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16-201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至匹兹堡大学附属Magee 妇科医院学习一年。该同志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主要进行妇科肿瘤研究,擅长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参编论著2部。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展开
  • 胃癌术后转移复发时间

    胃癌术后转移复发时间个体差异大,受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治疗情况、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老年患者需密切复查,儿童胃癌罕见且转移复发时间需综合多因素判断。 影响转移复发时间的因素 肿瘤分期:肿瘤分期较早的患者,术后转移复发风险相对较低,时间可能较晚;而肿瘤分期较晚,如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情况的患者,术后转移复发时间往往较早。例如,早期胃癌(T1-T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转移复发时间相对较晚,可能在术后3-5年甚至更晚才出现转移复发;而进展期胃癌(T3-T4,伴有淋巴结转移等)患者术后转移复发风险明显增加,有的可能在术后1-2年就出现转移复发。 患者身体状况:年轻、身体状况较好、免疫力较强的患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转移复发时间;而年龄较大、身体状况差、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术后转移复发时间可能较早。比如,年轻的胃癌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强,可能术后恢复较好,转移复发时间相对延后;老年患者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肿瘤细胞的复发转移,时间可能提前。 治疗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是否规范、有效也会影响转移复发时间。规范的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等可以降低转移复发风险,延长无复发时间。例如,术后接受规范辅助化疗的患者,转移复发时间往往比未接受规范辅助治疗的患者要晚。如果患者术后没有按照医嘱进行规范的辅助治疗,那么肿瘤细胞可能更容易增殖、转移,导致转移复发时间提前。 肿瘤生物学特性:不同患者的胃癌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有的肿瘤细胞增殖活跃、侵袭性强,这类患者术后转移复发时间较早;而有的肿瘤细胞增殖相对缓慢、侵袭性弱,转移复发时间可能较晚。例如,一些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胃癌细胞,其生物学行为不同,会影响术后转移复发的时间。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更要密切关注术后恢复及转移复发情况,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转移复发情况;儿童胃癌非常罕见,儿童胃癌术后转移复发时间的影响因素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术后转移复发时间也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治疗反应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相对来说儿童胃癌整体发病率低,但一旦发生转移复发,治疗难度可能较大,需要更谨慎全面的评估和处理。

    2025-09-25 11:09:35
  • 甲状腺癌能好吗

    甲状腺癌能否治好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不同人群差异相关,乳头状癌等部分类型预后较好,早期甲状腺癌治愈率高,中晚期治愈率降低但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需考虑自身情况,总体治愈率较高,关键是早期发现、诊断和规范治疗。 病理类型方面 乳头状癌:这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占比很高。在适当治疗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规范治疗,尤其是早期患者,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这类癌症生长相对缓慢,远处转移发生较晚。比如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乳头状癌也有较好的预后,但需要密切随访。 滤泡状癌:其预后较乳头状癌稍差,但总体来说,若能早期发现并治疗,也有较高的治愈率。早期滤泡状癌通过手术等治疗后,5年生存率也较高。 髓样癌:预后介于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之间。早期髓样癌通过手术等治疗有一定的治愈机会,但相对乳头状癌来说复发风险稍高。 未分化癌:这是恶性程度很高的类型,预后极差,很难治愈,患者生存期短。 临床分期方面 早期甲状腺癌:肿瘤较小,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通过手术等规范治疗,很多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长期生存。例如早期的乳头状癌患者,手术切除后定期复查,一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影响寿命。 中晚期甲状腺癌:如果肿瘤已经较大,或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治疗相对复杂,治愈率会降低,但通过综合治疗,如手术、碘-131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也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不同人群差异 儿童甲状腺癌患者:儿童甲状腺癌多为乳头状癌,总体预后较好,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要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比如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尽量减少对颈部正常组织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同时要密切随访,因为儿童期发病的甲状腺癌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复发风险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案。手术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但如果是早期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 甲状腺癌的总体治愈率较高,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一旦怀疑甲状腺癌,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甲状腺超声、穿刺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9-25 11:03:36
  • 胃癌早期症状是什么

    胃癌早期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与体重下降、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老年人、有胃癌家族史人群、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需特别关注自身胃部症状,因其症状易被忽视,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 一、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胃癌早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等。研究表明,约半数早期胃癌患者会有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这种不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进食后可能也无法缓解。例如,一些患者会感觉上腹部隐隐作痛,进食少量食物后就觉得饱了,不想再进食,但这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炎等普通胃部疾病而被忽视。 二、食欲减退与体重下降 早期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以往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同时,由于胃部功能受到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出现问题,导致体重逐渐下降。有研究发现,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在数月内体重可减轻5-10斤甚至更多,但很多人不会主动联想到是胃癌引起,往往归因于劳累、饮食变化等因素。 三、恶心、呕吐症状 部分早期胃癌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的表现,尤其是在进食后可能更为明显。如果肿瘤生长在胃窦部,可能会引起幽门梗阻,进而导致呕吐,呕吐物多为宿食,有酸臭味。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多数早期胃癌的恶心、呕吐症状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 四、消化道出血相关表现 少数早期胃癌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少量出血的情况,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者出现黑便。这是因为肿瘤表面的黏膜糜烂、溃疡等导致少量出血,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变成黑色。但这种情况也容易被当作普通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来处理,而没有进一步排查胃癌。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胃癌早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如上述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导致的正常情况,所以老年人出现胃部不适等情况时更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胃镜等检查。 有胃癌家族史人群:这类人群患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即使出现一些轻微的胃部不适症状,也应更加重视,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他们对胃癌的易感性增加,需要更早且更全面地进行胃部相关检查,如定期进行胃镜筛查等。 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爱吃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胃癌发病风险较高。他们出现早期胃部症状时,不能轻易忽视,要考虑到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胃癌发生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检查。

    2025-09-25 11:02:28
  • 直肠癌脸部有什么变化

    直肠癌一般不会直接致脸部有典型变化,但晚期或伴随特殊情况时会出现非特异性脸部表现,晚期恶病质可致消瘦、面色萎黄及贫血致面色苍白,肝转移可致黄疸致脸部发黄晦暗,其他远处转移晚期也可有恶病质样表现,且脸部异常变化非直肠癌特有,发现异常需就医,直肠癌患者要关注营养预防恶病质。 一、晚期恶病质相关表现 1.消瘦、面色萎黄:当直肠癌发展到晚期,患者营养摄入严重不足,机体消耗增加,会出现全身消瘦的情况,脸部也会显得消瘦、面色没有光泽,呈现萎黄状态。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大量消耗机体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可能因肿瘤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导致食欲减退,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使得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的恶病质状态,反映到脸部就是外观上的消瘦和面色改变。 2.贫血相关面色苍白:直肠癌患者可能会因为长期慢性失血(如肿瘤表面破溃出血等)而出现贫血。轻度贫血时脸部可能只是略显苍白,重度贫血时面色会明显苍白,嘴唇、眼睑结膜等部位也会发白。这是由于贫血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脸部血液循环中氧气供应相对不足,从而出现面色苍白的表现。 二、转移相关情况影响 1.肝转移相关脸部表现:如果直肠癌发生肝转移,当肝脏转移瘤较大或转移情况较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肝功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黄疸。此时脸部皮肤和巩膜会发黄,表现为面色发黄、晦暗,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这是因为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转移瘤影响了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等过程,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黄疸面容。 2.其他远处转移相关:若直肠癌发生肺转移等其他远处转移,在疾病晚期出现严重的全身状况恶化时,也可能会出现类似恶病质的脸部表现,如消瘦、精神萎靡等,但相对来说这些表现不如肝转移引起的黄疸那么具有特异性。 需要注意的是,脸部出现的这些变化并不是直肠癌特有的,很多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表现。如果发现脸部出现异常变化,尤其是伴有直肠癌相关高危因素(如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有直肠癌家族史等)或已经确诊直肠癌的患者出现脸部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脸部变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直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营养状况等,积极改善营养,预防恶病质的发生,从而尽可能维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包括脸部外观等方面相对较好的表现。

    2025-09-25 11:01:29
  • 结肠癌转移肝脏能治好吗

    结肠癌转移肝脏能否治好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包括转移灶情况、患者身体状况等,手术治疗分可切除与不可切除情况,综合治疗有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要多学科团队制定方案以争取良好预后。 一、手术治疗方面 1.可切除的情况:如果肝脏转移灶是单个或局限在一段或一叶,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转移灶有治愈的可能。例如,部分研究显示,对于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可达20%-50%左右。但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风险会相应增加;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可能更能耐受手术及术后恢复。女性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等也可能影响预后,相对来说心理调适较好的患者可能预后更佳。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风险会更高,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和调整基础疾病。 2.不可切除的情况:如果转移灶无法完整切除,单纯通过手术难以达到治愈目的,但可以通过减瘤手术等改善患者症状,为后续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二、综合治疗方面 1.化疗: 对于无法手术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例如,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等化疗方案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需要密切监测并调整化疗方案;年轻患者相对耐受性较好,但也需要关注长期化疗可能带来的远期影响。 靶向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式,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进行治疗,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等。靶向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但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基因检测结果等,不同基因状态的患者对靶向药物的反应不同。 2.放疗:对于少数特定情况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放疗可以作为局部治疗的手段,如针对孤立的转移灶且无法手术的患者,通过放疗控制肿瘤生长,但放疗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可能引起放射性肝炎等,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总之,结肠癌转移肝脏是否能治好要依据个体化的评估来确定,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为患者争取良好的预后。

    2025-09-25 10:59: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