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晓红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对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糖尿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各类佝偻病等内分泌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对甲基丙二酸血症、戊二酸血症、枫糖尿病、线粒体病、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等遗传代谢病的防治有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商晓红,女,副主任医师,对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糖尿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低磷性和低钙性佝偻病等内分泌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对甲基丙二酸血症、戊二酸血症、枫糖尿病、线粒体病、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等遗传代谢病的防治有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糖尿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各类佝偻病等内分泌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对甲基丙二酸血症、戊二酸血症、枫糖尿病、线粒体病、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等遗传代谢病的防治有研究。展开
  • 宝宝黄疸两个月还没有退怎么办

    宝宝两个月黄疸未退可能是母乳性黄疸或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一般宝宝情况良好可继续母乳喂养;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感染、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引起,需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要观察宝宝一般状况、监测黄疸变化、促进胆红素代谢,注意避免诱发因素,按医嘱定期复诊,早产儿更需密切监测。 一、首先明确可能的原因及相应处理 (一)母乳性黄疸 原因:约有1%左右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会发生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物质抑制了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有关。 处理:如果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即使黄疸两个月还未退,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通常随着宝宝月龄增加,黄疸会逐渐消退。可以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当胆红素水平在安全范围内时,无需特殊干预。 (二)病理性黄疸 原因 感染性:如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可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代谢。例如新生儿败血症,宝宝可能伴有发热、拒奶、精神萎靡等表现。 非感染性: 胆道闭锁: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胆道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引起黄疸持续不退,宝宝可能伴有陶土色大便等表现。 遗传代谢性疾病:如G-6-PD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宝宝食用蚕豆等氧化性物质后可能诱发黄疸加重,还可能伴有贫血等表现。 处理:如果考虑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腹部B超等以明确病因。如果是胆道闭锁,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感染引起,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二、针对宝宝的护理建议 (一)观察宝宝一般状况 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哭声、皮肤颜色等。如果宝宝精神萎靡、吃奶差、哭声弱,即使黄疸两个月未退,也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立即就医。 (二)监测黄疸变化 可以使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定期监测宝宝皮肤黄疸的程度,了解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如果发现黄疸有加重或持续不消退的情况,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三)促进胆红素代谢 保证宝宝充足的奶量摄入,促进宝宝排便,因为胆红素可以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增加排便次数有助于胆红素的排泄。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确保宝宝有足够的奶量摄入,一般建议按需喂养。 三、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宝宝两个月黄疸未退,要特别注意避免宝宝接触可能诱发黄疸加重的因素。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影响宝宝胆红素代谢的食物。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复诊,及时了解宝宝黄疸的情况和身体的发育状况。如果是早产儿,由于其肝脏功能发育相对更不完善,黄疸消退可能更慢,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黄疸情况,并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5-10-16 13:29:51
  • 宝宝清晨咳嗽厉害要如何解决

    宝宝清晨咳嗽厉害可从环境因素调整(调节空气湿度、清洁空气)、体位调整(侧卧睡姿、抬高上半身)、观察过敏因素(排查室内和饮食过敏原)、排查疾病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入手,小月龄宝宝需格外小心,过敏体质宝宝排查更细致,小月龄宝宝勿自行服止咳药应及时就医。 一、环境因素调整 1.空气湿度调节:清晨空气往往较干燥,干燥的空气可能刺激宝宝呼吸道导致咳嗽厉害。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适宜的湿度能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缓解咳嗽。例如,研究表明,将室内湿度维持在合适范围,可降低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引发咳嗽的概率。 2.空气清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但要注意避免宝宝直接吹冷风。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过敏原等,减少对宝宝呼吸道的刺激。有研究显示,空气净化器能有效降低空气中过敏原浓度,从而降低宝宝因接触过敏原而引发清晨咳嗽的可能性。 二、体位调整 1.侧卧睡姿:让宝宝采取侧卧的睡姿,这样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防止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侧卧时,分泌物能顺着气道流出,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2.抬高上半身:如果宝宝是在床上,可以将上半身适当垫高,比如用枕头把宝宝的头部和肩部稍微垫高一些,同样有利于减少分泌物倒流,缓解清晨咳嗽症状。 三、观察有无过敏因素 1.排查室内过敏原:清晨咳嗽厉害可能与过敏有关,要检查室内是否有过敏原,如尘螨、宠物毛发、花粉等。尘螨是常见的过敏原,可定期清洗宝宝的床单、被罩等,使用防螨寝具。宠物毛发可尽量让宠物远离宝宝的卧室,花粉季节时尽量关闭窗户。 2.饮食过敏排查:如果宝宝是添加辅食的阶段,要考虑食物过敏的可能。回忆宝宝近期的饮食,是否有新添加的易过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如果怀疑有食物过敏,可暂时回避相关食物,观察咳嗽是否缓解。 四、疾病因素排查及应对 1.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宝宝除了清晨咳嗽厉害外,还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这时候要让宝宝多喝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2.支气管炎或肺炎:若宝宝清晨咳嗽厉害且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要警惕支气管炎或肺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胸片等,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小月龄宝宝,在调整环境和体位等措施时要格外小心。比如使用加湿器要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调整睡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伤到宝宝。如果是过敏体质的宝宝,排查过敏原时要更细致,因为过敏可能会对宝宝呼吸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同时,小月龄宝宝出现清晨咳嗽厉害的情况,家长不要自行给宝宝服用止咳药物,应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

    2025-10-16 13:29:18
  • 2岁宝宝一哭就吐怎么回事

    2岁宝宝一哭就吐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胃部呈水平位且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进食过多过快;病理性因素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肠道感染、肠梗阻)和呼吸道感染。应对时要将宝宝竖抱避免误吸,观察呕吐情况,偶尔一次且精神好可观察,频繁或伴异常要及时就医并注意护理。 一、生理性因素 (一)胃部生理结构特点 2岁宝宝的胃部呈水平位,且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较为松弛。当宝宝哭闹时,腹腔压力会升高,进而压迫胃部,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发呕吐。例如,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胃部就像一个比较浅的碗,哭闹时碗内压力增加,就容易使食物漾出。 (二)进食因素 如果宝宝在哭闹前进食过多或过快,哭闹时也容易出现呕吐情况。因为进食过多过快会使胃内积聚较多食物,哭闹时腹压变化更易促使呕吐发生。比如宝宝刚吃完一大碗饭就开始大哭,就比较容易吐。 二、病理性因素 (一)消化系统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除了上述胃部结构因素外,疾病状态下更易加重胃食管反流。宝宝可能除了一哭就吐外,还可能有吃奶后呕吐频繁、体重增长缓慢等表现。这是因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 2.肠道感染:如病毒性肠炎等,宝宝哭闹时可能同时伴有肠道不适,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等,从而引发呕吐。同时可能伴有腹泻、发热等症状。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宝宝会出现呕吐、腹泻,然后哭闹不安。 3.肠梗阻:宝宝肠道发生梗阻时,哭闹是常见表现之一,同时会伴有呕吐,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胆汁甚至粪便样物,还可能有腹胀、不排便排气等表现。这是由于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哭闹时腹压增加加重梗阻相关症状。 (二)呼吸道感染 当宝宝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如感冒等,剧烈哭闹可能会引发呕吐。因为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可能有分泌物,哭闹时刺激咽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同时宝宝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三、应对建议及特殊人群提示 (一)一般应对 当宝宝一哭就吐时,首先要将宝宝抱起,使其处于upright位(如竖抱,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平躺,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然后观察宝宝呕吐的情况,包括呕吐物的量、颜色、性状等。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哭闹后呕吐,且宝宝精神状态尚可,没有其他明显异常表现,可以先暂时观察。 (二)特殊人群(宝宝)提示 对于2岁的宝宝,要注意平时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过快喂养。在宝宝哭闹时尽量安抚,减少剧烈哭闹的发生。如果宝宝频繁一哭就吐,或者伴有精神差、发热、呕吐物带血、腹胀、不排便排气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血常规、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宝宝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025-10-16 13:28:30
  • 宝宝总是37.5低烧不退怎么办

    宝宝37.5℃低烧不退时,要频繁监测体温及观察伴随症状;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给宝宝穿轻薄透气衣物;鼓励多饮水,用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物理降温;若低烧持续超3天、新生儿、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宝宝低烧不退则及时就医,通过非药物方法处理观察,无改善或异常就就医明确原因治疗。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频率:对于37.5℃左右的低烧宝宝,要频繁监测体温,建议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准确记录体温变化趋势。因为不同年龄段宝宝基础体温略有差异,如新生儿基础体温在36℃-37.3℃,婴儿稍高,通过持续监测能了解体温是上升、下降还是持续稳定。 2.伴随症状观察:密切观察宝宝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精神状态改变等。若宝宝精神状态良好,仅单纯低烧,可能是轻微感染等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嗜睡、频繁呕吐、剧烈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二、环境调节 1.室内温度与湿度: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在50%-60%。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可让宝宝感觉舒适,有助于体温调节。过高的室温会影响宝宝散热,过低则可能导致宝宝着凉加重病情。 2.衣着穿着:给宝宝穿着轻薄、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穿着过厚。宝宝低烧时,过多衣物会阻碍散热,不利于体温下降,可根据室温适当增减衣物,以宝宝颈背部温热、手脚温暖为宜。 三、补充水分 1.多饮水重要性:鼓励宝宝多喝温开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水分可促进宝宝新陈代谢,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帮助散热,降低体温。年龄较小的宝宝可少量多次喂水,确保水分摄入。 四、物理降温方法 1.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给宝宝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浴时间10-1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操作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宝宝着凉,且皮肤有破损时不宜擦浴。 2.退热贴使用:可在宝宝额头贴上退热贴,退热贴中的凝胶成分通过物理方式吸热降温,起到辅助退热作用。选择正规品牌的退热贴,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五、及时就医情况 1.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宝宝低烧持续超过3天仍未缓解,或体温有上升趋势,需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发烧原因,常见的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情况都需要通过检查来判断。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出现37.5℃低烧不退,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变化快,需立即就医。早产儿、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出现低烧不退也应尽快就医,因为这类宝宝自身抵抗力弱,病情可能发展较快。 总之,宝宝出现37.5℃低烧不退时,先通过上述非药物方法进行处理和观察,若情况无改善或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2025-10-16 13:27:30
  • 小孩发烧肚子疼怎么回事

    儿童发烧肚子疼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需注意一般护理,如让孩子休息、清淡饮食、监测体温,若孩子发烧肚子疼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部分情况可能需手术治疗。 一、可能的原因 (一)胃肠型感冒 1.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易患胃肠型感冒。 2.发病机制: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同时累及呼吸道和胃肠道,导致发烧、肚子疼,还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3.症状表现:除发烧、肚子疼外,可能有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肚子疼多为阵发性,以脐周为主。 (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1.年龄因素: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2.发病机制: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体沿淋巴管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引起炎症。 3.症状表现:发烧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肚子疼以右下腹部为主,也可在脐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急性阑尾炎 1.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也不少见,5岁以上儿童相对多见。 2.发病机制:阑尾管腔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阑尾炎症。 3.症状表现:早期可能表现为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可伴有发烧,体温可高达39℃以上,肚子疼较剧烈,还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四)肠道寄生虫感染 1.生活方式因素:若儿童卫生习惯不佳,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易感染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 2.发病机制:寄生虫在肠道内寄生,可引起肠道炎症、痉挛等,导致肚子疼,同时可能伴有发烧,一般为低热。 3.症状表现:肚子疼多为脐周隐痛,可反复发作,还可能伴有消瘦、食欲不振、夜间磨牙等表现,部分患儿可在肛周发现蛲虫。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护理 1.休息: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2.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 3.体温监测:密切监测孩子的体温,若体温在38.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且孩子精神状态不佳,可考虑使用退热贴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退热贴的部位和时间等安全事项。 (二)及时就医 1.若孩子发烧肚子疼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腹痛加剧、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频繁、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对于儿童急性阑尾炎等情况,可能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家长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

    2025-10-16 13:26: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