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任俊杰主任医师(47)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任俊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擅长:溃疡 、胃炎、 结肠炎 、脾胃不和 、腹泻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 、肝硬化 、脂肪肝等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60年-1962年河间完素中医学校中医专业学习; 1965年-1970年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习; 1973年一年北京市中医医院内科、儿科进修; 1975年-1976年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内科进修; 1978年-1979年北京市宣武医院内科进修; 1981年-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胃镜室学习; 1992年北京协和医院“全国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学习班”学习; 1993年北京医科大学消化中心“消化系早期癌诊断学习班”学习。 个人评价   1970年-197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任中药方剂学教员,1976年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开展中医消化专业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在内科消化组的基础上组建了消化内科并担任首任科主任,兼中华中医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擅长用电子内窥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与诊治,对常见胃、肠、胆、胰疾病开展了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工作,获得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参加卫生部组织的中医治疗急性胃痛的临床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在对胃炎的诊疗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获广安门医院奖,深得广大胃肠病患者的信任,近几年医院统计在职专家中接诊病人最多。另为医院开发中成药创收百万元。1999年-2000年到马来西亚同善医院任中医内科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受到该国患者真诚欢迎。   发表论文及刊物: 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余篇: 使用中药的点滴体会,中药通报,第12卷,第6期,1987年。 利胃复胶囊治疗痰瘀胃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第5卷,第3期,1997年。 胃病从痰瘀论治初探,中华中医基础与临床,(上),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 参编《医用中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参编《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展开
个人擅长
溃疡 、胃炎、 结肠炎 、脾胃不和 、腹泻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 、肝硬化 、脂肪肝等疾病展开
  • 如何治肠胀气?

    如果肠胀气是胃肠道蠕动缓慢引起的,可能需使用多潘立酮等药物促进胃肠道蠕动。如果是胃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可以使用益生菌制剂,比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等药物调理。平时可以顺时针按摩小腹,促进胃肠道的蠕动缓使消化道内空气排出。在饮食上避免吃红薯、豆类等可以大量产气的食物,以免导致肠胀气加重。如果肠胀气频繁的出现,可以去医院做胃镜、肠镜等检查确定病因。

    2025-03-29 21:53:41
  • 胃胀嗳气是什么原因?

    胃胀、嗳气有可能是有不良饮食习惯,比如经常的暴饮暴食、大量的摄入可以产气的食物,导致胃肠内有大量气体引起的。如果患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时,也容易引起这些表现。建议男性可以去医院做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因治疗。胃胀、嗳气明显时,可以通过顺时针按摩小腹缓解。如果胃肠道菌群失调,可以使用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剂调理。

    2025-03-29 21:53:40
  • 胃积水严重吗?

    如果是早期的胃积水一般不严重,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以被治愈。如果不积极的治疗引起各种类型的并发症,比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可能比较严重。胃积水有可能和胃动力不足、胃壁张力不足等原因有关,也可能是有幽门梗阻、肿瘤压迫等异常情况造成的。建议患者做B超、胃镜等检查确定具体的病因。如果是肿瘤压迫造成的,可能需通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

    2025-03-29 21:53:40
  • 肠炎有什么办法治疗?

    建议患者先去医院做粪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确定造成肠炎的原因。如果是细菌性痢疾感染,可以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如果为空肠弯曲菌肠炎,可以使用红霉素、氯霉素等治疗。如果是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可以使用新霉素、粘菌素等药物治疗。患肠炎时容易诱发腹泻,这会导致水分大量丢失,所以需口服补液盐溶液补水,以免脱水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2025-03-29 21:53:40
  • 急性肠炎在家怎么治疗?

    如果患者不伴发热,可以适当的喝水,通过热敷小腹缓解胃肠道的不适。一般适当的休息,多喝温开水后症状都会慢慢的缓解。如果伴发热,需去医院做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这可能是炎症造成的,需进行消炎的治疗。如果腹泻严重,可以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止泻。发热时患者可以通过物理方法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降温,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2025-03-29 21:53: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