胃酸,但可能因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非特异性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此时需格外谨慎,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因不确定因素对儿童胃肠道造成潜在不良影响。 (二)胃肠道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本身存在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若接触到异噻唑啉酮相关物质导致胃肠道刺激,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但这并非是异噻唑啉酮对胃酸分泌的特异性作用,而是对胃肠道黏膜刺激引发的非特异性反应,这类人群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异噻唑啉酮相关物质接触,以降低胃肠道不适加重的风险。

    2025-10-31 11:46:17
  • 吃过饭后,胸口正中间就会一直痛,不论是

    胸口正中间一直痛可能是胃酸反流、胃溃疡、心脏疾病、胸部肌肉拉伤或骨骼问题、胸膜炎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胸口正中间一直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胃酸反流:进食后,胃酸可能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导致胸口疼痛。建议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胃溃疡:胃溃疡可导致胃部疼痛,疼痛可能放射到胸口。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3.心脏疾病:虽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也不能忽视。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应考虑心脏疾病的可能。建议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等检查。 4.胸部肌肉拉伤或骨骼问题:剧烈运动、提重物等可能导致胸部肌肉拉伤或肋骨骨折,引起胸口疼痛。建议休息、冷敷受伤部位,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5.其他原因:胸膜炎、肺炎、纵隔炎等胸部疾病,以及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胸口疼痛。 总之,如果胸口正中间一直痛,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更应重视胸口疼痛,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31 11:44:07
  • 感觉口酸是怎么回事

    口酸是一种自觉口中有酸味的症状,可能由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腔疾病、吃过多酸性食物、情志失调、过度劳累以及某些药物等因素引起。如果口酸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口酸是指口中自觉有酸味,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除此之外,口腔疾病、吃了过多酸性食物、情志失调等也可能导致口酸。 1.疾病因素 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两种疾病可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引起口酸。 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中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时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酸。 其他:胆囊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口酸。 2.饮食因素 食用过多酸性食物:如山楂、柠檬、醋等,会导致口中发酸。 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等食物,可能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引起口酸。 3.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引起口酸。 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也可能出现口酸的症状。 此外,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也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引起口酸。 如果口酸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过多酸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2025-10-31 11:42:11
  • 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致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引发胃溃疡有周期性节律性进食后痛,引发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夜间痛,儿童症状不典型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症状隐匿多以消化不良为主需重视定期检测。 一、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常可引起上腹部出现隐痛、胀痛或烧灼感,还可能表现为餐后饱胀感,即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腹部饱胀不适,以及早饱感,也就是进食量明显少于正常时就觉得已经吃饱。二、胃肠道不适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嗳气现象,即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发出声响;还会有反酸症状,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胸骨后有灼热感;部分人会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尤其是感染较重时;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对食物的兴趣降低。三、并发症相关潜在症状:若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胃溃疡,可能出现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疼痛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发作;若引发十二指肠溃疡,可能有空腹痛(进食前上腹部疼痛)、夜间痛等表现。四、特殊人群表现: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时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反复的上腹部疼痛,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营养吸收可能受一定影响;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症状较为隐匿,多以消化不良为主,需警惕因未及时检查而延误病情,要更加注重定期进行相关检测以明确是否感染。

    2025-10-31 11:40:53
  •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口臭有什么特点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口臭具持续性,异味多为腐臭,常伴随腹痛腹胀嗳气等胃部不适症状,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除后多有改善。 一、持续性存在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口臭具有较为明显的持续性特点,即便通过刷牙、漱口等常规口腔清洁措施,口臭现象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因为幽门螺杆菌在胃内产生的有异味物质会持续通过口腔呼出,导致口臭长时间存在。二、异味性质 其产生的口臭多为腐臭味,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会分解尿素等物质,产生氨、硫化氢等具有特殊腐臭气味的挥发性硫化物,这些物质经口腔呼出从而使口气呈现腐臭味。三、伴随胃部症状 此类口臭往往还会伴随一些胃部不适症状,如腹痛、腹胀、嗳气等,因为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植于胃部,感染后会引发胃部的炎症反应等,进而可能出现上述胃部相关表现,而口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累及胃部后体现出的口腔相关症状。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 该口臭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若经检测明确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未进行根除治疗时,口臭现象较为明显,而一旦通过规范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口臭情况多会有所改善,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口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联。

    2025-10-31 11:35: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