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擅长: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芳,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核心组成员,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学者俱乐部副组长,四川省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成功诊治各种内科及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熟练操作胃肠镜及内镜下息肉切除、食道扩张、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各种内镜下治疗及食道测压、食道酸碱测定等技术,特别是致力于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临床及发病机制研究,曾赴国际知名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德国基尔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及赴日进行中日炎症性肠病学术交流。曾获院级医疗先进个人等称号,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及主研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参与全国及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多项多中心调查研究,参与炎症性肠病亚太共识意见的制定及2012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共识意见的制定,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二届全国消化中青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2004年度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参与《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第二版)等的编写。担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JCC》中文版等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展开
  • barrett食管是什么病

    Barrett食管是与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关的食管疾病,由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换所致,涉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有烧心、反酸等常见临床表现,靠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治疗需改变生活方式等基础治疗,且有发展为食管腺癌风险需定期随访监测,不同人群在发病、表现、诊断、治疗及监测上有不同考量。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可能与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肥胖、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高脂食物等都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吸烟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使其松弛,导致胃酸反流;饮酒也会损伤食管黏膜屏障,促进反流发生。肥胖者腹腔压力高,更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病史因素:有长期胃食管反流病病史的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更易发展为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由于反流物反复刺激食管,引发食管黏膜的一系列病理改变,逐渐出现柱状上皮化生。 临床表现相关情况 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如烧心、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感,可放射至颈部、肩部等部位;反酸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反流症状,而是以吞咽困难等为表现,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引起。 特殊人群表现:儿童患者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胃食管反流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不过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barrett食管的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需要更细致检查来明确。 诊断相关要点 检查方法: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胃镜下可见食管下段黏膜呈现橘红色,与正常食管的淡粉红色鳞状上皮不同,病理活检可发现柱状上皮,这是诊断barrett食管的金标准。同时,还可能结合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来评估胃食管反流的程度等情况。 不同人群诊断注意事项: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要在麻醉等合适操作下进行,要充分评估麻醉风险等;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做好术前评估,确保检查安全。 治疗相关原则 基础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是基础,如减肥、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避免食用辛辣、高脂食物等。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反流症状,可能会使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不进行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 特殊人群治疗考量:儿童患者治疗更倾向于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调整喂养方式等;老年人治疗要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等,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在使用药物时要谨慎评估药物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等。 barrett食管有发展为食管腺癌的潜在风险,所以需要定期随访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等情况,不同人群随访频率等可能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监测方案。

    2025-10-22 12:19:22
  • 夏天经常拉肚子怎么办

    夏天防腹泻需从多方面着手。调整饮食方面,要避免生冷食物,选清淡易消化且卫生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用空调要适度,还可热敷腹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喝温开水,严重时喝含电解质饮品;出现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等情况要就医检查治疗,儿童和老年人拉肚子需特殊关注,儿童要防脱水等,老年人要防脱水及关注基础疾病。 一、调整饮食 1.避免生冷食物:夏天应减少食用冰镇饮品、冰淇淋、生鱼片等生冷食物,因为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例如,大量食用冰镇西瓜可能会引发肠道不适导致拉肚子。 2.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米粥、面条、馒头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减轻胃肠道负担。比如小米粥,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对胃肠道刺激小。 3.注意饮食卫生:确保食物新鲜、干净,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夏季细菌繁殖快,变质食物中的病菌容易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要注意食材的采购和储存,烹饪时要煮熟煮透。 二、注意腹部保暖 1.使用空调需适度:夏天室内外温差大,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要注意腹部保暖,可适当增添衣物,避免腹部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例如,夜间睡眠时不要让腹部暴露在过于凉爽的环境中,否则容易引起肠道痉挛导致腹泻。 2.热敷腹部:当出现拉肚子情况时,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温度不宜过高,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左右,能缓解胃肠道痉挛,减轻腹泻症状。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多喝温开水:拉肚子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防止脱水。 2.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果腹泻较严重,可适当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品,如口服补液盐,能补充因腹泻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四、就医检查与治疗 1.感染性腹泻的情况:如果拉肚子伴有发热、腹痛剧烈、大便带脓血等症状,可能是感染性腹泻,如细菌性痢疾等,需及时就医,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2.非感染性腹泻的情况:对于一些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如肠道功能紊乱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等。 3.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夏天拉肚子更要密切关注。如果儿童拉肚子,要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防止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若儿童拉肚子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夏天拉肚子可能更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因为严重腹泻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老年人拉肚子时应谨慎处理,必要时尽快就医。

    2025-10-22 12:18:38
  • 早上起床胃痛怎么办

    晨起胃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胃酸刺激、胃部疾病、饮食因素等,长期晨起胃痛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同时应保持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来预防晨起胃痛发生。 一、可能的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胃酸刺激相关 1.原因:经过一夜睡眠,胃内基本排空,若本身有胃酸分泌过多情况,空腹时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可能引发胃痛。比如本身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夜间平卧时胃酸易反流,晨起更易出现胃痛。 处理:可适当饮用一些温热水,稀释胃酸,缓解对胃黏膜的刺激。但注意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以免进一步刺激胃部。对于本身有胃食管反流病风险的人群,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胃酸反流机会。 2.年龄因素:儿童若晨起胃痛,需考虑是否有饮食不规律等情况,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饮食不节制易引发胃部不适;老年人晨起胃痛则要警惕是否有胃部基础疾病加重,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病情变化。 3.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晨起易出现胃痛,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胃酸分泌节律及胃部血液循环等。应注意调整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二)胃部疾病相关 1.原因:本身患有胃溃疡的患者,胃溃疡有周期性上腹痛特点,晨起可能因胃酸分泌而引发胃痛;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晨起空腹时也可能出现胃痛不适。 处理:如果经常出现晨起胃痛且怀疑有胃部疾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已确诊胃部疾病的患者,要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例如胃溃疡患者可能需要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慢性胃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等。 2.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导致晨起胃痛,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月经前期,可能因体内激素变化影响胃部功能,出现晨起胃痛情况,此时需结合自身生理周期综合判断。 (三)饮食因素相关 1.原因:前一晚进食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晨起可能出现胃痛。比如前一晚吃了大量辣椒、油炸食品等。 处理:若因前一晚饮食不当导致晨起胃痛,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同时近期饮食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再次进食刺激性食物。 2.年龄与饮食:儿童如果前一晚吃过多零食,尤其是甜食,容易引起晨起胃痛,因为儿童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多零食会影响正常进餐及胃肠消化;老年人若前一晚进食过饱,也易出现晨起胃部不适,要注意控制晚餐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二、长期晨起胃痛的建议 如果晨起胃痛频繁发生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如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无论哪个年龄段人群,都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预防晨起胃痛的发生。

    2025-10-22 12:17:42
  • 用了开塞露只拉了一点怎么回事

    用了开塞露只拉一点可能由用药方式不当、肠道干燥严重、肠道梗阻等疾病因素引起,应对时可重新正确用药、调整生活方式增加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若怀疑是疾病因素且有相关异常症状则需及时就医排查肠道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并关注生活方式对排便的影响,必要时就医明确原因。 一、原因分析 (一)用药方式不当 开塞露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将瓶盖去掉,缓慢插入肛门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若插入深度不够等用药方式不对,可能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仅能排出少量粪便。例如,儿童使用开塞露时若插入过浅,就可能出现用了开塞露只拉一点的情况,因为药物未到达合适位置来有效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二)肠道干燥严重 如果患者长期饮水过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内粪便过于干结、坚硬,开塞露注入后难以使干结的粪便充分软化并刺激肠道产生强烈蠕动,就会出现用了开塞露只拉一点的现象。尤其对于老年人,因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本身肠道容易干燥,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三)肠道梗阻等疾病因素 某些肠道疾病如肠道肿瘤、肠粘连等导致肠道梗阻时,即使使用开塞露,也可能因为肠道不通畅,药物无法推动大量粪便排出,从而仅能排出少量粪便。这种情况在有肠道病史的人群中更需警惕,比如既往有肠道手术史的患者,发生肠粘连导致梗阻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应对建议 (一)重新正确用药 对于用药方式不当的情况,应重新按照正确方法使用开塞露。以成人为例,应取侧卧位,将开塞露瓶嘴部分轻轻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全部挤入直肠内,之后需尽量忍耐一段时间再去排便,以保证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调整生活方式 1.增加水分摄入: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可分多次饮用,这样能使肠道内粪便保持一定湿度,利于排便。对于老年人,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多饮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等情况。 2.补充膳食纤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全谷类食物(燕麦、糙米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改善肠道功能。比如每天可摄入30克左右的膳食纤维,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来实现。 (三)及时就医排查疾病 如果怀疑是肠道梗阻等疾病因素导致用了开塞露只拉一点的情况,尤其是有肠道病史或伴随腹痛、呕吐等其他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肠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更应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可能存在的肠道问题,因为儿童肠道相对脆弱,一些疾病可能发展较快。 总之,用了开塞露只拉一点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关注自身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排便的影响,必要时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10-22 12:17:02
  • 吐到胃出血会怎么样

    吐到胃出血会有呕血、黑便、贫血甚至休克等表现,危害包括失血致贫血加重、消化系统进一步损伤、危及生命等,发生后要立即停止刺激胃部行为并及时就医,预防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剧烈呕吐。 吐到胃出血的危害 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加重:持续的胃出血会使机体丢失大量血液,若不能及时补充,会导致血红蛋白降低,进一步加重贫血,影响各组织器官的供氧,长期慢性失血还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等。对于儿童来说,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体力发育迟缓;对于老年人,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贫血会使心脏代偿性加快跳动来维持供血,加重心脏负担。 对消化系统的进一步损伤:胃出血后,胃部的损伤可能会持续存在,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情况。而且胃内的出血病灶可能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血液是良好的培养基,容易滋生细菌。对于有基础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的患者,胃出血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溃疡可能难以愈合,胃炎的炎症反应可能加剧。 危及生命:大量胃出血时,出血速度快,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如果不能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人或有重要脏器基础疾病的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更差,发生休克的风险更高,且恢复的难度更大。儿童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大量失血也容易迅速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 发生吐到胃出血后的应对措施 立即停止刺激胃部的行为:如果是因剧烈呕吐导致胃出血,应立即停止引起呕吐的诱因,比如如果是因为进食了不洁食物或刺激性食物导致呕吐,此时要避免继续摄入此类食物。 及时就医: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医生会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胃出血的原因和部位,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抑酸药物抑制胃酸分泌,从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止血;对于出血较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 预防吐到胃出血的建议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本身有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要积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胃出血的发生风险。例如胃溃疡患者要坚持服用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注意饮食调节: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辣、过酸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和食用过多零食,保证营养均衡且食物温和易消化。对于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避免剧烈呕吐:如果有恶心呕吐症状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缓解,比如可以小口饮用温水等,避免剧烈的、频繁的呕吐导致胃内压力骤增,引起胃黏膜撕裂出血。如果是因疾病导致频繁呕吐,如肠梗阻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2025-10-22 12:15: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