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擅长: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芳,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核心组成员,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学者俱乐部副组长,四川省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成功诊治各种内科及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熟练操作胃肠镜及内镜下息肉切除、食道扩张、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各种内镜下治疗及食道测压、食道酸碱测定等技术,特别是致力于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临床及发病机制研究,曾赴国际知名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德国基尔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及赴日进行中日炎症性肠病学术交流。曾获院级医疗先进个人等称号,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及主研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参与全国及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多项多中心调查研究,参与炎症性肠病亚太共识意见的制定及2012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共识意见的制定,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二届全国消化中青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2004年度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参与《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第二版)等的编写。担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JCC》中文版等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展开
  • 餐后胃痛是什么病

    餐后胃痛可能与胃溃疡、胃炎、胰腺炎和胆囊炎等多种疾病相关。 1.胃溃疡 胃溃疡的典型表现是餐后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往往由胃酸刺激溃疡部位的神经末梢引发。胃溃疡通常具有慢性病程,可能持续数年或十余年,并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缓解期长短不一。 2.胃炎 大多数胃炎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在餐后出现中上腹不适、饱胀感、钝痛或烧灼痛等。此外,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胰腺炎 胰腺炎通常在暴饮暴食后出现,疼痛多位于中左上腹部,有时甚至遍及全腹。疼痛通常较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胆囊炎 胆囊炎通常在摄入油腻食物后引发右上腹部疼痛,可能伴有恶心等不适。疼痛也可能较为剧烈,并可能导致胆汁返流和口苦等症状。 餐后胃痛还可能有其他病因,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2025-04-01 14:18:10
  • 胃里息肉为什么不建议切除

    胃里息肉不建议切除的情况包括息肉较小、考虑炎性息肉或无癌变倾向等。可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休息和定期复查来管理胃里息肉。 胃里息肉的治疗方法因息肉的大小和类型而异。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如恶心、反酸、腹胀或息肉伴有糜烂等,应采取适当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或针对癌变的息肉进行化疗。 大多数临床上的息肉是无症状的,对于这些无症状的息肉,治疗方式取决于其是否有癌变倾向。如果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需进行手术切除;如果癌变几率很小且息肉很小,考虑为炎性息肉时,则可以通过观察随访来管理。 除了手术治疗外,胃里息肉的治疗方式还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药物治疗方面,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也是重要的措施,常用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果胶铋等。 请注意,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虑,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使用应遵医嘱。

    2025-04-01 14:18:09
  • 幽门螺杆菌怎样查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主要有两种方式,包括无创检查方式和有创检查方式。 一、无创检查方式 1.碳13或碳14呼气实验 这是一种无痛苦、简单、安全且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儿童、孕妇、老年人都可以进行。 2.抽血进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3.检查大便中有无幽门螺杆菌的抗原 通过检测大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二、有创检查方式 1.做胃镜时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 在胃镜下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2.做胃镜取胃粘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通过病理学检测,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组织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 3.取胃黏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 将取出的胃黏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察是否能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需要注意的是,检测前要停用奥美拉唑类抑酸药及抗菌药物4周,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体采用哪种检查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025-04-01 14:18:07
  • 做肠镜喝泻药后拉粘液怎么回事

    在进行肠镜检查之前,患者通常需要服用泻药,如聚乙二醇等,以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排泄,并为肠道清洁做准备,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服药后,有些患者可能会排出黏液,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刺激导致肠道分泌物增加的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肠炎等疾病引起的。如果肠道本身没有病变,服用泻药后,由于药物的刺激,肠道黏膜可能会分泌少量黏液,并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这种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现象,并且在几天内会自然缓解。 然而,如果排出大量黏液,这可能表明存在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分泌物增多,服用泻药后,这些药物会促进黏液的排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咨询医生以明确病因,并接受适当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在肠镜检查后排出黏液的情况下,除了考虑泻药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外,还应警惕可能存在的肠道疾病。及时的医疗咨询和专业治疗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

    2025-04-01 14:18:06
  • 早上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

    早晨排便时出现血迹,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和出血特性等因素综合判断具体原因,可能包括痔疮、肛裂、结肠炎、肠结核、消化道肿瘤、消化道溃疡、寄生虫病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病症。 1.痔疮 内痔较为常见,排便时粪便可能导致痔核粘膜破裂,引发出血,通常为便后鲜血。 2.肛裂 炎症或外伤可能导致肛管出现裂口,排便时可能引发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多为鲜血,并伴有剧烈疼痛。 3.结肠炎 症状包括反复黏液脓血便,由肠粘膜水肿、溃烂引起。 4.肠结核 主要发生在回盲部,由结核菌感染导致肠壁坏死并出血,伴有结核相关症状。 5.消化道肿瘤 恶性肿瘤可能损伤粘膜,局部破坏血管引发出血,并伴有腹痛和包块。 6.消化道溃疡 与进食密切相关,粘膜破溃可能导致出血,引发反复疼痛。 7.寄生虫病 某些消化道寄生虫,如钩虫,可能导致肠壁粘膜破损出血,多为黑便。阿米巴痢疾则表现为粘液血便。 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等疾病可能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形成黑便。 如早晨排便出血症状持续不减,且伴随身体状况下滑,请及时就医。

    2025-04-01 14:18: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