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2016-201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至匹兹堡大学附属Magee 妇科医院学习一年。该同志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主要进行妇科肿瘤研究,擅长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参编论著2部。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展开
  • 直肠癌早期信号是什么

    直肠癌有多种表现,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便秘交替,中老年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需留意;大便性状改变有大便变细、带血、黏液便等,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者易出现;腹痛早期为隐痛胀痛、位置不固定,儿童长期腹痛、中老年人有肠道疾病病史者需重视;部分患者可摸到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的腹部肿块,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者易忽视;早期还会有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有肿瘤家族史者出现全身症状要警惕。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需警惕,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减退,发生肠道疾病的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肠道蠕动减缓,更容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的问题。 大便性状改变 表现:大便变细,这是由于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占据了部分空间,使粪便通过受阻,从而导致粪便形状变细。另外,大便表面可能带血,血液一般是暗红色或鲜红色,与粪便混合不均匀,有时仅表现为潜血阳性,需要通过粪便隐血试验才能发现。还有些人会出现黏液便,大便中带有黏液,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加。 性别差异:在性别上没有绝对的特异性差异,但不同性别的人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有不同影响,比如男性如果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肠道环境不佳,更容易出现大便性状改变。高脂饮食会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低纤维饮食会使粪便体积减小,刺激肠道的作用减弱,增加大便性状改变的可能性。 腹痛 表现:早期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位置不固定,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且定位相对明确。这是因为肿瘤生长过程中刺激肠道,或者引起肠道梗阻等情况。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来说,腹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直肠癌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儿童出现长期不缓解的腹痛,也需要进行相关排查;中老年人腹痛更要警惕肠道肿瘤等疾病。 病史:有肠道疾病病史,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等的人群,发生直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出现腹痛等症状时更应重视。 腹部肿块 表现:部分患者自己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较差。这是肿瘤逐渐增大形成的,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并且位置比较表浅时,有可能被触摸到。 性别差异:性别对腹部肿块的发现没有直接的特异性影响,但不同性别的人身体结构不同,触摸腹部肿块的难易程度可能有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人,对腹部变化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容易忽视腹部肿块的出现。 全身症状 表现:早期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会消耗人体大量能量,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下降,从而出现体重减轻、身体乏力等表现。另外,还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这是由于肿瘤侵犯肠道血管,导致慢性失血引起的。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出现全身症状时更需要及时检查,因为儿童直肠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进展较快;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出现全身症状后恢复相对困难。 病史: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发生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增加,出现全身症状时要高度警惕直肠癌的可能。

    2025-09-25 13:01:49
  • 肝癌怎么化疗

    肝癌化疗方式有全身化疗和肝动脉化疗栓塞,药物有氟尿嘧啶类、铂类等,适应证包括部分无法手术的中晚期及术后复发高危患者,禁忌证有身体状况极差、严重骨髓抑制、孕妇等,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及相应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化疗各有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的选择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类、铂类等。例如氟尿嘧啶是比较常用的药物,它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铂类药物如奥沙利铂等,能与DNA结合,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具体药物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由医生来决定。 化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对于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化疗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缓解症状。 对于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化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 禁忌证 患者身体状况极差,如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等,无法耐受化疗。 患者有严重的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等明显降低,因为化疗可能会进一步加重骨髓抑制,导致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孕妇一般禁忌化疗,因为化疗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骨髓抑制 表现: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等风险增加的情况,如容易感冒、皮肤出现瘀斑等。 处理:医生会根据骨髓抑制的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如果白细胞严重减少,可能会使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于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等支持治疗。 胃肠道反应 表现:常见的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处理:可以使用止吐药物来缓解症状,同时在饮食上建议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 肝肾功能损害 表现:可能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肾功能方面可能出现肌酐升高等情况。 处理:在化疗过程中会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必要时会采取保护肝肾功能的措施,如使用保肝、保肾的药物等。 特殊人群化疗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对化疗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所以在化疗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同时,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要关注其一般状况,如体力状况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儿童患者 儿童肝癌相对较少见,儿童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化疗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更加精准,且儿童在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其生长发育等影响需要特别关注,一般会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化疗方案,并且密切监测儿童的各项指标。 肝功能不全患者 肝功能不全患者本身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就下降,在化疗时使用的化疗药物需要更加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对肝脏毒性较大的化疗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化疗方案。 肾功能不全患者 肾功能不全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排泄受到影响,化疗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所以需要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并且在化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肾功能,防止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加重的情况。

    2025-09-25 12:58:51
  • 化疗后发烧38度怎么办

    化疗后患者发烧38度需先判断原因,感染性因素是常见原因,非感染性因素也可引起;一般要监测体温、让患者休息并保证环境适宜、补充水分;要及时就医就诊,向医生告知化疗等情况;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各自注意要点,儿童要关注精神状态,老年要关注脏器功能,女性要告知月经等情况以便综合治疗。 一、首先判断发烧原因 1.感染性因素:化疗后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是导致发烧38度常见原因,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感染部位多样,可能是呼吸道、泌尿系统、口腔等部位。有研究表明,化疗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中发热是感染的常见表现之一。 2.非感染性因素:也可能由化疗药物本身引起的肿瘤坏死因子释放等导致的肿瘤热等非感染性原因引起。 二、一般处理措施 1.监测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可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详细记录体温数值及变化趋势,以便后续医生评估病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更要精细监测体温情况。 2.休息与环境:让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患者。对于老年患者,更要注意环境的舒适性,因为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相对敏感。 3.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可在1500-2000毫升左右,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儿童患者由于其新陈代谢快,更要注意保证水分摄入,防止因发热出现脱水情况。 三、就医评估建议 1.及时就诊:尽管目前体温是38度,但仍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检查,以及胸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发烧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原因引起。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化疗后发烧,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转归。 2.向医生告知情况:患者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化疗的具体方案、时间,以及近期身体其他不适症状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案。例如,若患者是进行了含铂类药物化疗后出现发烧,要及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儿童患者:儿童化疗后发烧38度时,除了上述一般处理外,要特别注意其精神状态。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要立即告知医生。同时,儿童的体温调节更脆弱,要避免过度包裹,保持散热良好,但也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加重病情。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化疗后发烧38度,要关注其脏器功能情况。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所以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心悸等情况,一旦出现要及时处理。在补液等处理时,要注意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等。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化疗后发烧38度,要考虑到化疗可能对月经等生理周期的影响,但主要还是以针对发烧的诊断和处理为主,同时在就诊时告知医生月经相关情况,若有备孕等特殊情况也需说明,以便医生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2025-09-25 12:54:19
  • 痔出血和直肠癌出血有什么区别

    痔出血与直肠癌出血在出血颜色、伴随症状、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上存在差异。痔出血通常为鲜红色,无明显全身症状,因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屈曲扩张致排便时摩擦出血,通过肛门直肠检查诊断;直肠癌出血血色多暗红且常混黏液脓液,伴排便习惯改变等全身症状,因直肠黏膜上皮恶性病变致血管破裂出血,需直肠指检、粪便潜血试验、内镜检查等诊断。 直肠癌出血:血色多为暗红色,且常混有黏液或脓液,可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晚期还可能出现脓血便。这是由于癌肿组织质地较脆,表面容易糜烂、坏死,肿瘤生长过程中破坏血管,血液与肿瘤坏死组织、黏液混合,经过肠道消化等过程后颜色变暗,且常伴有黏液。直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有家族遗传史、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伴随症状 痔出血: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疼痛多不明显,单纯的痔出血除非长期慢性失血导致贫血,才可能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但早期多不明显。不同年龄人群患痔出血,儿童可能因不良排便习惯等引起,成人则常见于久坐、便秘等情况,一般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等可能缓解出血症状。 直肠癌出血:除了便血外,还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里急后重(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大便形状改变,变细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中老年人有上述伴随症状时需高度警惕直肠癌,有家族遗传病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排便等情况变化,定期进行筛查。 发病机制相关差异 痔出血:主要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黏膜下静脉丛屈曲扩张形成痔,在排便过程中,粪便通过刺激或摩擦痔核,导致痔核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其本质是静脉丛的机械性损伤出血。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局部静脉回流障碍等因素引发,比如儿童可能因长时间腹泻等导致肛管局部静脉丛改变而出现痔出血。 直肠癌出血:是因为直肠黏膜上皮发生恶性肿瘤病变,肿瘤细胞增殖失控,癌肿组织血管丰富且结构异常,肿瘤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血管破裂出血,同时肿瘤分泌黏液等物质与血液混合。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家族中有直肠癌患者的人群携带相关易感基因的概率增加,发病风险更高。 诊断方法差异 痔出血:主要通过肛门直肠检查来诊断,医生进行肛门视诊可观察到痔核的情况,直肠指检能初步了解直肠内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肛门镜检查,直接观察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一般根据典型的便血特点及肛门直肠检查即可初步诊断痔出血,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等,儿童检查时要安抚好患儿配合检查。 直肠癌出血:除了肛门直肠检查外,还需要进行直肠指检,大多数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能触及肿块、质地硬、凹凸不平或溃疡等。此外,还需进行粪便潜血试验,若持续阳性需进一步检查;内镜检查(如结肠镜)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对于中老年人及有高危因素人群,出现便血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结肠镜等检查以排除直肠癌。

    2025-09-25 12:53:10
  • 胃癌晚期吃啥东西比较有营养

    胃癌晚期患者饮食需注意,可摄入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类补充蛋白质,选西兰花、苹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吃米粥、面条等易消化碳水化合物食物,也可吃南瓜、山药等富含膳食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要个体化,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出现不适及时调整,还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一、高蛋白食物 来源及营养价值:瘦肉(如鸡肉、牛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克鸡肉中蛋白质含量约为20克左右,牛肉蛋白质含量也可达20%上下。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对于胃癌晚期患者,补充足够蛋白质有助于维持机体基本代谢等。鱼类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比如鲈鱼,每100克鲈鱼含蛋白质约18克,且其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更利于消化吸收。 适用情况:对于一般状况尚可的胃癌晚期患者,可适当多摄入这类高蛋白食物,但如果患者存在明显消化功能减退,如严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可能需要将肉类加工得更细软,如做成鸡肉泥、牛肉羹等形式。 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蔬菜类:西兰花是很好的选择,每100克西兰花含维生素C约51毫克,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菠菜每100克含维生素A约2922微克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对维持上皮组织健康等有重要意义。可以将西兰花清炒或者做成西兰花粥等,菠菜可做成菠菜蛋花汤等,方便患者消化吸收。 水果类:苹果是较为适宜的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每100克苹果含维生素C约4毫克左右,同时含有果胶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香蕉也是不错的选择,每100克香蕉含维生素B6约0.43毫克,还含有钾等矿物质,对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有帮助。但如果患者有严重吞咽困难,水果可能需要打成泥状食用。 三、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主食类:米粥是很适合胃癌晚期患者的主食,大米熬成的粥易于消化吸收,能为患者提供能量。比如小米粥,小米富含B族维生素等,每100克小米含碳水化合物约75.1克,且质地细软。面条也是可以的,煮得软烂的面条,如龙须面等,患者食用后能较快补充能量。对于老年胃癌晚期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更弱,可将粥煮得更浓稠些,面条煮得更软一些。 四、富含膳食纤维但易于消化的食物 南瓜:南瓜富含膳食纤维,同时质地柔软,易于消化。每100克南瓜含膳食纤维约1.9克,南瓜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将南瓜做成南瓜羹,患者食用方便,且能补充多种营养。 山药:山药也是易消化且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100克山药含膳食纤维约0.8克,山药含有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山药可以做成山药糊,对于消化功能较差的胃癌晚期患者来说,是很好的营养补充食物。 五、注意事项 对于胃癌晚期患者,饮食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的消化功能、营养状况等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出现明显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等。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患者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利用,家人可营造轻松的用餐氛围等。

    2025-09-25 12:51: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