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癫痫、睡眠障碍、运动障碍病、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神经电生理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玉平,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1986年获得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医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日本鸟取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13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4项,北京市科委项目4项,863课题1项。展开
个人擅长
癫痫、睡眠障碍、运动障碍病、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神经电生理等。展开
  • 帕金森三种水果不能吃,是真的吗

    帕金森病患者不存在绝对不能吃的三种特定水果,需综合考虑患者整体情况调整水果摄入,若合并糖尿病要谨慎过量食用高糖水果,有过敏史要避免过敏水果,咀嚼吞咽功能差的老年患者要根据情况调整质地过硬水果的摄入,要依个体健康状况合理调整以保障营养均衡和避免引发并发症影响病情控制。 一、帕金森患者是否存在绝对不能吃的三种水果 帕金森病患者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绝对不能吃的三种特定水果。不过,在饮食方面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来调整水果的摄入等。一般来说,从营养均衡和疾病管理角度,需注意以下情况: (一)过量食用含糖量极高的水果需谨慎 某些含糖量特别高的水果,如果帕金森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等情况,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例如榴莲,其含糖量相对较高,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帕金森患者,若大量食用,血糖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可能会影响病情控制以及身体的整体代谢状况。因为高血糖环境可能会对神经系统等产生不利影响,而帕金森病本身就涉及神经系统病变,血糖波动可能会间接加重神经方面的一些不良效应。 (二)过敏相关水果需避免 如果帕金森患者本身对某些水果存在过敏情况,那么这类水果肯定是不能吃的。比如部分患者对芒果过敏,食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帕金森病的治疗和护理等。所以对于有明确水果过敏史的患者,要严格避免食用相应过敏水果。 (三)质地过硬不易咀嚼的水果需根据患者咀嚼能力调整 对于一些老年帕金森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咀嚼和吞咽功能障碍。像比较坚硬的大枣等水果,如果咀嚼和吞咽功能差的患者食用,容易导致呛咳等情况。因为呛咳可能会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而肺炎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说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 总体而言,不能简单地说帕金森患者有三种绝对不能吃的水果,而是要根据患者个体的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过敏史等)以及自身的咀嚼吞咽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来合理调整水果的摄入,以保障患者的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同时避免因不当饮食引发相关并发症影响帕金森病的病情控制。

    2025-09-30 10:23:34
  • 舌头歪斜一定会中风吗

    舌头歪斜不一定由中风引起,除中风外面神经麻痹、颅内其他病变等可致,中风致舌头歪斜是脑部血管病变影响神经传导通路,鉴别需综合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不同人群舌头歪斜有不同特点及应对,老年人高发中风要警惕,年轻人需排查其他原因,有基础疾病人群出现要立即就医控制危险因素。 中风导致舌头歪斜的机制 中风,也就是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当脑部血管发生病变,如血管堵塞(缺血性卒中)或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卒中)时,会影响到脑部神经功能。负责支配舌头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受到损害,使得舌头的肌肉运动失去正常的神经调控,从而出现舌头歪斜的症状。一般来说,中风往往还会伴有其他一系列症状,比如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 如何鉴别舌头歪斜是否由中风引起 需要综合多方面来判断。首先要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中风的高危因素。然后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查看除了舌头歪斜外,是否存在其他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像肢体运动、感觉、反射等方面的异常。还可以借助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来明确脑部是否有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是缺血还是出血等)。如果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有梗死灶或出血灶,同时伴有舌头歪斜及其他中风相关症状,那么舌头歪斜由中风引起的可能性较大;若头颅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而有面神经麻痹等其他病史,则更多考虑非中风因素导致的舌头歪斜。 不同人群舌头歪斜的特点及应对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是中风的高发人群,若老年人出现舌头歪斜,更要高度警惕中风的可能,因为其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一旦发生中风,病情变化往往较快,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治。 年轻人:年轻人出现舌头歪斜,虽然中风相对少见,但也不能忽视,需要排查是否有颅内血管畸形、感染等其他原因,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有基础疾病人群:像本身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出现舌头歪斜时,中风的风险更高,要立即就医,控制血压等相关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的人出现舌头歪斜,也需要尽快明确原因,因为高血糖状态可能会影响神经等结构,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2025-09-30 10:21:42
  • 睡眠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时间段有关吗

    非快速眼动睡眠分浅睡眠与深睡眠,浅睡眠入睡后不久助机体初步缓解疲劳等,深睡眠是生长激素分泌关键期,对儿童青少年助力生长发育,对成年人促体力恢复增强免疫力,快速眼动睡眠入睡后约90分钟开始,对儿童青少年助大脑神经突触连接完善认知功能,对成年人整合知识巩固记忆调节情绪,老年人随年龄浅睡眠比例增加深睡眠减少需营造良好睡眠环境,长期熬夜易打乱睡眠节律致精神等问题。 一、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重要性与时间段关联 非快速眼动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阶段,浅睡眠约在入睡后10-20分钟开始,此阶段身体进入放松状态,是能量恢复的起始阶段,对所有人群而言,充足的浅睡眠能帮助机体初步缓解日间的疲劳感,尤其对于长期处于体力消耗状态的人群,如体力劳动者,浅睡眠可促进肌肉等组织的初步修复,为后续身体功能恢复奠定基础;深睡眠约在入睡后30分钟左右开始,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关键时期,对于儿童青少年,此阶段大量分泌的生长激素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助力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发育;对于成年人,深睡眠能有效促进体力全面恢复,并显著增强免疫力,有研究显示,深睡眠不足的成年人,其体内免疫相关细胞活性会降低,导致免疫力下降风险较深睡眠充足者升高约30%。 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重要性与时间段关联 快速眼动睡眠通常在入睡后90分钟左右开始,此阶段主要与大脑的高级功能相关。对儿童青少年而言,快速眼动睡眠占比较高,有助于大脑神经突触的连接和完善,对认知功能发展至关重要,如语言学习、记忆编码等过程在该阶段得到强化;对于成年人,快速眼动睡眠能帮助整合日间学习、经历的知识信息,巩固长期记忆,同时在情绪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若长期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会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表现,如焦虑、抑郁情绪易被触发。不同人群因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各睡眠阶段的重要性体现不同,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浅睡眠比例逐渐增加,深睡眠比例减少,更需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以保证基本的身体恢复功能;而长期熬夜人群易打乱各睡眠阶段的正常节律,进而影响整体健康,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025-09-30 10:20:04
  • 面神经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面神经炎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受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时常见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免疫力低人群易发病;面部受冷风冷水刺激致血管痉挛引发炎症,儿童和老年人等易因受凉患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营养血管痉挛影响血供,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中青年等易出现相关面神经炎。 具体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导致面神经的炎症反应。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病毒可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引发面神经的炎症水肿。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如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力逐渐衰退)更容易因病毒感染而诱发面神经炎。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病毒感染后发生面神经炎的风险。有过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相关病毒时更易引发面神经炎。 受凉 具体情况:面部受到冷风、冷水等刺激也是常见诱因。当面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可引起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进而引发炎症。在生活方式中,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在寒冷环境中不注意面部保暖等情况较为常见。年龄上,儿童和老年人的面部血管神经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因受凉引发面神经炎;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儿童在寒冷环境中如果穿着过少、保暖不当,老年人在冬季外出时未做好面部防护等,都容易因受凉导致面神经炎。有面部血管神经基础疾病的人群,受凉后更易出现面神经的异常反应。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具体情况: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面神经炎。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可引起面神经的营养血管痉挛,影响面神经的正常血供,从而引发炎症。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焦虑等,容易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年龄上,中青年人群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面神经炎;性别差异不突出,但女性在情绪管理方面相对可能更易受生活事件影响而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诱发面神经炎。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既往史的人群,在相同诱因下更易复发面神经炎。

    2025-09-30 10:19:31
  • 治疗失眠用哪些药

    失眠治疗相关情况包括: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分短效、中效、长效三类,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活性催眠,长期用有依赖风险且老年人用需警惕认知受影响;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催眠效果较好、依赖风险相对较低、作用机制相似但选择性更高、适用范围较广;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以雷美尔通为例,通过激动褪黑素受体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性失眠等情况且孕妇使用需谨慎评估;部分有镇静作用抗抑郁药可用于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非药物干预是失眠治疗首要步骤,药物治疗在非药物干预无效或严重失眠时考虑,要避免低龄儿童用催眠药物,特殊人群用药需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并严格遵循专业医疗建议。 一、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 包括短效、中效、长效三类。短效类如三唑仑,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用于入睡困难者;中效类如艾司唑仑,作用持续时间适中;长效类如地西泮,作用时间长。这类药物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活性发挥催眠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风险,老年人使用需警惕认知功能受影响。 二、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 如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等,此类药物催眠效果较好,依赖风险相对较低。其作用机制与苯二氮类相似但选择性更高,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多种类型失眠,但仍需依据个体情况合理选用。 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以雷美尔通为例,通过激动褪黑素受体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性失眠等情况。特殊人群如孕妇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 四、抗抑郁药 部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可用于失眠伴抑郁、焦虑的患者,如多塞平。但需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并遵循专业医嘱。 五、非药物干预的基础地位 非药物干预是失眠治疗的首要步骤,包括保持规律作息时间、营造舒适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药物治疗应在非药物干预无效或存在严重失眠时考虑,且需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催眠药物,儿童失眠优先建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措施改善。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使用药物时需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严格遵循专业医疗建议。

    2025-09-30 10:18: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