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擅长: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芳,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核心组成员,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学者俱乐部副组长,四川省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处理,成功诊治各种内科及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熟练操作胃肠镜及内镜下息肉切除、食道扩张、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各种内镜下治疗及食道测压、食道酸碱测定等技术,特别是致力于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临床及发病机制研究,曾赴国际知名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德国基尔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及赴日进行中日炎症性肠病学术交流。曾获院级医疗先进个人等称号,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及主研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参与全国及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多项多中心调查研究,参与炎症性肠病亚太共识意见的制定及2012年中国炎症性肠病共识意见的制定,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二届全国消化中青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2004年度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参与《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炎症性肠病》(第二版)等的编写。担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JCC》中文版等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展开
  • 腹部胀气应如何快速解决

    生活方式上适度运动如饭后轻运动及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来促胃肠蠕动,饮食上避免产气食物并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快速缓解用40-50℃温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腹部促血液循环缓解肠道痉挛。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适度运动:饭后0.5~1小时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以助气体排出,儿童可在家长陪伴下缓慢行走,成年人依自身状况选运动强度,老年人宜选舒缓散步;通过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带动肠道蠕动,加速气体在肠道内的移动与排出。 2.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胀气,儿童按摩力度需轻,成年人可稍用力但以舒适为准,老年人亦需轻柔操作,借助手指对腹部肌肉和肠道的轻柔刺激,推动气体运行。 二、饮食调整 1.避免产气食物:减少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易产气食物摄入,素食者替代产气豆类选其他蛋白质来源,肉食者减少碳酸饮料饮用,此类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易产生气体,减少摄入可从源头降低胀气发生几率。 2.合理摄入膳食纤维:适当增加燕麦、魔芋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气体排出,儿童可选合适儿童款高纤维零食但需控量,成年人依饮食均衡原则搭配,老年人择易消化高纤维食物,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利于气体随粪便排出。 三、快速缓解小技巧 1.热敷:用40~50℃温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腹部,每次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胀气,儿童热敷要注意温度与时间防烫伤,成年人及老年人可依自身耐受调整但需谨慎避过热,温热刺激可使腹部血管扩张,改善肠道血液循环,缓解肠道痉挛状态。

    2025-10-31 12:08:11
  • 喝酒前喝什么护胃不容易醉

    进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可因脂肪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延缓酒精吸收,像全脂牛奶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一般人群可适当食用但高脂血症者需控量;饮用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如蜂蜜水因其中果糖可促进酒精分解代谢,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选择健康人群不宜过量;食用富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可在胃内形成填充延缓酒精吸收,胃肠功能差者需适量食用正常人群可合理摄入。 一、进食富含脂肪的食物 原理:脂肪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延缓酒精的吸收。例如,研究发现,提前摄入一定量的油脂性食物,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酒精与胃黏膜的直接接触。常见的富含脂肪的食物如全脂牛奶,其中的脂肪成分可对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可适当食用,但对于本身有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控制摄入量,避免因过量脂肪摄入加重病情。 二、饮用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 原理: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可能影响酒精的代谢过程。比如蜂蜜水,蜂蜜中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代谢。有研究表明,饮用适量蜂蜜水后,人体对酒精的代谢速度会有所加快。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选择,因为蜂蜜水含糖量较高,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健康人群饮用时也不宜过量,以免摄入过多糖分。 三、食用富含淀粉的食物 原理:淀粉类食物在胃内可形成一定的填充,延缓酒精的吸收。像馒头这类主食,其中的淀粉在胃内经过初步消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的刺激。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胃肠功能较差的人群,如患有胃溃疡等疾病的人,食用过多淀粉类食物可能会引起腹胀等不适,需适量食用;正常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摄入。

    2025-10-31 12:07:18
  • 如果有腹泻,治疗方法有哪些

    腹泻的应对包括调整急性期饮食(适当减少进食量选易消化食物保证水分摄入婴幼儿注意奶量辅食调整及暂停辅食)、保证充足休息;药物治疗用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的益生菌制剂调节微生态,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病菌等保护肠黏膜;儿童腹泻要特别关注补液防脱水谨慎用药观察大便精神,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需用药权衡胎儿影响,老年人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排查基础疾病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一、非药物干预 1.调整饮食:急性期适当减少进食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同时保证水分摄入,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等方式预防脱水,婴幼儿腹泻时需注意奶量调整及辅食暂停。 2.休息:保证充足休息,让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促进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身体负担。 二、药物治疗 1.益生菌制剂: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腹泻,通过补充有益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常见如双歧杆菌等制剂。 2.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内的毒素、病菌及异常发酵产物,保护肠道黏膜,减轻腹泻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腹泻需特别关注补液,防止脱水,应优先采用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谨慎使用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泻剂等,婴儿腹泻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大便性状及精神状态。 2.孕妇:孕妇腹泻时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调整饮食与休息,若需用药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谨慎选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腹泻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需密切关注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同时排查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肠道肿瘤等)对腹泻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2025-10-31 12:04:28
  • 拉肚子应该吃什么食物好

    易消化的谷类食物有大米粥煮得软烂适合拉肚子时食用为身体供能;蔬菜水果类中苹果含果胶可缓解腹泻可直接吃或蒸熟食用注意别吃未成熟或过凉的,胡萝卜做成泥食用易消化可调理拉肚子肠胃;蛋白质类食物豆腐是植物性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来源拉肚子时可补充做成清淡菜肴如豆腐汤等不同年龄段人群适量食用。 一、易消化的谷类食物 大米粥: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能量。煮大米粥时,应煮得软烂些,这样更适合拉肚子时食用。对于婴幼儿来说,大米粥是常见的易消化食物,能在补充能量的同时减轻胃肠负担;成年人拉肚子时也可将大米粥作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 二、蔬菜水果类 苹果:苹果中含有果胶,果胶有收敛作用,可帮助缓解腹泻。苹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蒸熟后食用。对于儿童拉肚子,蒸熟的苹果是不错的选择;成年人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用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吃未成熟或过凉的苹果,以免加重肠胃不适。 胡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将胡萝卜做成胡萝卜泥食用,易于消化,对拉肚子的肠胃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适量食用胡萝卜泥来辅助缓解拉肚子的情况。 三、蛋白质类食物 豆腐:豆腐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食物,易于消化吸收。拉肚子时,身体需要补充一定的蛋白质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豆腐是较好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可以将豆腐做成清淡的菜肴,如豆腐汤等,避免添加过多刺激性调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老年人拉肚子时,适量食用豆腐能补充蛋白质且不会给肠胃造成过大负担;儿童拉肚子时也可在不过敏的情况下适量食用豆腐。

    2025-10-31 12:03:17
  • 不想吃饭没胃口怎么办

    生活方式需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饮食要选开胃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长期无胃口伴不适需警惕消化系统等疾病并及时就医,儿童避免强迫进食营造轻松进餐环境,老年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关注慢性病对食欲的影响。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成人每日建议7~8小时睡眠,儿童需依年龄保证相应时长,如婴幼儿12~14小时、学龄前儿童11~13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规律生物钟有助于维持胃肠功能节律,促进食欲恢复。 2.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成人可每日散步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150分钟,儿童依据年龄选择合适运动,3~6岁儿童每日户外活动累计不少于3小时,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 二、饮食调整 1.选择开胃易消化食物:可摄入山楂、苹果等,山楂含酸性物质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成人每日可食1~2个苹果,儿童适量减少;同时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主食,减轻胃肠负担。 2.少食多餐:将三餐分为5餐左右,每餐食量适中,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消化压力。 三、疾病因素及应对 若长期无胃口且伴随腹痛、体重下降等不适,需警惕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此类情况需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如胃镜、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避免强迫进食,营造轻松进餐环境,因儿童食欲易受心理因素影响,强迫进食可能加重厌食。 老年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关注慢性病对食欲的影响,如糖尿病老人需监测血糖,合理调整饮食以兼顾食欲与血糖控制。

    2025-10-31 12:02: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