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癫痫、睡眠障碍、运动障碍病、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神经电生理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平,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1986年获得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医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日本鸟取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市科委项目4项,863课题1项。展开
个人擅长
癫痫、睡眠障碍、运动障碍病、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神经电生理等。展开
  • 中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常用阿替普酶,4.5小时内部分可延至6小时内,需评估适用及禁忌)和血管内治疗(大血管闭塞6-24小时内部分可延至24-48小时机械取栓,评估后应用);出血性中风治疗有内科保守治疗(降颅压用甘露醇等,调控血压依情况平稳降压)和外科治疗(大量脑出血如符合条件可手术清除血肿);康复治疗需早期介入(病情稳定后开始,不同年龄有差异)并长期管理(坚持训练、家属配合、控基础病)。 一、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一)静脉溶栓 1.药物及时间窗:常用药物有阿替普酶等,一般需在发病4.5小时内(部分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静脉应用,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能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残疾风险等。 2.适用人群及禁忌:适用于符合时间窗等条件的成年患者,禁忌证包括有严重出血倾向、近期颅内出血等情况,需严格评估患者病史、身体状况等排除禁忌。 (二)血管内治疗 1.机械取栓: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在合适时间窗内(一般发病6-24小时内,部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可延长至24-48小时)可进行机械取栓,通过导管等器械直接取出血栓,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致残率。 2.适用人群及评估:需要评估患者的血管闭塞情况、年龄、一般状况等,比如年龄不是绝对禁忌,但需综合考虑患者整体情况,对于适合的患者能带来显著益处。 二、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一)内科保守治疗 1.降颅压: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通过渗透作用减少脑组织中的水分,降低颅内压,临床研究显示合理应用降颅压药物可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对于不同年龄、病史的出血性中风患者都需要根据颅内压情况合理使用。 2.调控血压:根据患者的基础血压等情况调控血压,一般当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需积极降压,但要平稳降压,避免血压骤降影响脑灌注,不同年龄患者血压调控目标略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需更谨慎调控。 (二)外科治疗 1.手术清除血肿:对于大量脑出血患者,如大脑半球出血量>30-40ml,小脑出血量>10ml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清除血肿,如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手术能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预后,手术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出血部位等因素。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介入: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作业治疗(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言语治疗(对于有言语障碍的患者)等。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强度和方式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康复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注重循序渐进,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老年患者康复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等情况,避免过度疲劳。 2.长期康复管理: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家属积极配合,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不断调整康复方案,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更好的恢复。

    2025-10-11 13:29:55
  • 怀疑是脑淤血

    脑淤血可通过症状表现(不同人群有差异,特定病史人群需警惕)、体征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异常)及辅助检查(头颅CT为首选,MRI可辅助)进行识别,需与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紧急处理包括一般处理(体位、生命体征监测)和及时就医转运。 一、脑淤血的识别要点 (一)症状表现 1.不同人群的差异 成年人:常突然出现头痛,多为剧烈头痛,可能伴有呕吐,呕吐常为喷射性。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昏迷。肢体运动障碍也是常见表现,如一侧肢体无力、瘫痪,行走困难等;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不能说话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成年人,更要警惕脑淤血,因为高血压是脑淤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儿童: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因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发病,可能出现哭闹不安、呕吐、抽搐等症状,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异常表现。 2.特定病史人群: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的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时更应高度怀疑脑淤血。 (二)体征表现 1.神经系统体征:可能出现瞳孔异常,如一侧瞳孔散大;肌张力改变,瘫痪侧肢体肌张力降低等;病理反射阳性,如巴氏征等。 二、辅助检查手段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是诊断脑淤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发病后即可明确脑淤血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在CT图像上,脑淤血表现为高密度影,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脑淤血,并与脑梗死等其他脑血管疾病鉴别。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头颅CT检查都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能及时为诊断提供依据。 2.头颅MRI:对于早期脑淤血的诊断可能不如CT敏感,但在病情稳定后,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或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变细节时可选择。尤其对于儿童,MRI对脑组织的分辨更具优势,且无辐射损伤,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需患儿配合。 三、鉴别诊断 (一)与脑梗死鉴别 1.发病特点:脑梗死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脑淤血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2.影像学表现:脑梗死在早期头颅CT上可为低密度影,而脑淤血为高密度影,这是两者重要的鉴别点。 (二)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1.症状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但一般较少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而脑淤血常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影像学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的高密度影,而脑淤血有脑实质内的高密度病灶。 四、紧急处理原则 (一)一般处理 1.体位:让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以利于降低颅内压。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体位舒适且有利于病情观察。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脑淤血患者常伴有血压升高,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但要避免血压下降过快。 (二)及时就医转运 一旦怀疑脑淤血,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在转运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患者头部稳定,减少颠簸,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儿童患者,转运时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剧烈哭闹增加颅内压。

    2025-10-11 13:22:50
  • 小儿癫痫有良性的吗

    小儿癫痫有良性情况,其有发病年龄相对局限、发作类型单一具特征性、预后良好等特点,常见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和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等类型,诊断靠病史采集结合脑电图,需与恶性癫痫鉴别,对良性小儿癫痫患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定期随访、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等。 一、良性小儿癫痫的特点 1.发病年龄 通常发病年龄相对较局限,比如有些良性癫痫在儿童特定年龄段发病,常见于3-13岁左右。此年龄段的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也在不断成熟完善过程中,这可能与良性癫痫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 2.发作类型 发作形式相对单一且具有特征性。例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其典型发作表现为口面部抽搐,如口角抽动、流涎等,一般意识清楚,发作频率相对较低。这种发作类型与大脑特定区域的异常放电相关,由于病变部位相对局限且病情发展有一定自限性,所以属于良性表现。 3.预后情况 大多具有良好的预后。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到一定阶段,如青春期前后,癫痫发作可能会自行缓解。这是因为随着神经系统的进一步发育成熟,异常放电的情况逐渐得到纠正,不需要长期依赖抗癫痫药物治疗,对儿童的智力、生长发育等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常见的良性小儿癫痫类型 1.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良性癫痫类型之一。脑电图检查具有特征性改变,在中央区-颞区可见棘波或棘-慢复合波。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中有类似癫痫病史的情况相对较多见。 2.儿童良性枕叶癫痫 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等不同亚型。早发型通常在3-10岁发病,发作时以视觉症状为先兆,如出现闪光、幻视等,随后可能出现抽搐等症状;晚发型发病年龄稍晚。这类癫痫的发作与枕叶的异常放电有关,脑电图在枕叶区域可记录到相应的异常波型,且多数患儿到青春期后发作停止,预后良好。 三、诊断与鉴别 1.诊断依据 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发作的具体表现、发作频率、发作时的意识状态等,同时结合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能够发现异常放电的部位和形式。对于怀疑良性小儿癫痫的患儿,脑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发作表现的疾病,如颅内感染、脑肿瘤等。 2.与恶性癫痫的鉴别 恶性癫痫往往发作频繁,难以控制,可能伴有智力发育迟缓等情况,脑电图异常放电的范围更广泛且复杂,预后较差。而良性小儿癫痫发作相对有规律,频率低,脑电图异常放电部位相对局限,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有自愈倾向,通过这些方面可以进行鉴别。 对于患有良性小儿癫痫的儿童,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发作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护理和生活照料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025-10-11 13:21:28
  • 三叉神经痛在吃的方面注意哪些

    三叉神经痛患者需注意饮食,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包括辛辣、过冷过热食物;控制盐分摄入,每天不超6克;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充足蛋白质、维生素B族及钙、镁等矿物质;儿童患者要严格把控饮食,老年患者需兼顾基础疾病且注意食物软烂易消化。 一、避免刺激性食物 1.辛辣食物: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三叉神经,导致疼痛发作频率增加或疼痛程度加重。有研究表明,食用辛辣食物后,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明显加重的情况,因为辛辣物质会对神经产生不良刺激。 2.过冷过热食物:过冷的食物如冰棒、冰镇饮料等,以及过热的食物如滚烫的热水、刚出锅的热汤等,都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的应激反应,从而诱发疼痛。例如,突然食用过冷食物会使面部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 二、控制盐分摄入 1.高盐饮食可能会引起体内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加,进而影响三叉神经的正常功能。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能干扰神经传导,增加三叉神经痛发作的风险。一般建议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超过6克,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严格控制盐分摄入有助于稳定病情。 三、保证营养均衡 1.蛋白质: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保持身体良好状态有积极作用。例如,鱼类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的稳定性。 2.维生素: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12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全麦面包、燕麦、绿叶蔬菜等。维生素B族参与神经细胞的代谢过程,缺乏时可能会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维护三叉神经的正常状态。有研究显示,补充足够维生素B族的人群患三叉神经痛的风险相对较低。 3.矿物质:钙、镁等矿物质也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牛奶、坚果等食物富含钙、镁等矿物质。钙可以维持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镁有助于放松神经肌肉,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保证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减少神经的异常兴奋,降低疼痛发作的可能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三叉神经痛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在饮食方面更要严格把控。要避免给儿童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不当可能会影响其身体整体状况,进而对三叉神经痛的病情产生影响。例如,儿童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过冷过热的食物,选择营养丰富、温和的食物来保证身体正常发育和病情稳定。 2.老年患者: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饮食上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需考虑与基础疾病的关联。比如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控制盐分摄入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体饮食对血压的影响,保证饮食既能满足三叉神经痛的饮食要求,又能维持基础疾病的稳定。同时,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物应尽量做得软烂,便于消化吸收,以保证营养的摄取。

    2025-10-11 13:19:08
  • 癫痫人吃什么好

    癫痫患者饮食应遵循均衡营养原则,避免诱发因素,适宜食物包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C)、矿物质(镁、钙)的食物,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全面易消化、规律进餐,老年患者需低盐低脂、注意营养摄入与药物吸收间隔,饮食调整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一、癫痫患者的饮食原则 癫痫患者的饮食应遵循均衡营养的原则,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同时,要避免一些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如过饥或过饱、一次性大量饮水等。 二、适宜的食物种类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例如,鱼类富含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且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健康有益。研究表明,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可能对癫痫的控制有一定辅助作用。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B族:全麦制品、燕麦、糙米等全谷类食物以及瘦肉、坚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对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持有重要意义。比如维生素B6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有研究发现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6可能对部分癫痫患者的发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维生素C:新鲜的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像橙子、草莓、西兰花、青椒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癫痫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抗癫痫药物的影响,体内可能存在氧化应激状态,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减轻这种氧化应激,对神经保护有一定帮助。 富含矿物质的食物 镁:坚果、种子类食物、绿色蔬菜等富含镁元素。镁对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低镁状态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适当补充镁可以帮助稳定神经细胞膜,减少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钙:牛奶、豆制品、虾皮等是钙的良好来源。钙是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的重要矿物质,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对癫痫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 三、特殊人群的饮食注意事项 儿童癫痫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上除了遵循上述一般原则外,要保证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在食物选择上要注意容易消化,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营养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癫痫的控制。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因为饮食不规律诱发癫痫发作。 老年癫痫患者:老年癫痫患者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在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过咸的食物,以防加重心血管负担。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维持身体机能,但对于一些可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要适当注意间隔时间,比如某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能会影响抗癫痫药物的吸收,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进行合理安排。 总之,癫痫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对癫痫的控制可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饮食调整不能替代抗癫痫药物的正规治疗,患者仍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2025-10-11 13:17: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