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华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袁俊华,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免疫学会山东分会委员,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前表腺胃炎伴糜烂怎么老是好不了

    糜烂性胃炎久治不愈的原因包括疾病本身、自身生活方式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一、疾病本身 糜烂性胃炎并非短期内形成,往往是长期饮食不规律以及睡眠不足、熬夜等因素积累所致。而胃部糜烂处要修复至正常状态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如果稍不注意,就非常容易导致复发。比如,在胃部还未完全恢复时,就可能因为不当的饮食或生活习惯而再次使胃黏膜受到损伤,引发病情反复。 二、自身生活习惯 有些患者可能在腹部不适感刚刚消失时,就不再重视保持清淡饮食,依然长期熬夜或者处于高压工作状态。但此时胃黏膜其实尚未完全康复,这时刺激性食物的刺激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的刺激,都会导致胃黏膜再次发生病变,进而致使糜烂性胃炎复发。 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部分患者的糜烂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若不进行根除治疗,极容易导致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对于这类患者,建议进行碳13吹气实验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然后根据医嘱进行根除治疗。 总之,患者需要前往医院就诊,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药物的使用也务必遵循医嘱。

    2025-10-17 09:54:08
  • 如何定义打嗝

    呃逆医学上称打嗝因膈肌不自主收缩痉挛伴声门突然关闭产生,发生机制涉神经反射弧,生理性多由饮食相关因素致可短时间自行缓解无器质性病变,病理性由疾病导致常持续或反复发作且可能伴原发病症状,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及儿童长期不缓解者需排查病因。 一、生理性呃逆 多由饮食相关因素引起,如进食过快、过饱,摄入过热或过冷食物饮料、大量饮酒等,此类呃逆通常短时间可自行缓解,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一般不伴随其他严重不适,常见于各年龄人群,尤其儿童因进食不规律易出现。 二、病理性呃逆 由疾病导致,可能涉及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等)、代谢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此类呃逆常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可能伴随原发病的其他症状,如胃肠道疾病可伴腹痛、恶心等,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更易出现,需警惕潜在严重疾病,儿童若出现长期不缓解的病理性呃逆也需及时排查病因。

    2025-10-17 09:53:04
  • 多酶片治慢性胃炎有用吗

    多酶片含多种消化酶可帮慢性胃炎患者改善消化不良,但非针对病因的特异性药物,儿童一般不优先用,老年用需考虑肝肾功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不良饮食习惯者需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般不优先使用多酶片来治疗慢性胃炎相关的消化不良,除非有明确的消化酶缺乏指征且经过医生评估。对于老年患者,若存在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使用多酶片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肾,要避免因药物代谢问题导致不良反应。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单纯使用多酶片是不够的,需要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的慢性胃炎患者,使用多酶片的同时还需要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胃部健康恢复。

    2025-10-17 09:51:51
  • 哺乳期急性肠胃炎吃什么药

    哺乳期急性肠胃炎通常不建议随意用药,可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严重时选对婴儿影响小的药(如益生菌),需医生评估指导,还需注意自身身体状况、婴儿反应、保证休息心态、注意个人卫生。 对于哺乳期女性来说,患急性肠胃炎时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婴儿的反应。要密切观察婴儿在母亲用药后是否出现异常表现,如腹泻加重、嗜睡、拒奶等情况。同时,母亲在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哺乳的顺利进行。另外,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将病菌传染给婴儿。

    2025-10-17 09:50:25
  • 咽东西后胃痛是怎么回事

    咽东西后胃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胃部疾病方面,胃溃疡因胃黏膜破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致吞咽食物刺激受损黏膜痛,胃炎分急性(因不洁食物、饮酒等)和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习惯等)致吞咽刺激发炎或病变黏膜痛;食管疾病中反流性食管炎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致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痛,肥胖、老人及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心理因素如长期紧张焦虑抑郁可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饮食因素里进食过快过饱、食物过冷过热辛辣粗糙等会刺激胃黏膜或加重胃负担致吞咽后胃痛。 一、胃部疾病相关 1.胃溃疡 发病机制: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破损,当吞咽食物时,食物会刺激受损的胃黏膜,从而引发胃痛。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约60%-70%的胃溃疡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也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溃疡的发生风险,进而导致咽东西后胃痛。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可能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易患,老年人则可能与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等有关。 2.胃炎 分类及表现: 急性胃炎:多因食用不洁食物、大量饮酒等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发炎的胃黏膜,可出现胃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年轻人因社交活动多,容易因不良饮食行为诱发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另外,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等)、自身免疫因素等也可导致。患者吞咽食物后,食物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症状可时轻时重,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老年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可能伴有胃酸分泌减少等情况。 二、食管疾病相关 1.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损伤食管黏膜。当吞咽东西时,食物经过食管,刺激受损的食管黏膜,引起胃痛,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肥胖人群由于腹部压力较高,更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退化,也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此外,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进而出现咽东西后胃痛。 三、其他可能因素 1.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咽东西后胃痛的情况。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群,可能会因为心理因素引发胃肠功能失调,进而在吞咽食物时出现胃部不适。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年轻人可能因工作、学习压力大,老年人可能因退休等生活变化产生心理波动,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 2.饮食因素 进食过快或过饱:如果进食速度过快,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或者进食过饱,胃的负担加重,吞咽食物后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出现胃痛。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可能因饮食习惯不良,如快餐饮食等导致进食过快过饱;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相对减弱,若进食过饱也容易出现胃部不适。 食物刺激:食用过冷、过热、过于辛辣、粗糙的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或痉挛,从而在吞咽东西后出现胃痛。例如,喜欢吃火锅、麻辣烫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容易出现咽东西后胃痛的情况,不同年龄段均可因不良饮食偏好出现这种情况。

    2025-10-16 14:31: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